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道们则在草原上修建寺庙与道观,传播佛教与道教的思想。
他们向鲜卑部众讲解因果报应、善恶有报等观念,劝人为善。
同时,他们还利用医术为鲜卑部众治病,受到了鲜卑部众的欢迎。
佛教中的“慈悲为怀”与道教中的“顺应自然”等思想,也与草原部落的生活理念相契合,逐渐在草原上传播开来。
一次,漠南的一个鲜卑部落爆发了瘟疫,许多人染病身亡。
僧道们得知后,立刻前往该部落,用草药为患者治疗,并举行法事,祈求平安。
经过半个月的努力,瘟疫终于得到了控制。
该部落的首领深受感动,亲自前往受降城,向程昱表示感谢,并表示愿意让部落的子弟全部进入学馆学习宋国文化。
随着文化教化工作的深入,宋国文化在草原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鲜卑部众开始学习宋国人的生活方式,穿宋国衣服、说宋国话、写宋国的人越来越多。
同时,很多普通的宋国人也从鲜卑部落学到了骑马、射箭等技能,双方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为了进一步促进胡宋民族融合,刘复下令允许并鼓励胡宋通婚。
他认为,胡宋通婚不仅可以增进双方的感情,还可以打破隔阂,实现真正的融合。
以后才会成为真正的宋人。
诏书传到漠南与漠北后,程昱与太史慈积极响应。
他们在各地张贴告示,宣传胡宋通婚的好处,并为胡汉通婚的夫妇提供奖励,如粮食、钱财、土地等。
起初,胡宋通婚的人并不多,因为双方都存在一定的顾虑。
宋人担心鲜卑人的生活习惯与自己不同,难以相处;
鲜卑人则担心宋人看不起自己,受到歧视。
为了打消双方的顾虑,程昱与太史慈以身作则。
程昱为自己的儿子娶了一位鲜卑部落首领的女儿为妻。
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胡宋青年开始相互交往,产生了感情。
在受降城,有一位名叫李刚的宋人农民,他与一位名叫拓跋兰的鲜卑女子相爱。
李刚担心自己的父母不同意,拓跋兰也担心部落的人反对。
程昱得知后,亲自前往李刚家与拓跋兰所在的部落,劝说双方的家人与部落首领。
他向他们讲解胡汉通婚的好处,说这不仅可以增进两个民族的感情,还可以让他们的后代继承双方的优点,成为有用之才。
在程昱的劝说下,双方的家人与部落首领终于同意了他们的婚事。
婚礼当天,程昱亲自为他们主持婚礼。
婚礼上,既有宋人的礼仪,如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等,也有鲜卑人的习俗,如喝马奶酒、跳鲜卑舞等。
这场婚礼办得热闹非凡,吸引了许多胡人宋人百姓前来观看。
从此以后,受降城的胡宋通婚现象越来越普遍。
在朔方新城,太史慈也为一对胡宋青年主持了婚礼。
新郎是一位宋国商人,名叫王强,新娘是一位鲜卑部落的女子,名叫慕容雪。
王强在朔方新城做生意时,与慕容雪相识相恋。
太史慈为他们的婚礼送上了贺礼,并鼓励他们婚后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为胡宋融合做出贡献。
因为漠南已经基本稳定,所以程昱被召回,继续任他的户部尚书,高揽被任命为新的漠南都护。
这天,宋国君臣又在开朝堂大会。
户部尚书程昱率先出列,奏报北伐前后数年钱粮消耗甚巨,如今虽国库充盈,然亦需开源节流,休养生息。
兵部尚书则言,虽北疆暂平,然驻军耗费亦是不小,长途转运粮草,虽然如今路途因为水泥路的修建方便很多,但损耗依然惊人。
端坐于龙椅之上的刘复,静静听着臣僚的奏报,目光却已投向了悬挂于殿侧的巨幅舆图,那上面,不仅标注着大宋的疆域,更勾勒出西域诸国、漠北草原乃至更遥远地方的轮廓。
“诸卿所言,俱是实情。”
刘复缓缓开口,声音沉稳,
“然,治国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北疆之定,非为终点,实乃新起点。
朕所思者,乃如何使我大宋之富庶,惠及万民;
使我华夏之文明,光耀四方;
使我天朝之威德,远播四海。”
他站起身,走到舆图前,手指划过从中原通往凉州,再延伸向西域的漫长路线:
“昔日汉武凿空西域,丝路畅通,商贾云集,胡汉交融,方有强汉之气象。
然自汉末以来,战乱频仍,丝路阻断,北道尤为坎坷。
今北疆已靖,狼烟熄止,此乃天赐良机,重启丝路,使东西财货、文化复通有无!”
群臣闻言,皆露出思索与振奋之色。
重启丝路,意味着巨大的商业利益、文化影响力以及战略纵深。
工部尚书似有所悟,接口道:
“陛下圣明!然则,欲使商路畅达,首重交通。
自长安以至凉州,乃至玉门关外,路途遥远,多经山壑戈壁,现有官道年久失修,车马难行,盗匪虽经清剿,然险峻地势本身便是阻碍。
若欲大兴商旅,非整治道路不可。”
刘复颔首,眼中闪过一丝属于穿越者特有的睿智光芒:
“爱卿所言,正合朕意。
整修道路,不仅为通商,更为调兵、运粮、传讯,乃国之命脉!
然,沿用旧法,以黄土夯筑,遇雨则泥泞,遇水则冲毁,耗时费力,难堪大用。”
他顿了顿,抛出了一个早已酝酿已久的计划:
“朕意,动用国库,征调民力,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自开封西向,经洛阳、长安,直抵凉州之主干道,大规模修筑水泥官道!”
“初期投入必然不小,”
刘复坦然道,
“然一旦建成,可数十年无需大修,长远观之,省去之维护费用、提升之运输效率,远超投入!
此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伟业!”
郭嘉此时出列,笑道:
“陛下此策,实乃妙着。
路通则商兴,商兴则国富,国富则兵强。
且以修路之名,可安置部分北伐归来的士卒及流民,以工代赈,稳定民心。
更可借此,将朝廷的掌控力,随着这坚不可摧的道路,延伸至帝国每一个角落。”
刘复赞许地看了郭嘉一眼:
“奉孝深知朕心。
便如此定议:
即日起,设立‘直道监’,隶属工部,专司水泥研制与全国干道修筑事宜。
首批工程,便定于
‘开封-洛阳-凉州’线!
‘开封-许昌-襄阳’线!
‘开封-下邳-建业’线!
同时,遣使通告西域诸国,言明丝路将复,邀其遣使通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