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清楚,李达康可不是郑乾那种人能比的,不能任由同伴口无遮拦。
李达康却来劲了:
“别拦,让他说。
我倒想听听,他敢在这里怎么大放厥词。”
那年轻人脸上顿时涨红,刚要站起来继续争辩,杨志瞥见李达康脸上那抹期待的神情,心里暗叫不好。
我来这里并非为了找麻烦。
但你们现在的态度,恐怕会惹出乱子。
他一把拉住身边的同伴,递过一个眼神。
那年轻人立刻停下动作,不再上前。
杨志此时神色温和,对李达康说道:
“我们是国家发改委的,我是副主任杨志。
这次来,是想向您了解一些情况。”
李达康闻言心头一沉。
他看向杨志的眼神略微变化,但也仅止于此。
对他来说,这并不重要。
无论来的是谁,只要不影响他的工作就行。
不过有高育良的提醒在先,李达康心里早有准备。
他扫了杨志一眼,开口说道:
“你们发改委的人,排场倒是不小。
什么批文手续都没有,就闯进我京州市委书记的办公室。
这事你得给我一个解释,不然,
你们回去恐怕不好交代。”
李达康语气十分强硬。
他当一把手惯了,眼前这位副主任,
充其量只能算是个钦差,
还是个不走正规程序的钦差。
给他脸色看?李达康岂会善罢甘休。
他对沙瑞金让步快,是因为沙瑞金是他顶头上司,
能直接影响他在京州的布局。
而他在京州的核心,就是光明峰项目。
这项目谁都不能碰,也是汉东目前最重要的工程。
这是后赵立春时代最亮眼的政绩,
整个汉东内部都在维护这个共识。
只要这个共识在,李达康就不会倒。
即便是这些钦差,也无权插手。
谁要是从中作梗,就是与整个汉东为敌。
这个代价,没人愿意承担。
这也是李达康最大的底气。
杨志并不动怒,仍然面带微笑,
从座位上拿起一份文件递给李达康,说道:
“这是国务院办公厅的批文,有值班总理的签字。
如果您觉得有问题,我可以请他亲自和您通话。
李书记,您看这份批文够不够?”
李达康看着面前盖着国务院大印的文件,心头一震。
这印他并不陌生,在他经手的许多文件中都出现过。
但眼前这一份,却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专项批文。
看到要调查的批文,李达康心头一颤。
他如今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争取主动。
但杨志这一通可以确认的电话,
却让李达康陷入沉默——若真打了这个电话,
汉东能争取到的待遇恐怕要少很多。
毕竟国务主管国内事务,
资源调配与转移支付都由他们经手。
许多事项都依赖国务协调。
汉东经济虽不弱,可不少资源的分配,
仍需上级表态。
比如光明峰项目,
他想申请设立新区,配合光明峰,
凭空打造一个经济特区,
以此拉动京州乃至整个汉东的Gdp。
而审批的地方,正是国务。
此刻见到这枚大印,李达康心中震动——
赵立春的能量竟如此之大?
是否还能再走他的门路?
这念头刚起,又被他按下。
原因很清楚:现在的局势明摆着,
沙瑞金要踩着赵立春往上走。
汉东的政绩,已是沙瑞金的囊中物,
赵立春不添乱就不错了,
哪还能指望他助力?
这种事,不是他一个京州书记能左右的。
望着鲜红的印章,
李达康站起身,向杨志伸出手:
“杨主任怎么不早说?害我紧张一场。
您可能不清楚,现在京州那些开发商,
变着法子找我拿项目,我不得不防啊。
这些可都是国家资产,
一点也马虎不得,还请您理解。”
此时的李达康,态度热络许多,
脸上堆满笑容。
面对他的转变,杨志心知肚明——
地方大员,几乎个个是演员。
他明白李达康已清楚他们的身份,
所以适时亮出文件,
让李达康无法回避此事。
至于李达康提到的那些,
杨志当然清楚,甚至光明峰特区的申报,
正是由他转报处理。
他们发改部门负责此类事务,
他自然也了解李达康这个人——
称得上是个传奇。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
多数人只想着建开发区炒地卖房,
真正推动经济特区的,少之又少。
而李达康,就是那个敢率先吃螃蟹的人。
不得不说,这个项目一旦成功,
李达康的省长之位,也就稳了。
:
这几乎是大家的共识了,但这个人是个官。
而且他这个官还和别人不太一样。
他这个官,完全是因为自己工作太拼命才当上的。
虽然有点让人哭笑不得,但杨志心里明白。
李达康是个不好对付的对手,他还是伸手和李达康握了握。
轻轻晃了两下,语气感慨地说:
“李书记,久仰大名,今天终于见到了。”
“您的名字,在京城也是如雷贯耳。”
“您那个经济特区的项目,还是经我手转交的。”
“思路确实很好,让人耳目一新。”
“一直想找机会来拜访您,今天一见,”
“您这工作状态果然名不虚传,真是开眼了。”
杨志毕竟是在发改这样的大单位历练出来的,很懂说话的艺术。
李达康刚才的态度明显是对他们有意见。
但他不能计较这些,他的任务是完成工作。
其他都不重要,这才是关键。
他看得很清楚,所以特意提起经济特区的事,想引起李达康的注意。
果然不出所料,李达康眼睛一亮。
他没想到眼前这人竟然了解他的项目。
李达康脑子一转,立刻想通了。
这一切都要经过发改审批。
他的特区项目,正是归发改管。
这么一想,他心里就明白了。
李达康也不是一般人,自然看得出杨志说这话的用意。
是想借这件事让他稍微配合些。
但李达康怎么会让他轻易得逞?也装作惊喜地说:
“您也知道这个项目?我真没想到。”
“在发改那边,我的项目还能引起关注。”
“您这次来,是不是来考察这个项目的?”
“快请坐,别站着说了。”
“小李,过来泡茶。”
“还愣着干什么?赶紧看茶。”
说着就拉着杨志坐下。
此时此刻,杨志在他眼里比亲爹还亲。
毕竟他项目的生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眼前这个人。
虽然不能直接批复,但只要能帮忙说几句好话。
效果就大不一样,他太清楚了。
所以他现在格外客气。
虽然这正是杨志想要的效果,但李达康这前倨后恭的态度。
还是让他有点难以适应。
不过杨志并未被李达康的话带偏,也未落入言语的圈套。
“李书记,您的项目还需要上级批复,上面事务繁多,您也知道,我们不好催促。
不过您放心,我回去后会尽快跟进,一定给您一个交代。
我们这次来,主要是调查一些事情,还希望李书记配合。”
李达康闻言,满口应承,毫无犹豫。
他心里清楚,这是绕不过去的一环。
若不是对方提及经济特区的事,李达康绝不会这般好说话。
他素以狡黠着称,不是易与之辈。
杨志正是以经济特区为由头,才让李达康不再兜圈子,否则,怕是半天也谈不到正题上。
“李书记,这是我们在新大风厂与厂长的谈话记录,请您过目,之后我们再进行询问。”
一听到新大风厂,李达康心头就有些不快。
大风厂的事让他颜面尽失,费力不讨好。
陈岩石不知为何隐退,不再出面,而郑西坡又借沙瑞金之势,市里只好协助他们办起了新厂。
李达明知这其中存在隐患,但因沙瑞金的关系,未加在意。
如今发改部门的人找上门来,李达康顿觉不妙。
这些发改人员显然有备而来,直接去了大风厂了解实情。
他翻开谈话记录一看,这哪是谈话记录,分明是他李达康的违规证据——直接批地、政府拨付补偿款,字字句句都似要将他置于死地。
看得李达康牙根发痒,尤其看到郑乾这个名字,他暗暗记在了心里。
尽管当初他已做了应对,但此刻面对这些内容,李达康仍感不适。
毕竟,如今大风厂的一切,都是他一手推动促成。
而今倒好,随便谁来一问,就全都抖了出来。
这还只是发改部门,若是更高层级的部门介入,他李达康还如何坐得稳这个书记位置?怕是早就提前退场,哪还能坐在这里。
杨志观察着李达康的神色,心中暗暗点头。
李达康面对危机时的沉稳姿态,确实值得学习。
即便泰山崩于前,他依然面不改色,不愧是京州的书记。
这时杨志开口问道:“李书记,那位厂长所说的事情,是否属实?毕竟我们掌握的信息有限,具体情况并不清楚,所以才来向您求证,希望您能坦诚相告。”
杨志这话说得诛心。
若不是在非执法场合,可能说完就要采取行动了。
李达康合上记录,神情依然平静。
他看着杨志,回答道:“这份记录大致属实,但有些细节不够全面。
当时大风厂的对接人是工会主席郑西坡,并非那位厂长,他可能了解得并不充分。”
听到这里,原本信心满满的杨志也略显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