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桂丝绕指:初学制瓣,趣事满室
周末的阳光刚爬进活动室,里面就热闹起来。长条桌上摆着分好的竹丝,浅黄的堆成小堆,像撒了把碎阳光,淡绿的则码得整整齐齐,旁边还放着老陈提前削好的细竹针——是用来固定桂花花瓣的,针尖都磨得圆润,怕扎到孩子的手。
孩子们围着桌子坐好,小宇和小虎来得最早,已经拿着深棕竹丝在练编蝴蝶结了。小宇捏着竹丝绕圈,可编到打结时,竹丝总从指缝滑走,试了两次,蝴蝶结要么歪歪扭扭,要么松得一扯就散。“怎么回事啊?上次编书签时明明很简单!”他皱着眉,把竹丝往桌上一放,语气里带着点急。
小虎放下手里的竹丝,凑过去看:“你绕圈的时候没捏紧,要像编月亮定圆心那样,先把竹丝的一端固定在指尖,再绕另一根。”他一边说,一边拿起竹丝示范,指尖轻轻夹住竹丝头,慢慢绕出两个小圈,再用另一根竹丝穿过圈中间,轻轻一拉,一个小巧的蝴蝶结就成型了。“你看,这样就不会滑了。”
小宇跟着学,这次特意把竹丝头夹在指尖,绕圈时放慢速度,虽然最后编的蝴蝶结比小虎的小一圈,却也还算规整。“成了!”他举着蝴蝶结给小虎看,眼里满是笑意,“等编好桂花,我就把这个系在花柄上,肯定好看!”
这时,晓晓拿着竹丝走过来,手里还举着一朵提前编好的竹编桂花——花瓣层层叠叠,浅黄竹丝透着软意,淡绿花柄上还绕着细竹纹,看着跟真桂花差不离。“咱们先学编花瓣,一步一步来,别急。”她把桂花放在桌上,拿起两根浅黄竹丝,“先把竹丝对折,再从中间往两边折出小弧度,像这样,就是一片小花瓣。”
孩子们跟着拿起竹丝,朵朵捏着竹丝对折,可折到弧度时,总把竹丝折得太尖,看着像小三角,不像花瓣。“晓晓姐姐,我的花瓣怎么这么尖呀?”她举着竹丝,有点着急。
老陈走过来,拿起一根竹丝,用指腹轻轻蹭着竹丝的边缘:“花瓣要软乎乎的,别用劲折。”他一边说,一边握着朵朵的手,带着她慢慢弯竹丝,“你看,指腹贴着竹丝,轻轻压出弧度,不用折出印子,竹丝软,能定住形。”
朵朵跟着老陈的动作,指尖轻轻压着竹丝,这次折出来的花瓣,边缘软软的,真有了桂花的样子。“我会了!”她开心地把花瓣举起来,阳光落在竹丝上,花瓣竟透着淡淡的光泽。
教室里渐渐热闹起来,有的孩子专注地折花瓣,偶尔抬头问一句“这样对不对”;有的则拿着折好的花瓣,试着用竹针固定,可针总插不准位置,花瓣要么歪了,要么掉了。小宇编完蝴蝶结,就主动当起小助手,帮身边的同学递竹针,还教他们怎么拿针:“拿针要捏着中间,别捏针尖,慢慢插,对准花瓣的中间位置就行。”
小虎则负责教大家固定花柄,他拿着淡绿竹丝,演示怎么把花瓣绕在花柄上:“先把一片花瓣粘在花柄顶端,再往下面绕一片,错开位置,这样编出来的桂花才饱满。”有个小男孩跟着学,可绕花瓣时总把顺序弄混,花瓣叠在一起,像个小团子。小虎没笑他,而是拿起他的竹丝,一点点把花瓣拆开,重新教他错开位置绕:“别急,咱们再试一次,这次跟着我数,一片、两片,错开一点……”
不知不觉,一上午过去了。桌上摆着不少折好的花瓣,有的孩子已经编出了小小的桂花雏形,虽然花瓣不多,花柄也有点歪,却都透着认真;小宇编了三个蝴蝶结,每个都比之前的规整;朵朵则折了一大把花瓣,说要编一朵“最大的桂花”送给杨老师。
老陈看着桌上的竹丝和半成品桂花,笑着拿起一杯温水递给孩子们:“歇会儿再编,你们这进度,下午就能编出完整的桂花了。”晓晓也笑着点头,目光落在孩子们沾了点竹丝的指尖上——原来,老手艺的传承从不是难事儿,只要有耐心,有心意,一根根细竹丝,就能在孩子们的指尖,变成满室的“桂花”,也变成藏不住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