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是并州,刘备迅速冷静下来,意识到这里面大有文章。
袁熙眼下正代理并州,袁绍要将并州交给他,这是排斥袁熙,还是让他和袁熙互相猜忌?从袁熙提前收到消息可以想见,袁熙在袁绍身边有耳目,所以特地提前告诉他,来试探他的心意?
“君侯,我是刘氏子弟,曾立志为天子效力,这次来只是助力……”刘备露出一丝为难和无奈。
袁熙心中明镜也似,知道刘备这是信不过自己,怕自己诈他,便笑道:“府君忠于天子,忠于刘氏,令人佩服。不过天子迁居辽东之后,周边那些蛮夷不足为惧,普通人即可应付。府君困守辽东,未免可惜。再说了,云长不是在乐浪了么?有他在,谁能伤及天子分毫?”
“话是这么说,可是……”刘备依然沉吟,希望能听袁熙明确的意见。“君侯觉得我该怎么做?”
“我何许人也,岂敢给府君建议。只不过,我觉得大将军识人至明,并州这地方,也只有府君这样的英雄才能镇得住。不瞒你说,这几天和那些匈奴人打交道,我觉得他们比鲜卑人、乌桓人难缠多了。”
袁熙摇了摇头,倒起了苦水。
这段时间没事,他除了练武之外,就是和并州来的将士交流情况。为了能改善关系,别让他们觉得是自己夺了高干的权力,他经常设宴招待他们,但效果并不好。
并州人集体冷漠,连匈奴人都不愿和他多接触。
这让一直想整合幽并凉三州武力,重新打造西北防线,恢复前朝疆域的袁熙非常沮丧。
想来想去,他想到了一个原因。
听郭嘉、贾诩的意见,这次夺取浦坂、逼降马超,进而进兵河西,逼降韩遂的整个战斗中,他过于倚重张辽、徐晃这两个曹营降将,却没给作为主力的并州将士多少机会,反而将他们的精锐抽调出来,补充进了张辽、徐晃的麾下。
并州人的实力受到了侵害,尊严也受到了重创,岂是几顿酒就能解决的。
袁熙承认这件事是他草率了,当初没有多考虑一下后果。但事已至此,他也不会去怪郭嘉、贾诩,只能想其他的办法来解决。
收到郭图发来的消息,得知袁绍要以并州为条件,换取刘备协助袁尚继续征战时,他知道自己脱身的机会来了。既然并州人不领情,就让刘备接管并州吧。
接下来,袁尚大概率要用武力攻取益州,又不希望他再次抢风头,所以他很可能不会留在河东,甚至不可能留在并州,只能退回幽州。
按照老父亲袁绍一贯的平衡手法,自然要安抚一下自己,给点甜头。
至于这个甜头是什么,现在还不清楚,只能耐心等。
面对刘备,袁熙表示自己无能为力,搞不定。如果刘备愿意接手,他举双手赞成。
得到了袁熙这句话,刘备虽然没有表示出愿意接手的意思,却也放了心。
他不担心袁绍,也不担心袁尚,却非常警惕袁熙。
论能力,袁熙可能不是他们弟兄几个里面最强的,但他的运气太好了,身边又聚了一批曹操的谋士。跟他斗,刘备从心眼里没底。
别和运气好的人为敌,这是他能活到现在的经验之谈。
刘备表示,自己要权衡一下,回去还要和其他人商量一下。毕竟这不是小事,几乎是对原计划的完全否决,也关系到很多人的利益,不是自己说定就能定的。
袁熙同意,随即命人取来两柄长矛,请刘备分赠张飞和糜芳。
这两柄长矛都是安邑铁官打造的新品,除了用料好、做工好之外,还有一个特点,比常用骑矛更长。
鉴于马具的不同,没有马镫的时候,骑士需要一手控缰,一手提矛,所以长矛都不会太长,一丈二三就算是长矛了,很多人的矛只有一丈左右。
现在有了马镫助力,可以双手持矛,更能发挥长矛突刺的作用,长度就显得更加重要。
一寸长,一寸强,在骑战时表现得淋漓尽致。
张辽、阎志、马超以及刚刚入列的阎行等人都更换了更长的长矛,龙骑也统一将长矛增加到了一丈三,只是因为数量太多,目前还要加紧赶制之中。
这两杆长矛是袁熙为张飞和糜芳准备的礼物,各长一丈八尺,标准的猛将配置。考虑到张飞的力气更大,矛杆里配了铁心,使重心更加平衡。
刘备感激不尽,带着两杆长矛走了。
——
送走刘备,袁熙回到帐中,问卢毓道:“你觉得刘备会接收并州吗?”
“如果我是他,我就不接。”
“为什么?”
“并州是要害之地,州牧更是乱世之职,非他可为。当初朝廷改刺史为州牧时,用的全是宗室。一旦大将军代汉,能为州牧的,也只有君侯这样的宗室重臣。他一个前朝遗将,岂能为州牧,而且是并州这样兵家必争之地。”
袁熙想了想。“那你觉得刘备会接受吗?”
“只能说有可能,但他最终如何选择,可能也不是他能决定的。即使是对幽州人来说,辽东、乐浪也是荒外之地,也就是乱世避险的时候会去,一旦中原太平,没几个人愿意留在那里。糜氏兄弟原本是东海巨富,他们依附刘备,可不是去那偏远之地占山为王。”
“这么说,陈到会离开刘备,留在中原吗?”
“那就看你们汝南人的习俗了。”卢毓笑笑。“反正我们涿郡人有点认死理,只要跟定了谁,以后就不会轻易变换阵营。”
袁熙打量着卢毓,笑出声来。“就你这张嘴,到了别人幕中,三天要吃两顿打,还是老老实实待在我这儿比较安全。”他坐了下来,续上酒。“听说过令尊在洛阳的故事么?我给你讲讲。”
卢毓有点尴尬。“我知道先父在洛阳看似风光,实则处处碰壁,君侯就不必拿出来说了。”
袁熙连连摇手。“不不不,你误会了。我其实非常仰慕令尊,也为他感到可惜。他那样的人才,不应该止步于二千石,他应该位至三公才对。那是洛阳风气的错,不是他的错。我想和你说这些,是希望你能继承他的遗风,不要误入歧途。”
他顿了顿,又道:“想听奉承阿谀之言,我就不找你了。比你说话好听的人到处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