二月春分的风还带着寒意,雁归村的打谷场却挤满了扛农具的农户 —— 公社的春播动员大会刚开场,王组长就举着红皮政策手册高声说:“今年春播按‘集体优先、自留合规’的规矩来:先耕集体谷田、豆田,再种农户自留地;自留地不准超占集体地,不准私用集体肥,不准抢集体水源!” 他还晃了晃手里的 “耕播时间表”,“五村集体地先播,三月初五前完;自留地后播,三月十五前完,公社每天来查!”
老周攥着手里的耧车扶手,心里亮堂 —— 去年流民身份转正,今年不仅有四分自留地,还能跟着集体耕播挣工分。周娃跟在后面,背着小竹筐装播种勺,蹦着问:“爹,啥时候种俺家的萝卜?” 老周笑着指了指集体谷田的方向:“先帮集体种完谷,再种咱家的,这是政策规矩,得守!” 陆承泽蹲在地上画 “耕播分区图”,用黄笔标集体地、红笔标自留地,中间留三尺宽的 “隔离埂”:“这埂是政策线,谁也不能越,越了就是占集体地!” 五村的村长都在图上签了字,保证按线耕播。
刚耕了两亩集体谷田,水源就成了难题 —— 东河的春汛还没到,主渠的水只够供集体地,自留地要是同时浇,准不够。“公社早有安排!” 王组长带着水管员赶来,手里拿着 “分水时间表”:“上午七点到十二点,供集体地浇种;下午一点到六点,供自留地浇种;晚上轮流巡渠,不准有人私偷水!” 老周带着流民组帮着修 “分水闸”,小吴爹做的木质闸板正好能挡住半渠水,“上午开左闸浇集体,下午开右闸浇自留,两边都不耽误!” 西河村的张婶想提前偷浇自留地,刚把水桶伸到渠里,就被巡渠的监督小组刘大爷拦住:“按表来,偷水要扣工分,还得公示!” 张婶红着脸收了桶,“俺忘了时间,下次准按规矩来!”
监督小组的 “常态纠偏”,成了春播的 “规矩秤”。雁归村的监督小组在巡地时,发现邻村的李二偷偷把自留地的界桩往集体地挪了半尺 —— 原本三尺宽的隔离埂,被他占得只剩两尺五。老周当即带着监督小组去丈量,青砖界标埋得明明白白,李二没法抵赖。“按公社规定,占集体地一寸,罚工分十个,还得把界桩挪回去!” 监督小组的李大叔掏出 “监督手册”,一笔一画记下:“二月廿五,邻村李二私挪界桩占集体地,处理:挪回界桩、罚工分 10 个、全村公示!” 公示栏刚贴出处理结果,五村的农户都围过来看,“以前有人占集体地没人管,现在监督小组一查一个准,规矩立住了!”
跨村的 “耕播互助”,让春播更 “顺溜”。东河村的耧车坏了两台,春播进度慢了半拍,小吴爹带着木匠们推着工具车就去了 —— 修耧车的轴、换耧铧,还教东河村的农户 “耧车调行距”:“种谷子要调一尺二,种豆子要调一尺,别混了!” 南村的土壤偏碱,种萝卜出芽难,陆承泽带着技术组去教 “拌种法”:“一斤萝卜种拌二两草木灰,既能防碱,又能促芽!” 老周则带着流民组帮西河村的困难户耕自留地,“他家男人卧病,俺们帮着耕,不耽误春播!” 五村的农具共享站更是忙得脚不沾地,耧车、播种勺、滴灌瓢轮流调度,小吴的 “调度本” 上记满了借还记录:“上午东河借耧车 2 台,下午西河还滴灌瓢 10 个,没误一户!”
春播技术的 “全域指导”,让苗情更 “齐整”。陆承泽在每个村都设了 “技术指导点”,教农户们 “三定播种法”:定行距(谷子一尺二、萝卜八寸、油菜六寸)、定深度(种子小的播半寸、种子大的播一寸)、定密度(每穴谷子 3 粒、萝卜 2 粒、油菜 4 粒)。他还编了 “春播口诀” 教大伙记:“行距看作物,深度看种子,密度别贪多,匀播苗才壮!” 周娃跟着学播种,用小播种勺按口诀播萝卜种,每穴正好 2 粒,深度半寸,老周看着直点头:“俺娃也会按技术播,比爹当年强!” 公社的技术员来检查,五村的春播合格率超 90%,“这是全公社最好的成绩,要发简报表扬!”
三月初十的清晨,五村的春播终于收尾。集体谷田的苗已冒出青芽,一行行齐整如剪;自留地的萝卜、油菜也钻了土,嫩白的芽尖顶着碎土。张婶蹲在自家的自留地旁,数着刚出的萝卜芽:“1、2、3……18 棵!按技术播就是好,没缺苗!” 老周带着周娃去看集体谷田,风一吹,青苗晃得像绿浪,“今年集体谷能丰收,咱家的自留地也能收菜,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监督小组的人也没闲着,在田埂上插 “苗情监测牌”,每块地都标着户主、作物、播期,“以后每周查一次苗情,弱苗要补肥,别让一户掉队!”
傍晚的夕阳洒在田埂上,农户们扛着农具往家走,渠里的水还在按表流淌,监督手册上的记录透着规整,技术口诀还在农户嘴里念叨。春播落了地,政策守了规,监督起了效,协作暖了心 —— 五村的土地里,不仅种着希望的种子,更种着政策落地的踏实,种着集体治理的清明,等着夏天的苗壮,等着秋天的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