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祁同伟神色凝重,沙瑞金便知道自己这一步走对了。
他微微一笑,继续对祁同伟说道:
“同伟,陈海是你的老同学,你又是政法书记,关于他是否胜任这个职务,你理应表个态。
他能不能担起这份工作,我们还需要讨论,你来说说你的看法。”
沙瑞金语气自然。
确实,祁同伟既是陈海的老同学,又是政法书记,还曾担任公安厅长,自然有很多话可以说。
在此时,他是最适合对陈海做出评价的人。
如果是祁同伟自己提名陈海,他一定毫不犹豫。
但如今由沙瑞金提出任命,祁同伟便感到有些不对劲。
陈海和祁同伟关系确实很铁,当年可以说是形影不离的伙伴。
但沙瑞金是陈海的亲戚,职务又高于祁同伟,从某种程度上讲,祁同伟自认不如他。
这一点,祁同伟心里很明白。
因此他有些犹豫,不知该以什么立场表态。
从沙瑞金提出陈海这个人选开始,局面就变得不同了。
几乎可以确定,陈海将得到这个职位。
陈海身份特殊,大家都会给他面子。
即便有人不认可,也不得不接受。
祁同伟想不通的是,沙瑞金为什么会突然提出陈海。
而他永远也想不到,这次“坏事”的人,依然是陈岩石那个老家伙。
祁同伟对沙瑞金点了点头,说道:
“说到陈海,他确实是我考虑过的备选人选。
在一定程度上,我确实更看好他。
当然,这其中也有些个人因素。
当年在学校,说句不好听的,我连饭都吃不起,没少蹭他的饭票。
我们关系很好,所以我对他的了解也最全面。
陈海的工作能力非常强。”
现在的检察院里,陈海就像一个大管家。
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由他负责。
之前外籍罪犯审判,他出了不少力。
很多具体事务都是他经手的。
这一点,谁都否认不了。
再说工作表现。
他这么多年来一直非常认真。
每个案件都认真负责。
在整个政法系统中,这一点大家都有目共睹。
不过要说缺点,也是有的。
就是他有时候太较真了,我相信在座不少人都领教过。
当然,政法工作本来就需要较真。
这几乎算是一种职业病了,陈海也不例外。
只是他的较真里,带着一种执着。
这正是我所担忧的,所以我没有把他列入推荐名单。
既然沙书记提起来,我就说说我的真实看法。
再好的兄弟,该讲的话还是要讲。
公安厅长这个位置责任重大,关系全省安全。
所以我还是坚持我的意见——
这个职位,赵东来更合适。
祁同伟这番话,高育良和李达康感触最深。
高育良对陈海态度转冷,是有原因的。
陈海能一路做到反贪局长,离不开高育良的帮助。
这一点,大家都清楚。
但高育良用他的时候,情况就不同了。
最明显就是丁义诊事件。
当时沙瑞金不在,省委由高育良主持。
会上讨论丁义诊问题,当时丁义诊只是需要协助调查,侯亮平还没到。
除李达康外,其他人都不了解内情。
所以大家一致意见是先观察、再处理。
决定先控制起来,不声张、不留漏洞。
但陈海作为执行人,坚持要拘留。
高育良当时就觉得这个人有反骨。
最后还是他给检察长老季施压,才把事情压下来。
而在执行任务期间,丁义诊竟然逃脱了。
由此可见陈海的能力,即便不算无能,也实在有限。
祁同伟之所以让他担任这个位置,一方面是念及旧情,给他一个机会;另一方面是觉得他容易掌控,毕竟常务副厅长是他的人。
有常务副厅长在,陈海根本掀不起什么风浪。
但如今情况不同了,如果陈海背后有沙瑞金在布局,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沙瑞金手段高明,要想掌控公安厅,他有的是办法。
所以,对陈海的任用,此时必须格外谨慎,这一点祁同伟也很清楚。
祁同伟的发言,隐隐流露出反对的意思,在场的人都听得出来。
但提出这个建议的是沙瑞金——汉东的一把手,会上没有几个人敢公开支持祁同伟。
如果是高育良说这话,或许还有人会考虑。
而就在这时,坐在沙瑞金旁边的高育良开口了:
“我赞同同伟的看法。
我曾是陈海的老师,对他的为人很了解。
工作能力确实是他的一大优点,否则他也不会成为汉东检察系统最年轻的高级干部。
这一点,我为他感到骄傲。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他的不足。
公安厅长这个位置,是汉东极其关键的职务。
正如同伟刚才所说,陈海有时过于较真,恐怕难以胜任这个岗位,这是实事求是的评价。
国家公职不是私器,不能因为亲疏关系就放宽标准,这也不符合我们组织的用人原则。
希望大家能认识到这一点。”
高育良听到沙瑞金推荐陈海,就明白祁同伟的打算落空了。
作为老师,他自然要站在祁同伟这边。
虽然陈海也是他的学生,但亲疏有别。
陈海怎么能与和他相处多年的祁同伟相比?孰轻孰重,高育良心知肚明。
于是,在没有任何眼神交流的情况下,师徒二人默契地打了一场配合。
但很显然,这一切是徒劳的。
沙瑞金提出这个人选,就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此时此刻,陈海这个身份特殊的人选,几乎一提出,就足以获得足够的支持。
这也是沙瑞金的底气所在,但此刻的他还是选择了谨慎,率先开口。
“同伟同志和育良省长讲得很在理。
人无完人,这一点大家都能理解。
我倒有点担心陈海同志若是一点错都不犯,这样的人选反倒不敢用。
较真?政法系统恰恰需要较真的人……法治建设也离不开这样的精神。
在我看来,这是优点,不是缺点,各位不必在意。”
“同伟提的两个人选里,赵东来大家都熟悉。
他在京州勤勤恳恳,如今我们社会的安定和谐,和他的付出分不开。
这样的人才,正是我们需要的,因此应纳入考虑范围。
至于杨厅长,除了对业务熟悉,没什么突出特点。
缺乏担当的人,担任副职尚可,要做主官,火候还差一些,我们暂且放一放。”
“现在人选就是赵东来和陈海两位。
接下来,我们开始投票。
同意赵东来担任公安厅长的,请举手。”
话音落下,全场一片安静。
沙瑞金的倾向已经十分明确。
这件事其实很简单——他力推陈海上位,成与不成,都由他说了算,这就是他的威信。
尽管在座不少人都认为赵东来更合适,可有些事,他们无法自主决定。
现实往往如此,即便他们,有时也无法跟随内心的选择。
祁同伟缓缓举起手,之后便再无动静。
所有人都望向他,无人言语。
看到这一幕,沙瑞金很满意——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整个汉东只听他一个人的声音。
祁同伟虽早已料到结局,心头却仍有些不甘。
或许是自己的后手被沙瑞金抢了先,又或许是对这个走向隐隐不安。
望着沙瑞金脸上的笑意,他暗下决心:必须找陈海谈一谈。
若情况不对,就立刻换人——公安厅长这个位置,他不能轻易放手。
审核公安厅长任命的是汉东省报送至公安厅。
祁同伟目前在公安厅内具备相当的话语权。
他至今还未动用过自己的人情关系。
即便上级部门批准了某项任命,他也能通过公安厅直接否决。
公安厅可以直接作出人事安排,沙瑞金对此也无能为力,情况就是如此简单。
原本祁同伟计划由公安厅直接任命陈海,但察觉到局势有异后,他暂停了这个打算。
陈海并不知晓,自己的前途依然牢牢握在祁同伟手中,始终未曾改变。
此时的沙瑞金信心满满,环视会场后平静地宣布:“现在开始投票,同意陈海担任公安厅长的请举手。”
话音刚落,他率先举手表明态度——他就是要扶持自己的干弟弟上位,态度鲜明。
坐在他旁边的高育良面无表情地举了手。
作为陈海的老师,他必须支持,否则将损害自己的声誉。
然而常务副省长和吕州书记始终面无表情,毫无动作,表明了他们个人的赞成与团队立场的割裂。
对这两票沙瑞金早有预料。
李达康迅速举手支持,而在他之前,常务副书记与田国富也已举手。
此时已有五票支持。
沙瑞金并不着急,反而意味深长地望向祁同伟——他确信祁同伟会同意,因为陈海的上任本就是祁同伟的布局。
当祁同伟举手时,赞成票增至六票。
只需再得一票,陈海便能顺利上任。
吴春林内心挣扎不已。
他深知陈海虽有一定工作能力,但情商堪忧,实在难以认同由其执掌公安系统。
就在他犹豫之际,统战部长举起了手。
票数已足。
吴春林这才慌忙举手,惴惴不安地望向沙瑞金,却见对方笑容满面地看向自己。
“吴部长,请宣读结果。”
吴春林闻言立刻应声道:
“现在公布投票结果。
赵东来一票,陈海八票。
经研究决定,拟推荐陈海同志担任公安厅厅长,报请京城审批!”
陈海很快就接到了沙瑞金的电话通知。
他激动得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忍不住连喊几声。
就在此时,祁同伟的电话打了过来。
陈海看着来电显示,目光中掠过一丝迟疑,最终还是按下了接听键。
站在祁同伟的办公室门外,陈海心潮澎湃。
再过不久,这间办公室就将属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