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下午的商演试镜,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苏清鸢的心头。周二晚上,她几乎把自己关在了客厅里,抱着那把黑色的吉他,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成都》。窗外的夜色越来越深,城市的霓虹一盏盏熄灭,只剩下远处零星的灯火,如同她此刻的心情,明亮却带着一丝孤寂的闪烁。
她已经练了整整三个小时,从晚饭后一直练到将近深夜十一点。手指因为长时间按压琴弦而微微发红,甚至有些刺痛,嗓子也因为反复的吟唱而带上了一丝疲惫的沙哑。然而,她却总觉得,还差那么一点感觉。
尤其是副歌部分。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喔哦……”
“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
旋律她已经烂熟于心,技巧也基本到位,林砚标注的那些换气点和转音提示,她也都能很好地完成。但每次唱到这几句,她总觉得自己的声音里缺少了一种灵魂——那种歌曲本身所蕴含的、深沉的、带着淡淡忧伤的“怀念”感。她唱出来的,似乎只是旋律和歌词,而不是那种刻在骨子里的、对过往时光和某个地方的深深眷恋。
这种感觉的缺失,让她感到焦虑和不安。明天的试镜虽然规模不大,但对她而言却意义重大。这是她沉寂两年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有可能获得报酬的公开演出机会。她太需要这个机会来证明自己,也太害怕因为自己的不足而搞砸它。
“唉……”
又一次尝试后,苏清鸢停了下来,抱着吉他,有些颓然地靠在了沙发背上,发出一声轻轻的、带着浓浓疲惫和挫败感的叹息。她微微仰起头,闭上眼睛,眉头紧锁,脸上写满了落寞和担忧。
就在这时,次卧的门“咔哒”一声轻响,被人从里面推开了。
林砚揉着有些发酸的眼睛走了出来。他刚刚写完《青云志》今天的更新章节,感觉大脑有些疲惫,正准备出来倒杯水喝,顺便活动一下筋骨。一出门,他就看到了窝在沙发里,抱着吉他,一脸愁容的苏清鸢。
客厅里只开了一盏落地灯,昏黄的光线勾勒出她单薄而显得有些无助的身影。空气中仿佛还残留着她刚才练习时留下的、未散的音符和淡淡的焦虑。
林砚的脚步顿了一下,他放下水杯,缓步走到沙发旁,在她身边的空位上坐了下来。他的声音放得很轻,带着一丝刚写完稿后的微哑,关切地问道:“怎么了?这么晚了,还在练?遇到什么问题了吗?”
苏清鸢听到他的声音,缓缓睁开眼睛,转过头看向他。她的眼神里带着明显的困扰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求助意味。她点了点头,声音有些低落:
“嗯……总觉得副歌部分差点意思,唱不出那种……‘怀念’的感觉。好像只是在机械地唱音符和歌词,感情进不去。”她顿了顿,语气里带着更深的担忧,“明天下午就要试镜了,要是还这样……我怕会搞砸。”
林砚安静地听着,目光落在她紧握着吉他琴颈、指节有些发白的手上,能清晰地感受到她的紧张和焦虑。他沉吟了片刻,没有立刻说些空洞的安慰话,而是伸出了手,轻声说道:
“把吉他给我一下。”
苏清鸢愣了一下,有些疑惑,但还是顺从地将吉他递了过去。
林砚接过吉他,调整了一下抱姿,手指轻轻拂过琴弦。他没有立刻开始弹奏,而是先静静地感受了一下吉他的音准,然后才抬起头,看向苏清鸢,目光平静而专注:
“我再弹一遍完整的,你闭上眼睛,别去想技巧,也别去想明天的试镜,就纯粹地听,感受一下旋律本身的味道。”
说完,他低下头,指尖在琴弦上轻轻拨动。《成都》那熟悉而舒缓的旋律再次在安静的客厅里流淌开来。但与苏清鸢刚才的弹奏不同,林砚刻意将节奏放慢了半拍,每一个音符的间隔都拉长了一些,让整首曲子听起来更加悠扬、绵长,也更多了几分娓娓道来的故事感和…淡淡的忧伤。
他的弹奏技巧算不上多么高超,但那种融入旋律中的、自然而然的情绪流露,却瞬间抓住了苏清鸢的心。她依言闭上了眼睛,全身心地沉浸在这放缓的旋律中。
一曲终了,余音袅袅。
林砚没有立刻说话,让沉默在空气中停留了几秒,让那份余韵得以沉淀。然后,他才开口,声音比刚才更加轻柔,像是不想惊扰这份氛围:
“这首歌,表面唱的是成都,但内核其实是一种普通的、对过往的怀念。是对一座城的怀念,也是对那城里的人、那城里的故事的怀念。”他缓缓说道,目光落在虚空中的某一点,仿佛也在回忆着什么,“这种情绪,其实不需要用太用力、太技巧化的方式去表达。有时候,越是克制,越是平淡,像自言自语,像轻声诉说,反而越能打动人心。”
他顿了顿,转过头,重新看向苏清鸢,眼神里带着一种引导的意味:“清鸢,你试着回想一下,在你的人生里,有没有什么让你觉得特别‘舍不得’、特别想留住,却又不得不告别的人、事、或者时刻?不需要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可能就是某个很平常、却很温暖的瞬间。试着找到那种情绪,然后,带着那种情绪再去唱。”
林砚的话,像一把温柔的钥匙,轻轻叩开了苏清鸢记忆的闸门。
她愣了一下,脑海中瞬间闪过许多画面——
她想起了小时候,第一次笨拙地抱起比她人还高的吉他,手指被琴弦磨得生疼,却因为弹出第一个完整的和弦而兴奋得整晚睡不着觉的那一刻;
她想起了在练习室里,和“星鸢少女”的队友们挥汗如雨、互相鼓劲,累瘫在地板上却还能笑着憧憬未来的那些日夜;
她想起了组合解散那天,舞台上璀璨的灯光熄灭后,队友们红着眼眶、紧紧拥抱在一起,互相说着“加油”、“不要放弃”的那个夜晚,那份温暖和不舍,至今想起,心口仍会微微发酸……
那些被她刻意深埋的、关于音乐、关于梦想、关于友情的记忆,那些充满汗水、泪水和欢笑的“舍不得”的瞬间,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带来一阵酸涩却又无比真实的暖流。
她的眼眶微微发热,心中那股因为焦虑而绷紧的情绪,仿佛找到了宣泄的出口,慢慢融化,转化为一种更加深沉而饱满的情感。
她深吸一口气,从林砚手中接回吉他。这一次,她的动作不再那么紧绷,眼神也变得柔和而专注了许多。
她重新抱起吉他,指尖轻轻落在琴弦上。她没有立刻开始,而是先静静地酝酿了一下情绪,回想了一下刚才浮现在脑海中的那些画面和那份“舍不得”的感觉。
然后,前奏响起。
依旧是她练了无数遍的旋律,但这一次,她的弹奏似乎多了一份沉静和从容。当她开口演唱时,声音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是追求技巧的完美和音准的精确,而是多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温柔的诉说感。
她的声音比之前更“软”了一些,沙哑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那并非技巧不足,而是情感满溢的自然流露。当她唱到副歌部分时,那种“怀念”的情绪不再是刻意营造,而是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仿佛真的在向听众诉说着一段关于离别、关于回忆、关于一座城的温柔往事。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喔哦……”
“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
这一次,歌声里真的有了故事。
林砚静静地坐在一旁,专注地聆听着。他看着苏清鸢沉浸在音乐中的侧脸,看着她眼角微微闪烁的、被灯光映照的细微水光,听着她那充满感染力的、带着淡淡怀念的歌声,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仿佛被轻轻触动了。
一种难以言喻的共鸣感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心疼,悄然涌上心头。他忽然觉得自己的眼眶也有些发热,连忙微微别过头,掩饰性地抬手揉了揉鼻子。
他知道,这一次,她找到了那把钥匙。
一曲唱罢,客厅里陷入了长时间的寂静。苏清鸢缓缓放下吉他,仿佛还沉浸在刚才的情绪里,久久没有回过神来。但她的脸上,已经没有了之前的焦虑和落寞,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释然和…隐隐的激动。
她抬起头,看向林砚,眼神亮晶晶的,充满了感激和一种找到答案的喜悦。
林砚对她露出了一个鼓励的笑容,轻轻点了点头。
无需多言,一切尽在不言中。这个试镜前夜,因为一段放缓的旋律和一番走心的引导,变得格外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