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持续了整整三秒。 当备用发电机发出沉闷的轰鸣,档案馆区的灯光逐层恢复时,林舟视野中那个鲜红色的“100%”效能值如同烧红的烙铁,烫得他神经抽痛。颅内回荡的“终极考核开始”电子音并未消失,而是转化为一种持续的低频震颤,仿佛有人在他脑内安装了一个永不关机的振动马达。
更糟糕的是,他发现自己无法停止“优化”眼前的一切。 灯光亮起的顺序(应先恢复关键区域供电)、桌椅的摆放角度(非黄金分割率影响效率)、甚至空气中尘埃的飘动轨迹(无序运动代表能量损耗)……所有这些信息自动涌入脑海,并被那个冰冷的评估系统迅速打分。他的右手手指——那半截键盘化的肢体——不受控制地在桌面上轻微敲击,仿佛在输入改进建议。
“副作用升级了……”林舟强忍着这种被强制“高效化”的不适感,试图将注意力集中到突然出现的苏晓线索上。笔记本电脑因断电即将关机,他迅速用数据线连接手机,确保那张诡异的截图不会丢失。
画面中,年轻的苏晓站在一个类似图书馆借阅台的地方。那地方……林舟瞳孔微缩,放大图片背景——金属书架的风格、地面铺装的细微纹路——这正是第九档案馆内部尚未对外开放的“特殊文献区”。苏晓失踪前一周,竟然来过这里?她借阅的那本《集体潜意识编码基础》,书名本身就令人心惊。这表明她接触异常知识的时间,远早于林舟的想象,甚至可能早于她被标注为“自愿入院”的时间点。
“她借走的,不是书。” 这句标题如同谶语。如果借走的不是实体书,那会是什么?知识?概念?还是……某种“编码”本身?联想到苏晓最终成为“完美受害者具象体”,并体内藏有拯救世界的关键代码,这一切似乎有一条隐蔽的线在串联。
新的任务警报打断了他的思绪。这次是寒鸦直接打来的内部通讯,她的虚拟形象在手机屏幕上浮现,裙摆上的进度条图案闪烁着不稳定的红光。
“林专员!紧急情况!c区公共网络服务中心出现异常高浓度认知污染!初步判定为新型畸变体‘信息茧房之蛹’!它的能力是加速并固化个体的信息偏好,导致受害者陷入自我重复的思维循环,最终精神熵减为零——变成只会接收和反馈单一信息的‘活体存储器’!已经有五名工作人员中招,正在不停地刷着完全相同的短视频并发出机械笑声!”
林舟看了一眼视野中那个固执的“100%”,深知这又是一场针对他新副作用的考验。他深吸一口气,压制住脑海里自动生成的“最优行动路径规划”(包括计算每一步的耗时和能量消耗),抓起装备冲向c区。
c区网络服务中心已是一片诡异的景象。数名工作人员僵坐在电脑前或拿着手机,眼神空洞,手指以完全一致的频率滑动屏幕,口中发出节奏雷同的“哈哈哈”笑声,播放着同一段魔性洗脑的短视频。他们的身体周围,开始凝结出半透明的、类似蚕丝的荧光物质,缓缓缠绕,仿佛正在结成一个个“茧”。空气里弥漫着数据流高速传输的嗡鸣和那种单调的笑声,形成令人头皮发麻的交响。
而在大厅中央,一个由无数不断刷新、内容高度同质化的信息流组成的巨大“蛹”正在缓缓搏动。它就是“信息茧房之蛹”,其核心不断发射出强化的认知信号,强化着范围内每一个体的信息偏好,屏蔽一切异质信息。
林舟一踏入污染区,就感到自己的思维受到冲击。那个“100%”的效能评估系统试图帮他过滤“无用信息”,但这反而加剧了他的风险——系统本能地倾向于接收和处理“高效”、“熟悉”的信息模式,这正是“信息茧房之蛹”最擅长利用的弱点。他眼前开始闪现碎片化的优化方案、绩效考核表,耳边的键盘幻听也变成了重复的打字声。
“发现高效能个体……优质茧房材料……”信息蛹发出了模糊的意识波动,一股更强的信息流冲向林舟,试图将他同化。
关键时刻,林舟意识深处那个属于“职场精英”的第二人格突然躁动起来。一股冷酷、高效的思维流强行介入,压制了本能恐慌和外部信息污染的影响。【冷静。分析敌人结构。寻找信息同质化节点的脆弱性。】第二人格的声音没有感情,却像一盆冰水,让林舟从即将陷入循环的思维中挣脱。
他意识到,硬碰硬地用“逻辑辩驳”冲击整个信息茧房可能无效,甚至会因为对抗产生的“信息噪音”而被进一步同化。他需要一种更巧妙的办法。
林舟做出了一个冒险的决定。他主动放松了对“效能评估系统”的抵抗,反而引导它,将分析目标锁定为“信息茧房之蛹”本身。他要利用这个副作用,去解析茧房的运行规则。
视野中的红色“100%”开始疯狂跳动,海量数据流涌入林舟的大脑,伴随着剧烈的刺痛。但同时,他也“看”到了茧房的结构:它是一个依靠反馈循环不断强化的系统。每个被困住的个体,其重复的行为和情绪,都在为它提供能量。
“找到你了……核心反馈放大器……”林舟忍着剧痛,锁定了一个不断复制、放大同类信息的关键节点。他抬起键盘化的右手,但这次没有敲击代码,而是将力量凝聚指尖,凌空划出了一个简单的图形——一个“断开连接”的符号(??∥),这是他从基础网络维修手册里看到的,蕴含了最朴素的中断逻辑。
符号如同投入静水的石子,扰动了高度同质化的信息流。茧房核心的搏动出现了一瞬间的紊乱。那些被茧化的工作人员的笑声卡顿了一下。
就在这短暂的间隙,林舟脑海中的第二人格再次发声,带着一丝嘲讽:【效率太低。看我的。】 瞬间,林舟的感觉变了。他的视角变得极度理性,情绪被剥离。他看到的不再是怪物和受害者,而是一个充满bUG和冗余流程的系统。他下意识地侧身避开一道信息流的冲击,动作凌厉高效,没有丝毫多余。同时,他左手(正常人类的手)迅速从口袋里掏出一个U盘——那是苏野之前塞给他的,据说存了大量“无用但有趣”的杂乱数据,包括猫叫音频、随机数序列和颜色代码。
“注入……随机变量……”第二人格控制下的林舟,眼神冰冷,将U盘插入了附近的一个接口。 顿时,充斥大厅的单调信息流被一股脑涌入的、毫无规律的猫叫、彩色噪点和随机字符冲得七零八落。信息茧房赖以生存的同质化环境被破坏,那个巨大的“蛹”发出了痛苦的嘶鸣,表面出现裂痕。被困工作人员周围的荧光蚕丝开始消散,他们眼神逐渐恢复清明,一脸茫然。
收容完成。但林舟却感觉比任何时候都累。第二人格退去后,留下的是精神透支的虚脱感和更深的忧虑——那个人格,似乎比他想象的更强大,也更……冷漠。它看待世界的方式,完全工具化。
回到宿舍,他发现手机上又收到一封来自“???”的匿名邮件。这次没有图片,只有一行简短的文字和一个附件链接。 文字是:“她借走的编码,藏在‘基础’的序章里。线索在《互助小组初始协议》的废弃条款中。” 附件链接需要档案馆内部高级权限才能访问。
林舟凝视着这行字,感觉自己也陷入了一个巨大的、无形的信息迷宫。妹妹的真相、档案馆的阴谋、自身能力的代价、还有这个神秘的告密者……所有这些线索交织在一起。 他疲惫地闭上眼,却发现即使闭上眼睛,那个鲜红的“100%”效能值依然悬浮在漆黑的视野里,如同永不熄灭的监视之眼。而更让他心底发寒的是,在刚才第二人格主导行动的那几分钟里,他清晰地感觉到,那个冰冷的评估系统,似乎……与第二人格有着某种默契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