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夏荫下的纹样合集:来自五湖四海的“日历作者”
六月的春塘被竹荫裹得严实,传习所的长桌却堆得满当当——各地寄来的“空白编区”日历像一群赶夏汛的鱼,挤在竹篮里,每一页都缀着陌生又鲜活的纹样。陈也正蹲在桌边分类,指尖忽然顿住:一本来自挪威的日历上,空白处编着小小的“极光纹”,淡蓝竹丝绕成弧线,旁边用钢笔写着一行中文:“我在北极圈看到的光,和春塘的竹影一样美。”
“是去年米兰设计周认识的挪威设计师莉娜。”小宇凑过来,指着纹样旁的小字,“她之前说想把北极的极光编进日历,没想到真寄来了。”话音刚落,老阿伯拿着一本泰国寄来的日历走过来,空白处编着“睡莲纹”,棕绿竹丝裹着细小的银线,“曼谷的手艺人说,睡莲是他们的‘夏日花’,编在日历上,就像把湄南河的夏天寄到春塘。”
正翻着,小林的视频电话突然弹出来。镜头里,拉各斯部落的孩子们围着一张大竹席,席上摊着几十本日历,每本的空白处都编着不一样的图案:有顶着棕榈叶的小房子,有绕着竹丝飞的小鸟,还有个孩子把自己的手印编在了上面,竹丝拼出的指纹边缘歪歪扭扭。“长老说,这些都是‘大地的纹样’,要让春塘的朋友知道,拉各斯的夏天是什么样子。”小林拿起一本日历,上面编着大象和小孩手牵手的图案,“这是孩子们编的‘友谊纹’,说要和春塘、大阪、欧洲的小朋友永远做邻居。”
团队决定把这些纹样做成“夏之合集”,阿瑶负责给每个陌生纹样写注解,陈也则把纹样扫描进电脑,按地域拼成一张大大的电子地图——鼠标点到挪威,“极光纹”就会弹出莉娜的留言;点到泰国,“睡莲纹”旁会跳出曼谷手艺人的编织视频。“这样翻日历的时候,就像在环游世界,每个纹样都是一扇小窗户。”阿瑶边写注解边笑,笔尖停在那本带手印的日历上,“这个要写‘来自拉各斯的小手掌,藏着最温暖的夏天’。”
七月中旬,山田稔带着日本小学生如约来到春塘。孩子们刚放下行李,就拉着陈也跑到长桌前,举着自己编的“夏蝉纹”日历:“我们把大阪的蝉鸣编进去了,竹丝的声音和蝉叫一样好听。”老阿伯笑着拿出新采的竹丝,教孩子们编春塘的“荷叶纹”:“把荷叶的边编得卷一点,像被风吹皱的样子,这样大阪的蝉就能落在春塘的荷叶上啦。”
孩子们学得认真,指尖被竹丝磨红了也不吭声。有个叫小森的男孩,把“夏蝉纹”和“荷叶纹”编在了一起,蝉的翅膀落在荷叶边缘,像刚停稳的样子。“这样,大阪的夏天和春塘的夏天就在一起了。”小森举着日历给老阿伯看,眼里闪着光。山田稔看着这一幕,拿出相机拍下日历,“要把这张照片印在新的日历上,让更多人知道,手艺人的夏天,是编在一起的。”
八月底,“夏之合集”的样品终于完成。装订好的日历封面编着“世界夏纹”——挪威的极光、泰国的睡莲、拉各斯的手印、大阪的夏蝉、春塘的荷叶,绕成一个圆圆的花环。托马斯发来消息,说欧洲的客户已经开始预订,还想加印“亲子纹样教程”,让更多家庭能跟着编。“他们说,这日历不只是记日子,更是在收集全世界的夏天,每编一个纹样,就多了一个远方的朋友。”
傍晚的竹荫下,团队把“夏之合集”挂在屋檐下。风一吹,日历哗啦啦地翻,各种纹样在夕阳下晃着,像一群跳舞的小精灵。老阿伯看着日历,忽然对孩子们说:“等秋天,咱们再编‘秋实纹’,让挪威的极光跟着枫叶走,让拉各斯的手印捧着春塘的栗子,把全世界的秋天也编进来。”
小森举着刚编好的“荷叶蝉鸣”日历,用力点头:“我要把日历寄给大阪的同学,让他们也编秋天的纹样,明年夏天,咱们就能有更多朋友啦!”陈也笑着把电子地图投影在竹墙上,屏幕上,新的纹样还在不断增加——有来自巴西的“雨林纹”,有来自南非的“金合欢纹”,每一个都带着陌生的温度,等着被编进下一页日历里,变成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