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村的男人“什么,你那鹅苗卖到了4毛钱一只?”
意思是你运气咋那么好呢?
这个大婶瞪了他一眼,她是让他帮忙算一下数对不对,这个死男人想什么呢?不会是想要分她卖到鹅苗的钱吧!
想屁吃呢?
“你到底会不会,不会我再去找过别人。”
这个男人才醒过神来,要是这个娘们回村一说他数都不会算,那他的面子往哪里搁。
“会,肯定会,你说几只鹅苗。”
这个大婶又说了一遍“4毛一只,9只鹅苗。”
这个男人算了半天,才算出来“应该要收3块6毛钱。”
这个大婶想到自己确实是收到了这么多的钱?
“那就对数了,没想到那个女同志人还蛮好的呢?”
这个男人嫉妒她卖了个高价,那眼神都快冒出火星来了。
杨依洋前后在这个集市里面扫荡了26只腊野兔,25只腊野鸡,还有9只腊竹鼠,半头腊狍子肉,还有两只腊羊腿。
30多斤的腊野猪肉。
一对小羊羔,两对小兔子。
还有十几棵的果树,具体是些什么果树,杨依洋分不清楚,只能等到拿进空间里种出来结了果自然就知道了。
还有一些东北人腌的酸菜,和一些干菜。
杨依洋最后用意念进入空间时,就看到酸菜和干菜都像堆了两座小山一样。
今天来赶集市的农家人也觉得今天的东西卖得特别快,等他们卖完后,看到街头围满了人,街尾也围满了人。
于是这些人也跟着去凑热闹了。
有些军嫂出来的晚,见没有什么可买的,但是看到有不少人围着,她们也挤了进去,想看看有没有便宜可捡。
结果就是杨依洋回来时看到的,他们两个衣摊被围的水泄不通,连她也挤不进去的那种。
不过好多人只是看热闹,想买却没有带够那么多的钱。
有个大娘挤到了最前边,边用手摸着摊子上的棉衣。
“天啊,这么厚实的棉衣,还不要布票也不用棉花票。”
另一个站在边上的大婶也说:“是啊,听说只要半价,13块就能买到一件,比我们自己扯布做还要划算呢?”
自己一家人都多久没有有添过新棉衣了,这不就是因为没有票,想添也添不成吗?
这好不容易有了机会,可就是没有带够钱,那能怎么办呢?
“谁说不是呢?我们农家人,去哪里有布票和棉花票啊!可是光看买不成,没有带够钱啊?”
于是这个大婶转头问姜子浩他们“同志,你们还要在这里摆多久啊,我现在回去拿钱还来不来的及。”
姜子浩也不知道能在这里摆多久。
“我们棉衣就这么多,卖完就回去了,”
“要是家里不太远的话,回去拿钱应该还来的及。”
于是就这样一批一批往外挤,又一批一批的人往里面挤,不过一开始围观看的人多,买的人少。
到了十点往后,买的人就多了起来了,因为有不少人回家拿了钱赶回来了。
加上有一些人会去村子里面一讲,也带了不少的村里人带着钱出来买棉衣。
特别是军区家属院。
军人同志的工资相比其他部门的高。
有个军嫂回到家属院一宣扬。
“集市上有人来卖棉衣了,不要票,布票棉花票都不要,还半价。很厚实,只要13块一件,你们要的就快回去拿钱,人家说卖完就走了。”
“我也是回来拿钱的,我要买两件,到时给我大儿子也买一件。”
她的儿子都要跟别的姑娘相看了,可不能老捡他爸退下来的棉衣,补丁打补丁的。
到时让人姑娘怎么看他们家,所以她想要买一件自己,也给儿子买一件。
大家伙一听,还有这等好事,有的人也立马跑回家去拿钱,有的人还多带了些钱出门,看看有没有好东西,有就再买点。
结果就是有些没有带够钱的,正想回去拿,结果看到她们大院里的很多军嫂一起过来的。
“你们也是来买棉衣的吗?有没人谁多带了钱的,带了借我几块,我也想买一件。”
有的军嫂说“我带了40块呢,走先看看,要是好我买了剩下的就借给你。”
于是又一堆一堆的人往人堆里挤。
不一会,就有人买了拿出来,挤不进去的人就看别人买了的。
“确实是很厚家,摸起来也很软和,一看就很暖。”
这个买了的说“是啊,还不要票,比我自己扯布做还要省钱,就是没带够钱,要是带够了,我铁定买多一件。”
这时姜子浩他们也知道这样子围着不行,于是就大喊了起来。
“大家都听我说,棉衣还有不少,你们要买的先排好队,就排两队,不排队的不卖给他啊?”
“排了队的才卖。”
有的人一听,想要快些买到的,就听话排起了队来了。
有些人就不乐意了“凭什么不卖给我们啊,我们也是来了很久了。”
“对啊,你这个男同志这想法可不行,要先来后到的懂不懂。”
姜子浩可不惯的他们“每个人都说是自己先来的,我们又不知道谁先谁后。”
“你们快点排过去,保证能让你们买到,你们要是不排队,就一定买不到。”
虽然这些人不想去后面排队,但是为了买到便宜的棉衣,也只好去后面排起了队了。
“大家别吵啊,先把钱准备好,你们付了钱,我就给你们拿棉衣,拿到了的人就到边上去看,要是有问题的,你拿回来我再给你换一件新的。”
大家一听这话,就放心不少,于是姜子浩他们的棉衣队伍才卖的快了起来。
一个人收钱一个人拿棉衣,这样很快就卖完了前面的人。
但是后面又有不少给排了上来。
这样杨依洋也挤了过去了。
直到这集市上的卖东西和买东西的人都走的差不多了,也快一点钟了,他们终于卖完了来买棉衣的最后一个人,喉咙都快要冒烟着火了,才终于要收工了。
杨依洋中途还给两个摊子各送了一次棉衣。原来准备的是一队400件,后来杨依洋看到排队的人还有很多。
且不停的增加,就又每队加了2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