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的秋意渐浓,青石板路上落了层薄霜。秦墨站在青木堂门口,望着檐角结起的冰棱,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中那半块“济世”玉佩。昨夜苏济世留宿青木堂,夜里咳得厉害,秦墨替他施了针,却发现他心脉处竟有丝极淡的阴煞之气——和万宝阁那些“阴魂蛊”傀儡身上的纹路,如出一辙。
“秦医生,三号床的病人醒了。”阿婆的声音从诊室传来。秦墨应了声,整理好白大褂走进去。
病床上躺着个穿蓝布衫的老太太,约莫七十岁年纪,面色青灰,嘴唇发紫,双手死死攥着被子角。床头的病历本上写着“王秀兰,72岁,主诉:反复畏寒、乏力三月,近一周加重伴意识模糊”。
“秦医生,我奶奶这是……”陪同的年轻女孩急得眼眶发红,“前几天还好好的,突然就喊冷,裹了三床被子还打摆子,昨天开始说胡话,说看见‘白衣服的人’在床边……”
秦墨搭上老太太的脉搏。寸关尺三部沉细欲绝,指尖触到皮肤时,竟传来刺骨寒意——这不是普通的体寒,而是“寒髓入骨”的征兆。寒髓之症,多因长期接触阴寒之物,或阳气衰竭,阴寒之气乘虚而入,侵蚀骨髓。寻常艾灸、温补药剂难以奏效,需以“阳和之气”强行驱散髓中寒邪。
“最近可去过什么阴寒之地?或是接触过什么特别的物件?”秦墨一边问,一边解开老太太的衣袖。手臂内侧有几处青紫色的瘀斑,形状像极了被什么东西啃噬过。
老太太迷迷糊糊地摇头:“没……就去城隍庙烧过香……”
城隍庙?秦墨心头一跳。上周他去城隍庙给苏济世求平安符时,曾在偏殿见过个穿灰布衫的老道士,对方盯着他的玉佩看了许久,还问他“可是济世堂的传人”。
“您去城隍庙那天,有没有遇到什么特别的人?”秦墨追问。
老太太突然抓住他的手腕,指甲几乎掐进肉里:“有个穿灰衣服的老头……他说我身上有‘阴寿’,要拿我的命去换他孙子的阳寿!”
灰布衫老头?秦墨想起昨夜苏济世说,万宝阁背后有个“阴寿阁”,专做“借寿”的邪生意——用活人的阳寿换死人的生机,手段狠辣,受害者往往在七日内暴毙,死状与“寒髓入骨”如出一辙。
“阿婆,立刻联系苏小姐。”秦墨转身对阿婆说,“让她调监控,查查这三天城隍庙周边有没有可疑人员。”
阿婆慌忙点头,掏出手机拨通电话。秦墨则走到药柜前,翻出《青帝长生经》中的“阳和术”篇章。书中记载,“寒髓入骨”需以“至阳之药”为引,配合“回春指”引导真气入髓,方能驱散寒邪。可寻常的至阳药如附子、肉桂,药力太猛,稍有不慎便会灼伤经脉。
“有了。”秦墨目光落在药柜最底层的“千年艾”。这是他用《青帝长生经》培育的灵艾,以长生真气日夜温养三年,艾叶泛着金红光泽,药性比普通艾草强十倍不止。
他取出一根千年艾,用银针挑开老太太的百会穴,将艾绒搓成小团塞进去。艾香混着淡淡的檀味弥漫开来,老太太紧绷的身体渐渐放松。
“秦医生,监控调出来了!”阿婆举着手机跑进来,“您看!三天前傍晚,有个穿灰布衫的老头在城隍庙后殿鬼鬼祟祟的,还往香炉里撒了些红色的粉末!”
手机屏幕上,画面有些模糊,但能看清那老头袖口绣着只青黑色的蝎子——正是阴寿阁的标记。
秦墨瞳孔微缩。阴寿阁的人竟敢明目张胆地在城隍庙动手?看来万宝阁的势力已经渗透到省城的老城区了。
“苏小姐怎么说?”他问。
“苏小姐说她马上过来,还让周警官调了刑警队。”阿婆擦了擦额头的汗,“秦医生,您……您真有把握治好我奶奶吗?”
秦墨没有回答。他走到窗边,望着天际渐沉的暮色。寒髓入骨的病人,他只在《青帝长生经》的残卷里见过记载,从未亲手医治过。一旦失败,不仅老太太性命不保,青木堂的声誉也会受损。
“阿婆,去把我床头的‘阳和丹’拿来。”秦墨突然说,“就是上次沈老先生送的那盒。”
沈济世送的阳和丹,是用百年老参、鹿茸、冬虫夏草等十几种至阳药材炼制的,药性温和却极补。秦墨原本打算留着给母亲调理身体,此刻却只能赌一把——阳和丹虽不能直接驱寒,却能暂时提升老太太的阳气,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半小时后,苏清婉踩着高跟鞋冲进诊所。她穿着米白色大衣,脖颈间系着条红围巾,衬得脸色愈发苍白。
“秦医生,阴寿阁的人找到了。”她将一份资料拍在桌上,“三天前城隍庙后殿的监控,拍到那老头往香炉里撒的,是‘阴寿粉’——用孕妇骨灰混合朱砂炼制的邪药,能让人阳气衰竭,寒髓入体。”
秦墨翻开资料,里面夹着张照片:灰布衫老头正面照,左眼角有颗红痣,和苏济世描述的“三十年前万宝阁老掌柜”一模一样。
“苏老先生呢?”他问。
“爷爷在楼上休息。”苏清婉走到老太太床前,伸手探了探她的额头,“还是这么烫……秦医生,需要我做什么?”
秦墨抬头看她。苏清婉的指尖泛着淡淡的粉白,这是长期服用“养颜丹”的后遗症——苏家女子世代服用此丹保持容颜,却也埋下了“阴盛阳虚”的隐患。若再受寒邪侵袭,后果不堪设想。
“苏小姐,你帮我按住她的手。”秦墨说着,从针盒里取出七根银针,“我要施‘回春指’,引阳和之气入髓。”
苏清婉点头,按住老太太乱抓的手。秦墨深吸一口气,将长生真气凝聚在指尖。七根银针依次刺入老太太的百会、大椎、命门、肾俞等穴位,每刺一针,他都能感觉到体内的真气在疯狂流逝。
“天地阳和,髓海生温!”他低喝一声,将最后一根银针刺入涌泉穴。真气顺着经络直冲髓海,老太太青灰的脸色渐渐泛起血色,攥着被子的手也松了开来。
“有效果了!”阿婆喜极而泣。
秦墨却不敢松懈。他能感觉到,老太太髓中的寒邪比想象中更重,阳和之气刚驱散一层,又有新的寒气从深处涌来。他咬破舌尖,喷出一口精血在银针上,真气瞬间暴涨。
“噗!”
老太太猛地咳嗽起来,吐出一口带血的黑痰。秦墨接过痰,放在鼻尖轻嗅——是阴寿粉的味道。
“成了。”他擦了擦额头的汗,“寒邪已散大半,剩下的需要慢慢温养。”
苏清婉扶着老太太坐起来,递过温水。老太太喝了两口,眼神渐渐清明:“我……我看见白衣服的人了……他说要带我走……”
“那是阴煞作祟。”秦墨安慰道,“以后不会再出现了。”
老太太点点头,握住苏清婉的手:“清婉啊,你爷爷的药铺……别再卖那些假参了……”
苏清婉眼眶一红:“我知道了,奶奶。”
送走老太太,天已经黑透了。秦墨坐在诊室里,盯着药柜上的千年艾——刚才施针时,他用了半根,剩下的半根艾绒泛着暗红,像是被血浸过。
“秦医生,您没事吧?”苏清婉递来杯热茶。
秦墨接过茶,指尖触到杯壁的温度,这才发现自己的后背早已被冷汗浸透。他苦笑:“没事,就是有点脱力。”
苏清婉看着他苍白的脸色,突然说:“秦医生,我爷爷说,《济世医典》里记载过一种‘引阳针法’,能引动天地间的阳和之气,比‘回春指’更有效。只是……”她顿了顿,“那针法需要‘至阳之体’的人才能施展,我爷爷试过,说自己阳气不足。”
秦墨心中一动。至阳之体?他想起《青帝长生经》里的一句话:“青帝血脉,至阳之根。”难道……
“苏小姐,你爷爷的《济世医典》,能借我看一眼吗?”他问。
苏清婉点头,从包里拿出个檀木匣子。秦墨打开,里面除了《济世医典》,还有张泛黄的纸条,上面写着:“青帝血脉,可引天阳;髓海寒邪,需至阳针。”
“我明白了。”秦墨合上匣子,“苏老先生的寒邪,或许能用《济世医典》里的‘引阳针法’彻底驱散。”
苏清婉眼睛一亮:“那……您愿意试试吗?”
秦墨看向墙上的“医者仁心”四个字,点了点头:“苏小姐,明天我去苏宅,给苏老先生施针。”
窗外,月光透过云层洒在青石板上,照见秦墨腰间的银针泛着幽光。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阴寿阁不会善罢甘休,万宝阁的势力还在暗处窥伺,而他,不过是个刚踏入医道门槛的“小医生”。
但他别无选择。
因为他是医者,是“青帝长生经”的传承者,更是……要守护身边人的“凡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