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泉山谷内,时光仿佛流淌得格外缓慢。苏澈在临时开辟的洞府中盘膝而坐,周身气息起伏不定。
他并未急于冲击境界,而是将全部心神沉入体内,专注于两件事:一是进一步炼化镇压那缕来自冰魄守护兽的精纯归墟本源;二是熟悉并掌控修复了大半、融入了极寒煞气的九霄剑种投影。
混沌元婴小手结印,周身混沌气息如同磨盘,缓缓旋转,不断碾磨着那丝灰黑色的归墟之息。这个过程依旧凶险无比,寂灭的意志如同冰冷的毒刺,时刻试图侵蚀他的道心。识海中的青莲虚影洒下清辉,护持灵台,九霄剑种投影则微微震颤,以自身凌厉的剑意辅助斩灭那些逸散出来的混乱念头。
“归墟……并非纯粹的毁灭,亦是轮回之终,万物之寂……”在不断的对抗与炼化中,苏澈对归墟之力的感悟渐渐加深。他不再像最初那般仅仅视其为洪水猛兽,而是开始尝试去理解其蕴含的“终结”道则。
数日过去,那缕归墟本源终于被彻底驯服,虽然依旧散发着寂灭气息,却已能与混沌元婴和平共处,甚至开始缓慢地反哺元婴,使其混沌之中,多了一份深沉的“底蕴”。苏澈能感觉到,自己对归墟之力的抗性大大增强,甚至隐隐能调动一丝其威能,只是极其微弱,且不敢轻易动用,生怕再次引来巡天镜的注视。
与此同时,他对新版九霄剑种的掌控也愈发纯熟。心念一动,一道凝练的混沌色剑罡便能透指而出,剑罡边缘缠绕着肉眼难辨的湛蓝冰煞,威力远超从前单纯的混沌剑气。他尝试着将一丝极寒煞意融入“九霄剑诀”的招式之中,剑势顿时变得更加诡谲难防,兼具煌煌天威与彻骨杀机。
这一日,苏澈正在溪边演练剑诀,体会着剑意流转的细微变化,青鸾面具人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不远处。
她静静地看着苏澈将一道蕴含冰煞的剑气精准地点入溪流中,剑气入水无声,但下游十丈处的一片水面却瞬间凝结出细密的冰晶,随即又被暗藏的剑意绞得粉碎。
“看来你已初步掌握了这份力量。”青鸾面具人清冷的声音响起。
苏澈收势,周身剑意内敛,转身道:“略有所得,还需打磨。道友准备何时出发?”
“三日后。”青鸾面具人道,“那处遗迹位于西北方向的‘陨星山脉’深处,路途不近,且需避开几处敏感区域,以免不必要的麻烦。”
苏澈点头表示明白,所谓的“敏感区域”,很可能与巡天盟或其他大势力有关。
青鸾面具人走近几步,目光落在苏澈身上,似乎能穿透他的肉身,看到他丹田内那趋于平衡的混沌与归墟之力。“你炼化归墟本源的速度,比我想象的要快。看来你的《混沌元婴诀》确有不凡之处。”
苏澈心中微凛,对方似乎对他的功法有所了解?他不动声色地道:“侥幸而已,若非前辈之前提醒,紧守本心,恐怕已遭反噬。”
青鸾面具人未在这个问题上深究,转而道:“陨星山脉那处遗迹,据我考证,很可能与上古时期一个名为‘寂渊’的剑修宗门有关。此门剑诀走的便是极端的杀伐与寂灭之路,其最终山门湮灭之谜,亦与归墟之力爆发有关。故而外围禁制残留的剑气,经过万载演变,已带上了浓郁的归墟特性。”
“寂渊剑宗……”苏澈默念这个名字,并未在九霄剑宗的传承记忆中找到相关记载,想必是不同流派的上古剑修。但其与归墟之力的关联,让他对此行更多了几分重视。
“遗迹内部情况未知,但根据古籍残篇记载,其核心区域可能有‘剑魄’残留,或蕴含寂灭剑意本源。对你修复剑种,应是大有裨益。”青鸾面具人继续说道,“而我所需之物,是一枚名为‘定魂珠’的异宝,据传能稳固神魂,抵御外魔,它应当存放在遗迹的某处偏殿。”
“定魂珠?”苏澈有些疑惑,以青鸾面具人展现出的实力和神秘背景,似乎不应缺少此类宝物。
似乎看出了苏澈的疑惑,青鸾面具人淡淡解释道:“此珠非比寻常,乃寂渊剑宗以秘法炼制,针对的是某种特定的神魂之伤或诅咒,寻常定魂之物无效。”
苏澈恍然,不再多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正如他身怀混沌元婴与九霄剑种一样。
接下来的三日,苏澈继续巩固修为,同时向青鸾面具人请教了一些关于上古剑修以及遗迹禁制的常识。青鸾面具人虽然话不多,但每每开口,都切中要害,显示出极其渊博的见识,让苏澈获益匪浅。
三日后,晨曦微露。
苏澈与青鸾面具人并肩立于山谷出口。
“此行凶险未知,除了遗迹本身的禁制,还需提防其他可能被遗迹出世或我们行动引来的修士,以及……巡天盟可能的关注。”青鸾面具人最后提醒道,“一切见机行事,若事不可为,以保全自身为首要。”
“明白。”苏澈点头,眼神锐利而坚定。
两人不再多言,化作一青一灰两道遁光,悄无声息地掠出听泉山谷,朝着西北方向的陨星山脉,疾驰而去。
新的征程,亦是新的风险与机遇,正式开启。苏澈能感觉到,体内的九霄剑种投影,对那遥远山脉的方向,传递出一丝微弱的、却又清晰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