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连海的覆灭与德云书院的沉寂,如同搬开了压在清河县文教领域的两块顽石。
清风书院的名声,伴随着王铁柱府试甲等的捷报,如同初春的溪流,悄然浸润开来。
不再仅仅是“那个女先生教的破烂书院”,而是真正有了“教书育人,出类拔萃”的实绩。
前来打听、甚至直接带着孩子上门求学的乡民渐渐多了起来。
他们大多是普通的农户、小贩,家境贫寒,仰慕王铁柱这个“泥腿子秀才”的榜样,也听闻书院不仅不收高昂的束修,还管饭食,更看重的是孩子是否肯学。
夜凰对此并未全盘接收。
她让韩青山和张瘸子暗中核实这些家庭的背景,确保没有别有用心之人混入。
最终,经过筛选,书院又添了几个年纪不等的孩子,有男有女,都是眼神干净、带着怯生生渴望的贫家子弟。
书院的规模,悄然扩大到了近二十人。
人数的增加带来了新的挑战。
原本略显宽敞的讲堂变得拥挤,住宿也紧张起来。
夜凰没有急于扩建,而是将管理权进一步下放。
王铁柱作为首席弟子,除了自身学业,开始协助夜凰管理年纪较小的蒙童,检查他们的课业,带领他们进行基础的实践劳作。
他性格沉稳,耐心十足,很得弟弟妹妹们的信服。
李狗蛋的算学天赋和细致心思得到了充分发挥,书院的账目、物资采买、分配,几乎全由他一手打理,井井有条。
他甚至制定了一套简单的“贡献点”制度,根据孩子们在学业、劳作上的表现给予记录,可以用来兑换额外的纸笔或是休息时间,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陈大虎的变化最为引人注目。
或许是被新来的孩子那纯然的崇拜眼神所触动,或许是那场血与火的洗礼真的敲醒了他,他虽依旧嘴硬,但行事却踏实了许多。
他主动承担起了带领新来的男孩子们进行体力劳作的任务,劈柴、挑水、整理院落。
甚至开始将他庄子上学来的那些侍弄牲口、辨识天气的土法子,用他能组织起来的最直白的语言,教给那些更小的孩子。
“看那片云,像鱼鳞似的,明天准保刮风,晾衣服得找背风处!”他指着天,对几个围着他的小豆丁说道,脸上带着一种以前从未有过的、近乎“为人师表”的郑重。
新来的孩子们很快融入了这个奇特的大家庭。
他们发现,这里的先生虽然清冷,却从不无故责罚;这里的师兄师姐虽然性格各异,却都会耐心帮助他们;这里的学业虽然繁重,却不仅仅是死读书,还有那么多有趣的事情要学。
教学的内容也在夜凰的引导下,变得更加系统和深入。
她开始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和兴趣,进行初步的“分科”引导。
王铁柱在经义和实务策论上展现出了扎实的功底和深刻的思考能力,夜凰便开始有意识地引导他阅读一些更深奥的典籍,分析更复杂的时政案例,甚至开始接触一些基础的律法条文。
李狗蛋对数字和计算的敏感远超常人,夜凰便不再局限于田亩赋税,开始教他一些更复杂的几何图形计算、基础的概率统计,甚至引入了简单的复利概念,让他尝试为书院规划更长期的资金运作。
石小石和赵小五在观察、记忆和潜行方面天赋异禀,张瘸子的“杂学”教导更加深入,开始涉及更复杂的人性揣摩、情报真伪辨别,甚至是一些基础的、利用常见材料制作简易伪装和预警装置的法子。
连陈大虎,也被夜凰发掘出了他在“实务管理”上的潜力。
一次,书院需要统一采购一批修缮屋顶的茅草,几个孩子去了都被奸商糊弄,要么价格虚高,要么以次充好。
陈大虎得知后,自告奋勇前去。
他不再摆少爷架子,而是凭借着他那股混不吝的劲头和庄子上历练出的眼力,硬是带着栓子,连唬带诈,用最低的价格买回了质量最好的茅草,过程虽不“文雅”,结果却相当亮眼。
夜凰没有批评他的方式,反而在事后单独找他,肯定了他达成目标的能力,同时也引导他思考,是否还有更圆融、更不易结怨的方法。
陈大虎第一次没有反驳,皱着眉沉思了许久。
这一日,春风和煦。
夜凰将全体学生召集到庭院中,没有书本,没有课业。
“今日,我们不做文章,不算数,不种地。”她目光扫过一张张或沉稳、或机灵、或仍带稚气的面孔,“我们来说说,你们将来,想做什么?能做什么?”
这个问题,让所有孩子都愣住了。
对于这些贫苦出身的孩子来说,“将来”往往意味着子承父业,继续面朝黄土背朝天,或者像父辈一样为生计奔波。
读书,最初或许只是为了识几个字,不算睁眼瞎,像王铁柱那样考取功名,已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王铁柱率先开口,声音沉稳:“先生,学生想如先生一般,教书育人,让更多如我一般的寒门子弟,有书可读,有路可走。”
李狗蛋眨眨眼:“先生,我想……想把书院的账都算得清清楚楚,让每一文钱都花在刀刃上,让大家都能吃饱穿暖。”
石小石沉默片刻,低声道:“我想……保护好书院和大家。”赵小五在他旁边,用力点了点头。
陈大虎吭哧了半天,才憋出一句:“我……我还没想好,但……但肯定不能像我爹那样,只会盘算着那几百亩地……起码,得干点……像样的事儿。”
其他孩子也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有的想当个好木匠,有的想学医,有的只是单纯地想“像铁柱哥一样有学问”。
夜凰静静地听着,没有评判对错。
直到所有人都说完,她才缓缓开口:
“很好。无论你们想做什么,读书、明理、长本事,是根基。书院能教你们的,不只是科举文章,更是安身立命、看清这世道的本事。王铁柱可为师表,李狗蛋可掌钱谷,石小石、赵小五可司警戒,陈大虎可理庶务……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长处。”
她顿了顿,声音清晰而有力:“清风书院,不仅要教出秀才、举人,更要教出能在这世间立足、能守护自己想守护之物的……人。”
这番话,如同投入湖心的石子,在孩子们心中漾开层层波澜。
他们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未来的道路,并非只有科举一途,只要有能力,有担当,同样可以活得有价值,有尊严。
春风拂过庭院,吹动孩子们额前的碎发,也吹动了他们眼中名为“希望”与“志向”的火焰。
清风书院这片土壤,正以其独特的方式,滋养着这些迥异的幼苗,等待着他们各自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夜凰知道,将这些半大的孩子培养成材,路还很长。
但看着他们眼中那被点燃的光,她相信,只要方向不错,根基打牢,假以时日,这些孩子必将成为她手中最可靠的力量。
也成为这个时代,一股不可忽视的、崭新的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