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批复的文件正式下达,首期四十亿的额度让项目组士气大振。
但林杰很清楚,真正的难关,现在才正式开始。
他立刻召集了由卫健委、部分试点医院、疾控中心和技术团队核心人员组成的“医防融合”专项工作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会议室里坐满了人,气氛却不像拿到资金那般热烈,反而有些凝重。
林杰开门见山:“钱到了,军令状也立了。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医防融合’这四个字,从文件上、从口号里,落到地面上。大家都说说,觉得最难啃的骨头在哪里?”
短暂的沉默后,省人民医院分管信息的副院长,一位戴着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男人率先开口,他是林杰的老熟人,也是当初林杰在省医时的支持者之一。
但此刻,他的语气却带着明显的顾虑。
“林主任,不是我们不支持。‘医防融合’的方向我们绝对认同。”他推了推眼镜,“但现实问题很多。首先就是数据。医院的hIS系统、电子病历,里面有多少患者隐私信息?一旦开放接口,数据安全谁来保障?出了事谁负责?这可不是小事。”
他旁边坐着的一位三甲医院信息科科长立刻附和:“是啊,林主任。我们医院的数据服务器,连外网都是物理隔离的。现在要跟疾控、跟社区联通,安全风险太大了。而且,各家医院系统标准不一,数据格式千差万别,光是做数据清洗和标准化,就是个大工程,耗时耗力。”
疾控中心的一位老主任也叹了口气,语气有些复杂:“我们疾控这边,也有难处。以前我们的工作是疫情监测、流调、消杀,相对独立。现在要深度介入患者的长期健康管理,我们的队伍知识结构、人员配备跟不跟得上?而且,这算不算抢了社区医生、家庭医生的活儿?以后职责怎么划分?绩效怎么考核?”
另一位来自区域中心医院的代表说得更直白:“林主任,说句实在话,医院是靠看病吃饭的。你把轻症、慢病都管理好了,都拦在社区了,我们大医院的病人从哪里来?收入怎么保障?医生们的绩效奖金会不会受影响?这些可都是最现实的问题。”
你一言我一语,会议室里渐渐充满了各种质疑和担忧的声音。
数据安全、技术壁垒、职责不清、利益冲突……一个个问题像无形的墙壁,矗立在“医防融合”的道路上。
王鑫在旁边记录,越记眉头皱得越紧。
他忍不住小声对林杰说:“主任,这比我们预想的还要麻烦啊。全是硬钉子。”
林杰一直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任何人的发言。
等大家说得差不多了,他才缓缓开口。
“大家说的,都是实情,都是难题。我不否认。如果我们怕难,现在就可以把资金退回去,跟秦书记说,这事我们干不了。”
这话一出,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林杰。
“但我们能干不了吗?”林杰反问,语气加重,“老百姓等着更高效、更便捷的健康服务,等着少生病、晚生病、不生大病!省委省政府把信任和资源给了我们!我们面前有路吗?看起来没有,全是墙。”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可路,不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吗?墙,不就是为了被打破而存在的吗?”
他在白板上画了一个大圈,分成几个区块:“数据安全是墙,我们就筑牢防火墙,用‘联邦学习’这类隐私计算技术,让数据可用不可见,从技术上根除泄露风险!技术标准不一是墙,我们就组织力量,制定全省统一的、最小必须的交互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职责不清是墙,我们就重新梳理,明确疾控、医院、社区在融合模式下的新定位、新分工、新考核办法!”
他的笔尖用力点着白板,发出笃笃的声响:“至于利益问题……”林杰看向那位担心病人来源的医院代表说:“李院长,我问你,是把一个高血压患者管到中风偏瘫,花几十万抢救治疗,医院的收益大?还是协助他把血压控制好,不得并发症,他定期来门诊开药、复查,医院的收益更可持续?”
那位李院长张了张嘴,没说出话。
“我们的目标,不是要抢谁的饭碗,而是要一起把健康管理这个蛋糕做得更大!”林杰声音洪亮,“是把有限的医疗资源,从疲于奔命地应对终末期大病,解放出来,更多地投入到早期干预、精准治疗和科研创新上去!这才是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正道!”
他放下笔,看着众人:“困难,我比谁都清楚。但正因为难,做成了,价值才更大!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在这里争论难不难,而是寻找怎么干!”
他回到座位,继续说:“技术团队,一周之内,拿出基于‘联邦学习’的详细技术方案和安全评估报告。业务团队,同步启动业务流程重塑和职责边界划分的研讨。试点选取,就定在基础条件相对较好,同时问题也具有代表性的南华区。散会!”
会议结束,众人神色各异地离开。
那位省医的副院长走在最后,犹豫了一下,还是凑到林杰身边,低声道:“林杰,道理大家都懂。可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啊。南华区试点,我们省医一定配合,但其他几家大医院,尤其是那些民营的,恐怕……”
林杰拍拍他的肩膀,语气平静:“老刘,我知道。先从愿意配合的做起,做出样子来。有时候,榜样比命令更有力量。”
看着副院长离开的背影,王鑫忧心忡忡地问:“主任,这‘联邦学习’听起来挺玄乎,真能解决数据安全问题吗?别到时候技术上卡了壳,那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