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父母的争吵??骂声,许耀祖终于得以安静思考了,油炸稞子让一家三口都安静下来,儿子不说哪里来的,也不许赞叹什么的,就只让吃。这个儿子从小就喜欢和老太婆一起开小灶,让吃就赶紧吃,还废什么话?纯粹瞎耽误功夫。
许耀祖一边吃,一边静静思考,母亲是个无知的乡下女子,她只知道王爷是皇上的儿子,身上的东西管钱,她哪里知道皇上的儿子,随时都有可能小命不保!这燕王爷的事情,虽然不公开,但也不是一点不知道,皇帝有六个儿子,大儿子残疾,剩下的五个儿子,只有一个是后面的皇后生的,这些事情,在书院里没少听说过。
皇家立储争位是大事,也是大忌,当然不能随便乱说,但书院里念书的人都是要走入仕途的,皇家的这些事情,即使不允许议论,但却是每个学子都应该知道的。
皇帝的六个儿子去了一个,那就还剩五个相争,这就是说明,燕王爷被追杀的事情,很有可能就是他的亲兄弟们干的。
向朝廷举报那一家子肯定不行,人死了,对于他的敌手来说,正中下怀,何需再花钱让自己暴露?对于燕王一派的人来说,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得有真凭实据才能将那一窝畜牲定死!
无法判断韩县令属于哪一派,也就不好诬陷他们杀没杀燕王,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燕王的生死,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那就证明几方都在顾忌什么?或者说,几方都在给对方下套,因为都有没搞明白的东西,都在猜测什么,所以才遮遮掩掩!
对!事情就应该是这样的,这些人都是耍阴谋诡计的高手,没搞清楚的东西太多,他们不会轻易出手。
那一家子已经卷进了这场争斗中,自己也不得不卷入,因为他们一旦翻身,那就不是出两个童生,在牛头山脚村的村民面前耍耍威风的事情,祖母他们做得太过了,他们不可能会原谅的,一旦得势,第一个倒霉的的人就是许家人,所以,这事情,不是自己要参与,是不得不参与!
但是,小心驶得万年船,这事必须要谨慎,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且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家里人都是成不了大事的人,能不说就不说。
心里打定了主意的许耀祖,不愿意和父母多说一个字,只规定他们:
第一,不准在他面前争漫骂!也不许在家高声说话,因为这会影响他们思考。
第二,不许过问他的行踪,因为他得自己解决银子的事情,他明确告诉二位,家里的田地,不会再有人去帮着种,即使他们出钱也不一定有人种,唯一的办法就是卖了它,可卖了田地也不是长久之计,所以他得自己想办法解决银钱问题。
第三,在任何地方都不要再提牛头山脚村,必须与那里一刀两断!这一点,胡兰花有点不甘心,她正盘算着有朝一日,去那些贱民面前风光一把,把我丢失的面子给找回来。不过,这个儿子越来越厉害,甚至比老太婆还厉害,他的话还真的不敢反驳。
第四,不允许再议论燕王的任何事,包括珍宝,死伤和失踪。
“我们也是听大街上的人说的”。
“以后可以听,但是不许说,成大事的人,不在于让别人知道你,而是在于让你知道别人!”
胡兰花不太懂这是什么意思?不过她不敢问了,她得按儿子的要求去准备。
衣服缝新的,别说没新的布料,就是有新布料也缝不起来,说实在的,这么些年,绣花绣朵的事情,自己不爱弄,死老太婆也不让做,因为那是她的看家本事,她就是靠那点儿绣工吃饭,整天天神神秘秘的教几个姑娘,知道她是为了要将她们培养成,可以卖大价钱的大家家闺秀,所以自己也不好舔着脸去学校,自己做点衣服穿也练不了多少本事在身,因为一年到头也做不了几身新衣服。
不做新衣服,但事却少不了,儿子嫌旧衣服脏了,但洗,现洗现穿,这不是要人命吗?冬天了,水冷是小事,关键是时间太短,洗了晾不干。结果又招来儿子通数落,最后给出的办法就是烤干,而且烤的时候也不能用明火,不是怕烧了衣服,是怕烟熏了衣服,味道儿重!
还真是讲究,以前一直不服气他们说什么小门小户人家的女儿,这回总算是服了,这京城里的大户人家是真能折腾!而且一直折腾几代都忘不了!
真是苦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