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位患者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走了上来。
这是一位约莫四十岁的男性,穿着一身熨帖的灰色西装,身形挺拔,步伐稳健。
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看起来精神矍铄,若不是站在诊疗舞台上,任谁都不会觉得他是个“患者”。
他走到舞台中央站定,抬手整理了一下领带,举止从容,完全看不出任何不适的迹象。
台下的观众纷纷探头张望,直播间的弹幕也瞬间热闹起来:
“这看着也太健康了吧?确定是患者吗?”
“会不会是节目组请来的托儿?故意考验医生的?”
“前两位患者症状都很明显,这位完全看不出问题,有点意思了。”
主持人拿着话筒走上前,目光扫过全场,脸上带着一丝神秘的笑意:“各位来宾,想必大家和我一样,看到这位先生的第一眼,都觉得他状态很好。不过请大家相信,他确实是我们筛选出的真实患者。”
说到这里,主持人话锋一转,语气带着几分刻意的考验:“和前两次不同,今天这位患者的病情,我们不会提前公布任何信息。”
“接下来,就请戴维斯医生和萧不易医生,通过各自的诊疗方式,自行诊断出患者的具体病症,而后给出对应的治疗方案。”
话音落下,会场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位“健康”的患者身上。
西医阵营的人眼中闪过一丝兴奋,既然看不出表面症状,那西医的仪器检查就是最好的“火眼金睛”。
不管是什么隐藏病灶,总能通过影像和数据查出来。
西医阵营中名叫查尔斯的专家先站起身,脸上带着胸有成竹的笑容。
他走到患者面前,先是简单询问了几句:“先生您好,请问您姓什么?平时有没有感觉到身体有什么异常?比如疼痛、乏力、头晕之类的?”
患者温和地笑了笑,回答道:“我姓林,林建国,平时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就是偶尔会觉得肩膀有点酸和脊柱有些疼。”
查尔斯点了点头,随即对助手吩咐道:“先带林先生去做全面检查,头部ct、胸部x光、腹部彩超,重点做脊椎的核磁共振,另外查一下血常规、肝肾功能,排除一下器质性病变。”
在他看来,既然表面无症状,那大概率是内部器官或骨骼神经的问题,而脊椎作为办公室人群的高发问题区域,必须重点排查。
助手立刻上前,引导林建国前往临时检查区。
查尔斯则回到座位上,双手交叉放在身前,眼神笃定他相信,凭借西医先进的仪器,就算是藏得再深的病灶,也能被精准捕捉。
此时,萧不易缓步走到舞台中央,目光落在林建国离去的背影上,指尖轻轻捻动,陷入了沉思。
林建国虽然看起来从容,但他刚才整理领带时,左手抬到胸前时微微顿了一下。
步伐看似稳健,右脚落地时却比左脚轻了半分,这些细微的动作,普通人或许察觉不到,但在萧不易眼中,都是身体发出的“信号”。
半小时后,林建国回到舞台上,依旧是那副神采奕奕的模样。
而查尔斯的助手则捧着一叠厚厚的检查报告快步走来,将报告递到戴维斯手中。
查尔斯立刻翻阅起来,眉头随着阅读渐渐拧紧,又缓缓舒展。
随即,查尔斯拿起笔,迅速写下治疗方案,然后让人交到了主持人手上。
西医阵营的人立刻露出了赞许的神色,纷纷点头。
萧不易没有理会周围的议论,他走到林建国面前,目光平静地注视着他。
没有立刻搭脉,而是开口问道:“林先生,你除了肩膀酸痛,是不是偶尔会觉得手指发麻,尤其是早晨起床的时候,指尖会有刺痛感?另外,你晚上睡觉的时候,是不是总喜欢翻身,很难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
林建国愣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您怎么知道?”
萧不易笑而不答,林建国继续道:“确实是这样,早晨起床的时候,左手的食指和中指会麻一会儿,活动一下就好了,我以为是睡觉压到了,没在意。睡觉的时候也总觉得腰不舒服,翻来覆去的,很难睡踏实。”
萧不易微微颔首,随即伸出手,指尖搭在林建国的手腕上,闭目凝神。
片刻后,他睁开眼,又示意林建国张开嘴,看了看他的舌苔,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就在这时,萧不易的眉心轻轻一蹙,体内的真气缓缓运转,双眼之中悄然泛起一层淡淡的金光。
他开启了“天眼”,金光闪过,林建国体内的景象瞬间清晰地呈现在萧不易的脑海中。
第4-5节颈椎椎间盘突出,压迫着左侧神经根,神经根周围已经出现了轻微的水肿。
第2-3节腰椎椎间盘突出,压迫到了坐骨神经,虽然水肿不明显,但神经传导已经出现了轻微阻滞。
更重要的是,他通过天眼察觉到,林建国的颈椎和腰椎问题,不仅是长期久坐导致的,还与他年轻时曾受过的一次外伤有关。
那次外伤虽然表面愈合,但却埋下了椎间盘突出的隐患,随着年龄增长和长期伏案工作,隐患逐渐显现。
萧不易收回目光,眼中的金光悄然褪去,他拿起笔,在纸上迅速写下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动作流畅而笃定。
主持人见状,立刻上前接过两人的方案,清了清嗓子道。
萧不易放下笔的瞬间,会场里先是陷入一阵诡异的寂静,随即如同被投入巨石的深潭,瞬间掀起哗然。
前排的西医专家们率先变了脸色,查尔斯攥着笔的手指微微收紧,眼神里满是难以置信。
他身旁的几位同僚更是直接从座位上倾身向前,目光死死盯着萧不易那张已经写好方案的纸,仿佛要透过纸张看穿其中的奥秘。
“怎么可能?”一位戴金丝眼镜的西医专家低声惊呼,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错愕。
“从问诊到写方案,前后不过五分钟,连仪器都没碰,他怎么敢确定病因?”
另一侧的中医阵营里,原本捏着一把汗的老中医们,此刻脸上满是振奋与骄傲。
台下的观众更是炸开了锅,有人猛地从座位上站起来,踮着脚想看清舞台上的情况。
有人拉着身边的人低声议论,语气里满是震惊:“我的天,五分钟!查尔斯医生光检查就用了半小时,萧医生也太快了吧?”
直播间的弹幕更是像开了闸的洪水,瞬间刷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