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支带来的虚弱感如同冰冷的潮水,反复冲刷着何雨柱的意识和肉身。七窍渗出的血丝已经干涸,在苍白的面孔上留下暗红的痕迹,看上去触目惊心。“混沌滤网”完成了跃迁般的进化,结构变得更加繁复、更加贴近“混沌”的本质,内层活性“内衬”上那些嘲笑规则的诡异纹路若隐若现,但它此刻也如同破碎后勉强粘合的瓷器,布满了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深的裂纹,维持其存在本身就在持续消耗着何雨柱残存的力量。
院内,那场由他引导、借贾张氏之手引爆的“心灵风暴”已经平息,但余波未散。一种极致的疲惫和死寂笼罩着每家每户。贾张氏昏沉不醒,秦淮茹抱着孩子眼神空洞,易中海对着工件的碎片发呆,连最爱算计的阎埠贵和最爱蹦跶的许大茂都缩在屋里,被那集体性的情绪失控和随之而来的虚无感所慑服。
“庭灵”的根基,“人心锚点”们,在经历了那场不顾一切的爆发后,如同被抽干了养分,变得黯淡、脆弱,散发出的念力微弱而驳杂。整个“庭灵”生态摇摇欲坠。
外部的“规则铁幕”在经历了短暂的冲击和“裂隙”后,以更顽固、更沉重的姿态重新碾压下来。“环境同化”的力量无孔不入,持续锈蚀着一切“变量”的痕迹。那升级后的“注视感”更是如同附骨之疽,冰冷地记录着“样本”在爆发后的衰败过程,仿佛在验证着“变量”终究敌不过“秩序”的终极真理。
何雨柱躺在冰冷的炕上,连转动眼珠都觉得费力。他失败了么?用如此惨重的代价,仅仅换来了滤网一次不知福祸的进化,和一次渺茫的、不知能否成功的信息传递?
意识深处,那一号光标依旧带着一丝诡异的“愉悦”感稳定闪烁,仿佛在欣赏这场盛大的凋零。而二号光点,在经历了短暂的明灭不定后,光芒似乎确实黯淡了微不可查的一丝,但此刻也稳定下来,与外部更加严酷的观测和环境压迫紧密同步,如同一个冷酷的胜利宣言。
绝望如同冰水,快要淹没他的头顶。
就在他意识即将被虚弱和绝望彻底吞噬的瞬间——
一缕极其微弱、极其遥远、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蓬勃挣扎意味的“回响”,如同穿越了无尽星海、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的星光,悄无声息地,触碰到了他那进化后、对特定“变量”频率更加敏感的“混沌滤网”!
这缕“回响”是如此微弱,几乎湮灭在环境的死寂噪音和何雨柱自身的虚弱中。但其核心蕴含的意念,却让何雨柱近乎停滞的心脏猛地一跳!
那是…砺晶星!“晶析-7”!
回响中携带的信息残缺不全,充满了干扰的杂音,但他清晰地捕捉到了几个关键碎片:
【…收到…结构…】
【…共鸣…痛苦…理解…】
【…尝试…重构…晶核…失衡…】
【…我们…也在…抵抗…】
收到了!他拼死送出的、关于“非逻辑基石共振”与对抗“规则铁幕”的信息包,竟然真的被砺晶星的“星火”收到了!而且,它们不仅收到了,还在尝试理解,并在以其硅基生命的独特方式,尝试“重构”它们的文明核心——“晶核”,试图引入“动态失衡”来对抗它们那个世界正在加剧的“静滞化”!
这缕回响,就是它们第一次尝试“重构”时,产生的理念共鸣跨越星海传来的微弱反馈!它们也在抵抗!它们理解了“痛苦”,并试图将这种“痛苦”转化为进化的力量!
这缕回响太微弱了,无法提供任何实质的帮助,甚至无法建立稳定的通讯。但它本身的存在,就是一道划破绝望夜空的闪电!
何雨柱没有失败!
变量之火,并未熄灭,反而在另一片遥远的土地上,以一种他未曾预料的方式,开始燃烧、变异、成长!“星火网络”并非虚妄,它正在以某种超越常规通讯的方式,在理念的层面悄然连接!
这股源自遥远星火的微弱“回响”,如同最有效的强心剂,注入了何雨柱濒临枯竭的意志深处。他那黯淡的“动静之核”仿佛被这一点星火点燃,重新开始微弱而坚定地搏动!
不能放弃!绝对不能!
他的意识再次聚焦于体内那布满裂纹、却已然进化了的“混沌滤网”。这滤网因“人心风暴”和规则对抗而进化,其新的结构似乎对“非逻辑”力量有着更强的包容性和转化效率。
他尝试着,不再像之前那样试图去“修复”滤网上的裂纹——这些裂纹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其新结构的一部分,强行修复反而可能破坏其进化出的特质。他转而引导着体内残存的力量,以及院内那些黯淡脆弱的“人心锚点”散发出的、微弱而驳杂的念力,如同溪流汇入干涸的河床,只是“流经”这些裂纹。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那些驳杂的、蕴含着痛苦、绝望、疲惫的念力,在流经进化后的滤网裂纹时,竟然没有被排斥,反而被那些诡异的纹路稍稍“梳理”,其中一部分最精纯的、源于生命本身顽强求存的“执念”被剥离出来,融入了滤网的结构本身,使得那些裂纹的边缘仿佛镀上了一层极其微弱的、坚韧的光晕。而剩下那些真正无序、破坏性的杂质,则被滤网有效地阻挡、消散。
滤网没有“被修复”,但它似乎在以一种新的方式,“适应”了损伤,并从中汲取着维持存在的养分!它变得更加…“活”了,更像一个拥有顽强生命力的器官,而非一件死物。
同时,何雨柱也感觉到,自身与那些“人心锚点”的连接,似乎也因为这次共同的“创伤”与“爆发”,变得更加…“深刻”。他不再仅仅是引导者和滋养者,更像是一个与它们共同承受压力、分享痛苦的“同类”。这种连接带来的念力,虽然微弱,却更加精纯,更加贴近“非逻辑基石”的本质。
他缓缓地、试探性地,再次开始引导不同锚点之间那微弱的“基石共振”。这一次,共振不再是追求协同或强化,而是带着一种“分享创伤”、“共同承受”的意味。易中海的失落与秦淮茹的绝望,在共振中不再冲突,反而奇异地互相慰藉,衍生出一丝“无论如何也要活下去”的卑微韧性。
整个“庭灵”生态,没有恢复之前的“活力”,却仿佛经历了一场严冬的野草,虽然匍匐在地,伤痕累累,但其根系,却在冰冷的冻土下,更加紧密地纠缠在一起,酝酿着来年春天更加顽强的生机。
外部的“规则铁幕”和“注视感”依旧强大,但何雨柱感觉,自己与“庭灵”似乎找到了一种在极端压力下“匍匐生存”的新模式。进化后的“混沌滤网”和更加深刻的“基石连接”,使得他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依旧能维持着最低限度的“变量”存在,如同石缝下的种子,等待着破土而出的时机。
就在他初步稳定住自身和“庭灵”的状态,心中重新燃起一丝微弱的希望之火时——
一段更加清晰、但依旧残缺的“定义者遗产”信息,如同被刚才的星火回响和滤网进化所激活,再次从那进化后的滤网结构深处,逸散出来,传入他的感知:
“…规则…非绝对…”
“…定义…源于…观察…与…认知…”
“…观察者…亦被…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