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意既定,庞大的国家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
首先是在沿途主要城市在各地郊外建立了大型的水泥生产基地。
很快,这些水泥生产基地的第一批达到实用标准的水泥被生产出来。
由于此次很多新招募的修路工人,途径地区为人口较多的地区,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工部官员组织了一次次的公开演示:
铺设一段水泥路面,待其凝固后,让满载石料的牛车、马车反复碾压,路面竟毫发无损,光洁如初!
围观者无不啧啧称奇,消息迅速传开,人们对这水泥修路充满了期待。
与此同时,勘测队伍被派往预定路线,规划道路走向,避开难以逾越的天险,选择最佳路径。
户部拨付的巨额资金、工部调集的无数工具物资,开始沿着旧有官道向各个节点汇集。
大量的劳力被动员起来。
除了征发的民夫给予优厚报酬或减免赋税之外,许多北伐归来的士兵在领到赏赐后,也自愿加入修路大军,既能赚取额外收入,也算为家乡建设出力。
各地官府更是将一些非重刑的囚犯也编入劳役队,以工代刑。
开春之后,从开封到凉州,数千里的线路上,一场前所未有的筑路大会战拉开了序幕。
场面是极其壮观,
数以十万计的筑路者,如同蚂蚁般散布在广袤的土地上。
旌旗招展,号子震天。
壮劳力们挥舞着锹镐,开挖路基,将土地夯实;
工匠们指导铺设碎石垫层,然后用木板支起模板;
搅拌场上,人们将水泥、沙子和碎石按比例混合,加水搅拌成混凝土;
然后,用木桶或推车将混凝土倒入模板内,刮平表面;
更有专门的养护队,负责在路面凝固初期洒水养护,防止开裂。
吕绮玲的翎麾营,也被有了新任务——负责部分重要路段的物资押运和治安维护。
她们骑着战马,巡视在繁忙的工地上,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有效震慑了可能出现的宵小之辈。
工程并非一帆风顺。
遇到山脉需要开凿隧道或盘山绕行,遇到河流需要架设更坚固的石桥或水泥桥,这也促进了桥梁技术的飞跃。
但凭借着强大的组织能力和民众的空前热情,一条宽阔、平坦、坚硬的灰白色大道,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顽强地向西延伸。
就在中原大地如火如荼地修筑“奇迹之路”时,大宋派遣的使团,也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南道(此时北道刚刚平定,尚需时日恢复),历经艰辛,抵达了西域诸国。
首站便是离凉州最近的鄯善(楼兰故地附近)、且末。
使臣向当地国王展示了精美的宋瓷、丝绸、漆器,以及代表大宋武力的精良兵器模型,宣读了宋帝刘复的国书,告知北疆鲜卑已平,丝路北道即将畅通,邀请他们重启商路,遣使朝贡。
这些西域小国,久苦于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和丝路阻断后的贫困,闻听强大的中原王朝不仅重现统一,更一举扫平了北患,无不震惊且欣喜。
鄯善王当即表示愿意重开商市。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向西传去。
于阗、龟兹、疏勒等较大的城邦国家,以及更远的大宛(费尔干纳盆地)、康居(撒马尔罕地区)等地,都陆续接到了信息。
商人们最为敏感,他们嗅到了巨大的商机。一些胆大的商队,甚至不等官方通道完全畅通,就开始试探性地向东方进发。
凉州(武威)作为丝路东端的重镇,最先感受到了变化。
原本略显冷清的市集,突然变得热闹起来。
先是来自河西本地的胡商,接着是鄯善、于阗的商人,他们带着玉石、香料、葡萄美酒、骏马,换走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铁器。
凉州刺史府按照朝廷旨意,特意划出区域,设立“互市监”,管理贸易,征收商税,保护商人安全。
并开始整修从凉州到玉门关、阳关的道路,与东边来的水泥官道相接。
沉寂了数十年的玉门关,再次听到了悠扬的驼铃声。
虽然规模尚不及汉时,但那复苏的活力,已让戍守的将士和过往的商人激动不已。
这意味着,一个更加繁荣、联系更加紧密的时代即将到来。
水泥官道的修筑,其效益远比人们最初想象的更为深远。
首先体现于军事和政令。
原本从开封到凉州的文书传递,即使通过驿站快马,也需要半月以上。
而一旦水泥官道全线贯通,路面平整,雨雪无阻,这个时间被大大缩短。
军队的调动、粮草的转运效率更是成倍提升,中央政府对边疆的控制力得到质的飞跃。
商业的繁荣更为显着。
道路尚未完全修通,沿线的一些重要节点,如洛阳、长安等地,已经受益匪浅。
商队可以更快、更安全地运输货物,运输损耗降低,成本下降,使得更多商品能够进入流通领域。
沿途的客栈、酒肆、车马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
工部直属的“直道监”成为了一个技术扩散的中心。
水泥的制造和使用技术,不仅用于修路,也开始应用于水利设施——如水渠、堤坝等、重要仓库、甚至部分官署和贵族府邸的建筑,引发了建筑行业的革新。
刘复在宫中,不断收到来自各地关于道路进展和商贸复苏的奏报,龙心甚慰。
他对近臣言道:
“昔人云,要想富,先修路。
此乃至理名言。
此路一开,犹如为我大宋打通了血脉经络。
财货其流,则民富;
信息畅通,则国治;
文化交融,则文明盛。
这水泥铺就的,不仅是道路,更是我大宋走向极盛的基石!”
他更进一步指示:
“待此主干道竣工,当逐步推广至各州郡要道,形成覆盖全国的快速交通网络。
届时,四海之内,皆若比邻矣!”
一条灰色的水泥大道,如同一条充满活力的巨龙,正从中原腹地向西北蜿蜒伸展。
它承载的,不仅是南来北往的车马行人,更是一个新兴帝国蓬勃的雄心与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