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店的夏天,连空气都带着粘稠的热意。沈清玥结束了一天《云海谣》的拍摄,厚重的戏服下,汗水早已浸透了里衣。她回到秦王宫国际酒店的套房,第一件事就是卸下那一身繁复的头饰与妆容。
温热的水流冲刷着身体,带走疲惫,却带不走脑海中某个盘旋的身影。
顾言琛。
这个名字,连同它主人的模样,最近出现在她脑海中的频率,似乎有些过高了。
她裹着浴袍走到落地窗前,窗外是横店璀璨的人造星河。她端起一杯冰水,指尖的凉意让她稍稍清醒。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这种微妙的心绪变化。
第一次,是电梯里的风。
那是个寻常的收工夜晚,她和助理小雨走向电梯。电梯门打开的瞬间,一股微凉的、带着外界尘埃气息的风迎面扑来。轿厢里站着几个人,为首的那个男人,穿着简单的黑色运动外套,戴着口罩和帽子,身姿挺拔如松。
是顾言琛。
他们的目光在空气中短暂相接。不到半秒。
他的眼神深邃,平静无波,带着一种纯粹的、对于陌生同行的礼貌性识别。仅此而已。
她当时也只是礼貌地、几乎难以察觉地点了点头,然后与他擦肩而过。衣角相拂,带起的气流掠过她裸露的手腕皮肤,留下一丝转瞬即逝的微凉。
回到房间后,她甚至没有多想。顶流影帝顾言琛,业内标杆,王不见王,仅此而已。那阵风,过了也就过了。
第二次,是老街的午后。
那是个难得的休息日,她独自在明清民居博览城闲逛,在“闲云斋”淘到了一本讲宋代纹样的旧书。抱着书走出来时,街角传来骚动。她抬眼望去,看见他被粉丝认出、围堵。他似乎在试图快速脱身,步伐很快。
然后,意外发生了。
他为了避开正面涌来的人群,急转走向街角——而她,正巧从街角的阴影里迈步而出。
碰撞发生得猝不及防。
她的额头轻轻撞上他硬朗的下颌,手中的旧书“啪嗒”一声掉在地上。
时间仿佛凝固。周围所有的喧嚣都褪去。
她愕然抬头,对上他近在咫尺的眼睛。那双在屏幕上总是深沉难测的眼眸,此刻清晰地映出她惊慌失措的脸。他的手下意识地扶住了她的手臂,隔着薄薄的棉麻布料,能感受到他掌心的温热和力量。
“抱歉。”他率先开口,声音透过口罩传来,低沉模糊,却带着清晰的歉意。
“没关系。”她回过神,压下心头的悸动,弯腰去捡书。
而他,几乎同时俯身,修长的手指先一步触到了那本旧书的封面。
两人的指尖在空气中有着毫米之差的错过。
他捡起书,拂去灰尘,递还给她。动作自然而绅士。
“谢谢。”她低声道谢,接过书时,能感觉到自己的耳根在发烫。
他微微颔首,便在助理的开路下迅速离开了。高大的背影很快消失在老街的拐角。
沈清玥站在原地,手里握着那本旧书,书上似乎还残留着他指尖一丝微热的温度。额头上被他下颌碰到的地方,隐隐还有点发麻。
这已经是短短时间内的第二次“意外”了。
如果说电梯里的擦肩是风过无痕,那么这一次,却是实打实的……碰撞。带着体温和力量的接触。
她抬手,轻轻碰了碰自己的额头,然后又迅速放下。心底那潭平静的湖面,被投下了一颗石子,漾开了一圈细微的、却持续扩散的涟漪。
第三次,是阅览室的影子。
深夜,她为了琢磨“琉璃仙子”顿悟那场戏,来到酒店阅览室寻找灵感。推开厚重的木门,里面静谧异常,只有靠窗的沙发上坐着一个身影。
是顾言琛。他背对着门口,专注地看着手中的电子阅读器。
她放轻脚步,踱步到书架前。当她发现那本难以寻觅的《宋代风物志》就在书架最高层,她踮起脚尖却够不着时,一只骨节分明的手从她斜后方伸了过来,轻而易举地取下了那本书。
她愕然回头。
他就站在她身后,距离不远不近。暖黄的光线下,他穿着深蓝色的棉质衬衫,领口随意地解开一颗,少了几分屏幕上的凌厉,多了些沉静的书卷气。
“沈老师,是找这本吗?”他平静地看着她,将书递过来。
那一刻,沈清玥的心跳,几不可察地漏跳了一拍。怎么会这么巧?
“谢谢顾老师。”她伸出手,语气客气而公式化。两人的指尖在书脊的棱角处有了一瞬间的轻微触碰。他的指尖微凉。
她接过书,转身就想走向另一边,与他拉开距离。
“沈老师也对宋代的风俗器物感兴趣?”他却在她身后开口,语气像是寻常的学术交流。
她不得不停下来,转过身:“为了角色找点感觉。顾老师也是?”
“嗯。”他微微颔首,“《星辰大海》的男主角,设定里有收藏古玩的爱好,需要补充点知识。”他顿了顿,像是随口一提,“这本书的第七章,‘文人雅趣与器物精神’,写得不错,或许对塑造‘琉璃仙子’超然物外的气质,能有点启发。”
沈清玥微微一怔。他不仅知道她在拍《云海谣》,连她饰演的角色名和特质都清楚?还精准地指出了可能对她有帮助的章节?
这让她感到有些意外,甚至一时忘了之前两次“意外”带来的微妙尴尬。
“谢谢顾老师推荐,我会仔细看的。”她的语气缓和了些许,带着真诚的感谢。
他没再说什么,只是再次点了点头,便转身走回了自己靠窗的位置。
沈清玥走到离他最远的角落坐下,翻开了那本《宋代风物志》。她直接翻到了第七章,果然,里面详细论述的“心物合一”的哲学思想,恰恰触碰到了她苦苦寻找的、属于“琉璃”顿悟时的那个玄妙节点。
她看得入了神,时而蹙眉思索,时而恍然点头。
不知过了多久,她感到脖颈有些酸胀,才从书页中抬起头,活动了一下肩膀。
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对面。
顾言琛依旧维持着之前的姿势,安静地阅读着。壁灯的光线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投下柔和的光影,他低垂着眼睫,神情是前所未有的专注与平和。他整个人仿佛与这静谧的夜色、这满室的书香融为了一体。
而在地板上,他们两人的影子,被灯光拉得很长,在书架之间的空地上,有了短暂而模糊的交叠。
沈清玥的心,忽然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她想起电梯里擦肩而过的风,想起老街转角意外的碰撞,也想起他刚才精准而善意的提点……
那些或偶然或尴尬或微妙的瞬间,与眼前这幅沉静的画面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极其复杂的感知。
他或许并不像传闻中那么冷漠和不近人情。至少在此刻,他是一个沉静、专注,甚至愿意对她这个并不算熟悉的同行,给予专业上提点的同行。
那种因为前两次意外而产生的、带着些许戒备的芥蒂,似乎在不知不觉间,被这满室的书香和眼前沉静的画面,悄然融化了一角。
第四次,是健身房的汗水。
清晨,她来到空无一人的健身房。跑了二十分钟后,门被推开,顾言琛走了进来。
两人在镜中对视一眼,均是一顿。随即,都极其自然地移开目光,各自占据一方天地,开始训练。
她没有参与热闹的交谈,他也没有。健身房内只剩下两人各自训练的呼吸声和器械的轻响。
但沈清玥发现,自己的目光总是不自觉地,偶尔会瞥向力量区的方向。
他正在做引体向上。动作标准而流畅,每一次拉起时,背脊和手臂的肌肉线条都清晰地绷紧、隆起,展现出一种内敛而强大的力量感。汗水沿着他棱角分明的下颌线滑落。
那是一种极致的自律,和对身体掌控力近乎严苛的要求。
沈清玥默默收回目光,心中有些许触动。她一直知道顾言琛专业、敬业,但亲眼见到他在无人监督的清晨,如此一丝不苟地进行着高强度训练,还是让她对这个同行多了几分真实的敬佩。
这无关乎名气与奖项,而是对于“演员”这份职业本身的尊重与付出。
那一刻,她心中那份因“意外”而产生的涟漪,似乎悄然转变了性质,掺杂进了一丝类似于“惺惺相惜”的情绪。
……
沈清玥从窗前收回思绪,将杯中剩余的冰水一饮而尽。
电梯里的风,老街的碰撞,阅览室的灯光,健身房的汗水……这些看似独立的事件,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此刻在她脑海中串联起来。
她清楚地意识到,顾言琛这个男人,在她心里的印象,已经从最初那个遥远而模糊的“影帝”符号,变成了一个具体的、复杂的、甚至……有些吸引她去探究的个体。
那种感觉很奇怪。不是一见钟情的猛烈,也不是刻意接近的算计。而是一种在一次次不经意的交汇中,逐渐累积起来的好奇与……好感?
这个词蹦出来的时候,沈清玥自己都吓了一跳。
她甩甩头,试图将这荒谬的念头驱散。他们是同行,是即将合作的同事,仅此而已。过多的私人情绪,只会让未来的合作变得复杂。
可是,心底那片被石子激起的涟漪,却固执地荡漾着,不肯平息。
她走到书桌前,翻开《云海谣》的剧本,却发现自己有些难以集中精神。顾言琛沉静的眼眸,他递过书时的手指,他在健身房专注的侧影……总是不经意地闯入她的脑海。
“沈清玥,清醒一点。”她对自己说。
然而,情感的种子一旦落下,便会在心底悄然生根发芽,不受理智的控制。
这一夜,横店的星空依旧璀璨。而沈清玥的心湖,却因为那几个“意外的涟漪”,再难恢复往日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