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环绕的小村庄里,住着一位名叫李时安的老郎中。他年近六旬,头发花白,脸上总是挂着和善的笑容。李郎中的医术在方圆百里都是有名的,更难得的是他心地善良,穷人来看病,他常常只收个药钱,有时甚至分文不取。
这天清晨,李郎中正在院子里翻晒药材,忽然听见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李大夫!李大夫救命啊!一个中年男子慌慌张张地闯了进来,正是村里的张员外。他身后跟着两个家丁,抬着一顶简易的竹轿,轿上躺着个约莫七八岁的男孩,面色潮红,呼吸急促。
李郎中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快把孩子抬进来!
屋内,李郎中仔细为男孩诊脉。孩子的额头烫得吓人,脉搏快而弱,嘴唇干裂,时不时发出痛苦的呻吟。
热症已有三日了吧?李郎中问道。
张员外连连点头:正是正是!前日只是有些发热,请了邻村的王大夫看,吃了两副药不见好,昨夜突然加重,今早竟说起胡话来!李大夫,我就这么一个儿子,您一定要救救他啊!
李郎中安抚道:莫急,令郎这是外感风寒,内有积热。我开个方子,按时服用,当无大碍。
他走到药柜前,熟练地抓取药材: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麻黄、杏仁宣肺平喘,又加了甘草调和诸药。一边配药,李郎中一边叮嘱:这药三碗水煎成一碗,早晚各服一次。另外...他略作停顿,药渣不要随意丢弃,倒在村口的十字路中央为好。
张员外面露疑惑:这是为何?
李郎中捋了捋胡须:老辈人传下来的说法,药渣倒在路上让人踩踏,病气就会被带走。虽无医书为证,但宁可信其有吧。
张员外连连称是,付了诊金,千恩万谢地带着药和儿子回家了。
却说张员外回家后,立刻命人煎药。孩子服下药后,热度稍退,安静地睡下了。到了傍晚,丫鬟按照吩咐,将药渣倒在村口的十字路上。恰在此时,张员外家的马车从镇上回来,车轮不偏不倚,正好从药渣上碾了过去。
赶车的家丁见状,连忙下车查看,只见药渣被碾得粉碎,与泥土混为一体。他想起李郎中的嘱咐,心中惴惴,赶紧回家禀报。
张员外起初有些恼怒,但转念一想,既然李大夫说让人踩踏能带走病气,车轮碾过岂不更好?便没再追究。
谁知第二天一早,奇迹发生了。昏睡多日的孩子竟然自己坐起身来,喊着要喝水吃饭。张员外惊喜交加,连忙又请来李郎中复诊。
李郎中把过脉后,也露出惊讶之色:怪哉,令郎的脉象平稳了许多,热毒已去大半,比我预想的恢复要快得多。
张员外激动地说:定是那药渣被车轮碾过的缘故!李大夫,您说的法子真灵验啊!
消息很快在村里传开。人们都说张员外家的马车碾过药渣,把孩子的病气全带走了。从此以后,村里人煎药后都特意将药渣倒在路中央,尤其是十字路口,盼望着过往的车马能够碾过,带走家人的病痛。
李郎中虽然明白这更多是心理作用,但见村民们如此虔诚,也不便说破。他只是私下里对徒弟说:医者,意也。药石之功固然重要,但人心所向,亦有不可思议之力。
久而久之,车碾药渣成了当地特有的风俗。每逢有人生病,家人除了细心照料外,总会将药渣倒在繁忙的路口,期待车轮碾过的那一刻,病痛也随之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