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赶制杯垫:竹篾间的分工与攻坚
社区活动室的灯,从周三傍晚就没怎么暗过——孩子们把咖啡店的二十个定制杯垫当成了“紧急任务”,放学后背着书包直奔这里,长桌上按“编底、编字、编纹、收边”分成了四个工位,每个人都盯着自己的活儿,连说话都透着股认真劲儿。
小虎负责统筹,还主动揽下了最费劲儿的“编底”工位。他坐在桌角,面前堆着泡软的粗竹篾,手里的动作又快又稳:“杯垫底要统一大小,直径都按拳头来,编的时候盯着中心点,别歪了!”说着,他把刚编好的一个圆底推给旁边的同学,“你照着这个标准来,编好一个就放我这儿,我先检查。”
负责编“青咖”二字的是晓晓和编蔷薇的小女孩。晓晓先练“青”字,上次编过民宿名字,这次上手很快,没一会儿就编出了工整的字体;可小女孩编“咖”字时,右边的“加”字总编歪,尤其是“口”字旁,要么太大要么太小,她拆了编、编了拆,手里的竹篾都起了毛。
“别急,咱们把‘咖’字拆成两半编。”晓晓走过去,拿起竹篾示范,“先编左边的‘口’字旁,就像编小方框,四个角编得圆润点;再编右边的‘加’,先编‘力’字的撇和横折钩,最后加一横,慢慢来。”她陪着小女孩练了三遍,终于,一个工整的“咖”字编好了,小女孩举着半成品,兴奋地喊:“我编会啦!接下来我能自己编了!”
另一边,负责编花纹的小组也定了方案——咖啡店杯垫用浅棕和原色竹篾编简单的格子纹,既干净又显质感。编过松鼠书签的低年级男孩,这次格外认真,每编一格都用尺子量一量间距:“上次编尾巴断过竹篾,这次我要编得整整齐齐,不让咖啡店老板失望。”
王伯则守在“收边”工位,手里拿着细竹篾,耐心地给每个杯垫收边:“咖啡店的杯垫要耐用,收边得紧点,还要把竹篾的头藏在里面,不然客人用的时候会勾到。”他还教旁边的孩子收边技巧,“先把竹篾往里面折,再绕着边缘编两圈,最后把多余的竹篾剪了,用胶水轻轻粘一下,就牢固了。”
到了周五晚上,大部分杯垫都编好了底和花纹,就差编“青咖”二字和收边。可编到第十五个杯垫时,意外发生了——负责编“青”字的同学,不小心把竹篾扯断了,刚好断在“青”字的竖线上,他急得眼圈发红:“都快编完了,这下要重新来,会不会耽误下周给咖啡店送?”
小虎赶紧走过去,从竹篾堆里挑了根最韧的细竹篾:“没事,咱们不用重新编底,把断的竹篾从里面抽出来,再补一根新的进去就行。”他蹲下来,手把手教同学怎么抽断篾、补新篾,“你看,从花纹的缝隙里慢慢抽,别扯坏旁边的竹篾,补的时候对准原来的位置,编完根本看不出来。”
跟着小虎的步骤,同学果然把断竹篾补上了,虽然多花了十分钟,却保住了整个杯垫。他松了口气,笑着说:“还好有你,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周六下午,最后一个杯垫终于收完边。二十个竹编杯垫整齐地摆放在竹筐里,每个杯垫中央都编着工整的“青咖”二字,周围是干净的格子纹,边缘圆润光滑,透着手工的精致。小虎拿起一个杯垫,往上面放了个装满水的马克杯,杯垫稳稳托住,没有丝毫滑动:“完美!咖啡店老板肯定会喜欢!”
晓晓则把杯垫分成两摞,用干净的棉布包好:“明天早上咱们先送十个到咖啡店,剩下的十个送到文创店,刚好李姐说要摆样品。”孩子们点点头,看着满筐的成品,心里满是成就感——这两天的熬夜赶工、反复试错,都在看到成品的那一刻,变成了甜甜的欢喜。
老陈看着孩子们,笑着说:“咱们不仅赶完了订单,还练熟了新技巧,以后再遇到定制的活儿,就更有经验了。”月光透过窗户,洒在竹筐里的杯垫上,那些带着温度的竹篾,又完成了一个约定,而新的期待,还在竹篾间悄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