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省级认证落定与省际交流潮
霜降刚过,文山县农业局的办公室里传来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电话那头,省级农业部门工作人员的声音清晰而振奋:“文山‘生态账本’项目正式获批‘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下周会派专员送认证牌匾过来,还要组织全省各市县农业代表来实地考察学习!”
消息传到南坡地时,老周正带着“小观察员”们给轮作的紫云英浇水。朵朵手里的洒水壶“哐当”一声落在田埂上,她拽着小宇的胳膊蹦跳着喊:“我们成功啦!‘生态账本’成省级案例啦!”孩子们瞬间围拢过来,小宇掏出手机翻出之前拍的王大叔丰收照,兴奋地说:“早知道能成!你看王大叔那亩三七的数据,比谁的都扎实!”
当天下午,王大叔听说消息后,特意从家里扛来一捆刚收割的玉米,非要送给南坡地的孩子们。“这玉米也是照着‘生态账本’记的肥,长得比往年壮实多了!”他摸着账本电子屏上的认证通知,笑得眼角皱成一团,“现在村里二十多户都用账本了,明年准备连片种生态蔬菜,跟着你们的法子走,准没错!”
一周后,省级认证牌匾的授予仪式在南坡地举行。县农业局工作人员亲自将烫金牌匾挂在南坡地的公示栏上,牌匾下方“生态账本·绿色赋能”八个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仪式刚结束,来自省内其他市县的农业代表就围着老周和小张问个不停。“账本里的土壤数据怎么采集?”“轮作作物的搭配有啥讲究?”小张拿着平板电脑,逐条展示账本里的种植记录,从三叶草改良土壤的周期,到瓢虫防虫的投放时机,讲得细致入微。
最热闹的要数“小观察员”们的展示区。朵朵把整理好的观察日记摊在长桌上,里面夹着不同时期的土壤样本照片、作物生长手绘示意图,还有她记录的“瓢虫数量变化表”。一位来自临县的农业代表拿起日记翻了翻,忍不住赞叹:“连孩子都能参与进来,还记录得这么专业,这个模式太接地气了!”小宇趁机递上自己做的“生态种植小手册”,手册里用漫画形式画着账本的使用步骤,逗得代表们连连称赞。
没过多久,省外的农户也陆续赶来交流。来自贵州的李大哥特意带着自家的土壤检测报告,找到老周请教:“我们那儿土壤偏酸,种庄稼总不高产,你们这账本能不能帮上忙?”老周立刻让小张调出账本里的土壤改良数据,结合李大哥的检测报告,给他制定了“紫云英+石灰调节”的改良方案。“你先小面积试种,按账本记数据,有问题随时跟我们联系。”李大哥握着老周的手,感激地说:“这下心里有底了,回去就按这个法子试!”
夕阳西下时,南坡地的田埂上还围着不少交流的农户。小张在“生态账本”的最新页面上更新了动态:“今日接待省内外考察团8批,输出种植方案12套,新增账本用户15户。”老周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转头对孩子们说:“咱们的账本不仅走出文山,还要帮更多地方的农户种出好庄稼,这才是真的绿色希望!”
孩子们趴在田埂上,看着远处连片的生态农田,朵朵突然指着天边说:“你们看,晚霞像不像账本里的进度条?咱们的生态故事,还在一直往前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