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时节的晨光刚越过东边的山脊,便带着灼人的热度席卷了整片谷地。林凡在此起彼伏的蝉鸣声中睁开眼,棚屋新装的竹帘编织得疏密有致,将刺眼的日光滤成细碎的金斑,在泥土地上投下摇晃的光影。他伸了个懒腰,起身时顺手摸了摸火塘,余温仅够暖手,便从墙角抱来几块干透的松木,架在残存的火星上,不多时,火苗便倏地蹿起,映得他脸颊发烫。
梁上悬挂的竹篓用柔韧的藤条系着,缓缓放下时还带着淡淡的草木清香,里面是去年精心收藏的野燕麦,颗粒饱满,泛着自然的浅棕色。他搬出石磨,将燕麦分批倒入磨眼,双手扶住磨盘缓缓推动,石与石的摩擦声在清晨的寂静中格外清晰。磨好的粉末过了两层细筛,麸皮被彻底分离,留下细腻的浅褐色粗粉。他提着木桶到溪边新汲了井水,将粗粉调成均匀的糊状,又在烧热的陶板上刷了层薄油,把粉糊摊成薄薄的圆饼。待饼的边缘微微卷起、表面泛起金黄,他撒上切碎的野葱末,香气瞬间弥漫开来。就着陶罐里新酿的浆果酱,酸甜的滋味裹着谷物特有的醇香,这顿简单的早饭吃得格外满足。
晨间巡视必须赶在日头升高前完成。露水未干的田埂湿滑松软,蜗牛慢悠悠地爬过,留下一道银亮的痕迹。田里的麦穗早已进入灌浆期,饱满的穗子沉甸甸地垂在秸秆上,在微凉的晨风中轻轻晃动。林凡仔细查看每一片作物,发现几处麦秆有被田鼠啃食的痕迹,立刻回到棚屋取来竹片,熟练地削制成简易捕鼠夹,又在夹子上放上炒香的豆渣作诱饵,沿着田埂每隔几步便安置一个。
盐田在晨光中泛着细碎的光泽,经过多日的日晒蒸发,池底已析出一层细密的盐晶,像铺了一层晶莹的水晶粉末。他拿出新编的细篾筛,蹲在池边轻轻筛取最细腻的盐粒,这些一等盐纯度极高,他小心地装入密封的陶罐单独存放,留着腌制秋季最珍贵的野味和鱼鲜。剩下的粗盐则被倒进大陶缸,他将前些天捕捞的鲜鱼层层码入缸中,撒上粗盐和少许香料,压实后密封,这是为即将到来的雨季储备的重要食物。
鱼塘边的垂柳早已绿荫如盖,枝条垂到水面,泛起圈圈涟漪。他前些天在浅水区插下的竹枝上,已经附着了不少半透明的鱼卵,密密麻麻地粘在枝干上。几条胆大的鲫鱼摆着尾巴在水草间嬉戏,银灰色的鳞片在晨光中闪着细碎的银光。林凡提着混合了豆渣和虫粉的饲料走近,撒下一把,鱼群立刻涌了过来,争相啄食,水面顿时热闹起来。
早饭后,他扛起新改良的农具下田。这把锄头的刃口嵌了从海岸捡来的铁皮,经过煅烧打磨,比纯木锄头锋利了不少,翻土效率大增。他弯着腰,小心翼翼地为豆苗松土,同时将夹杂在苗间的杂草连根拔除。这些杂草也没有浪费,鲜嫩的部分装进竹筐留作家禽饲料,粗老的则堆在田边的沤肥坑中,待腐熟后便是上好的有机肥。
时近正午,日头渐渐毒辣起来,林凡来到溪边的稻田。野生稻苗已长到齐膝高,嫩绿的叶片肥厚油亮,在阳光下泛着健康的光泽。他扛来装满水的竹筒,沿着田垄缓缓浇灌,确保每一株稻苗都能喝到清水。浇灌时,他发现几株稻苗的叶尖微微发黄,立刻意识到是缺肥所致,便从背篓里取出提前收集的草木灰,小心翼翼地撒在这些稻苗的根部,动作轻柔得生怕损伤了脆弱的根系。
回程的路上,他绕道穿过一片密林,意外发现几丛野莓。红艳艳的果实饱满多汁,已经完全成熟,散发着诱人的甜香。他拿出随身携带的小竹篮,小心地采摘,避免碰掉未成熟的果实,准备带回营地制作新的果酱。走到山脚下的岩缝边,他又惊喜地找到一窝野鸡蛋,一共五枚,蛋壳带着淡淡的斑点。他留下两枚放回原处作种,将其余三枚小心地裹在衣襟里收入囊中。
午餐依旧简单却营养丰富。他将野鸡蛋打入陶碗,加入切碎的野葱和野菜嫩芽,用筷子搅拌均匀。陶板烧热后倒入少许油脂,待油冒烟便倒入蛋液,快速翻炒几下,蛋香混着野菜的清新瞬间溢出。就着蒸锅里刚出锅的芋头,绵密的口感搭配鲜香的炒蛋,这顿饭吃得心满意足。
下午的时光全部用来处理这批新鲜收获。野莓挑出完好的一部分留作鲜食,其余的倒进石臼中捣碎,倒入陶罐后加入适量野蜂蜜,放在小火上慢慢熬煮,并不停搅拌以防糊底,浓郁的甜香随着蒸汽飘散开来。野鸡蛋壳也没浪费,他将蛋壳碾碎成粉末,混入家禽的饲料中,这是补充钙质的好东西,能让家禽长得更壮实。
最让他欣喜的是昨天在海岸发现的半截铁皮桶。虽然桶身锈迹斑斑,但桶底还算完整。他将铁皮桶扛回营地,用石头敲下可用的铁皮,放在火上煅烧去除锈迹,再用锤子反复敲打,将其打成薄薄的铁片,最后小心翼翼地嵌在木锄的刃口,用藤条固定结实。试用了一下,这把改良后的锄头挖土效率比之前高出一倍还多,让他对接下来开垦新田的计划充满了信心。
傍晚时分,气温渐渐回落,他开始试验新的食物保存方法。将新鲜的野莓串在细小的竹签上,挂在棚屋通风干燥的横梁上,这样风干后能保存更久。鱼肉则切成块状,均匀地抹上盐和研磨好的香料,放在特制的熏架上,下方点燃潮湿的树枝,让烟雾慢慢熏制鱼肉,烟火气能让鱼肉更具风味,也能延长保存时间。这些食物保存的技巧,是他这一百多天来摸索出的经验,能让他在食物匮乏的季节也不至于挨饿。
晚餐称得上是一顿丰盛的夏宴。清晨捕捞的溪鱼处理干净后清蒸,仅撒少许盐和姜片,最大程度保留了鱼肉的鲜嫩原味;中午没吃完的野菜炒蛋依旧鲜香可口;新熬的野莓果酱则为这顿饭增添了一抹甜香。他还泡了一壶新焙的春茶,浅啜一口,茶香混合着食物的香气,疲惫感瞬间消散。他慢慢享用着这顿晚餐,感受着劳动带来的踏实与满足。
饭后,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他点燃新制的蜡烛,借着微弱的烛光在纸上记录当天的情况。羽毛笔在纸面上流畅地滑动,墨迹随着时间慢慢干涸。他详细记下:麦穗开始灌浆,野豆进入开花结果期,新制铁皮锄头效率显着提升。又特别标注了今天发现野莓的具体位置,准备日后扩大采摘范围,甚至尝试人工培育。
从最初刚到这里时的饥不择食、狼狈求生,到如今能精心烹制食物;从简陋的窝棚,到功能齐全的营地,每一天都在见证着微小却坚实的进步,每一个季节都在带来新的希望。
他吹熄蜡烛,月光从棚屋的窗棂漏进来,在纸页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明天的计划已经在心中盘算好:继续田间管理,重点关注稻苗的生长情况,同时还要试验新的食物保存方法。生存就是这样,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精进技巧,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实现升华。
夜色渐深,蛙声在谷地中此起彼伏地响起,林凡望着窗外的月色,仿佛已经看见金秋时节,田野里满是丰收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