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源研究所”深处,隔绝了一切外界干扰的绝对静默间内,白柔柔与来自全球各体系顶尖的学者、修士们,正屏息凝神地注视着中央那不断流转、演化的三维能量模型。模型的核心,正是由万象星盘记录下的、林风合道瞬间引动的根源法则波动数据,经过数年的解析与重构,此刻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方式,展现在众人面前。
那并非任何已知的能量运行轨迹,也非单纯的物质结构,更像是一幅描绘“存在”本身如何从“无”中诞生、如何维系、又如何与“虚无”对抗的……动态图谱!
“我们之前的理解都错了,或者说,太片面了。” 一位来自教廷的资深神学家,声音带着颤抖的激动,“无论是圣光、灵能、还是道法,都只是这股根源力量在不同规则下的外在体现。林风阁下所引动的,是这一切的源头,是支撑我们这个宇宙‘存在’的底层代码!”
李长老抚摸着胡须,眼中精光闪烁:“没错!合道,并非简单的力量爆发,而是林风以自身意志与道果为引,短暂地‘融入’了这片天地的根源,并以其为盾,击退了代表‘绝对无’的归墟!这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不再仅仅是从天地‘借用’力量,而是尝试去‘理解’、去‘共鸣’,甚至在未来,去‘守护’这股维系我们存在的根源之力!”
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们成功地从合道数据中,剥离并模拟出了一种极其微弱,却本质极高的能量形态,白柔柔将其命名为——“源初道韵”。
这并非一种可以直接吸收修炼的能量,它更像是一种“法则的种子”,一种“存在的凭证”。初步实验表明,将这种“源初道韵”以特定频率与个体的精神意志、生命磁场相结合,能够从根本上优化其能量亲和度,提升悟性,甚至……缓慢地改变其生命本质,使其更加贴近“道”,更加“坚实”地“存在”于这片天地之间。
一场静默却影响深远的“道途革新”,以此为核心,悄然在全球范围内启动。
首先受益的,是天道派及其最紧密的盟友的核心成员。任婷婷、白柔柔、箐箵、小丽、莲妹五人自然是第一批尝试者。她们本身就与林风因果纠缠极深,对这股同源的道韵接受度最高。在初步融合后,她们明显感觉到自身停滞已久的瓶颈有了松动的迹象,对自身所修之道的理解也变得更加深邃。任婷婷在处理庞杂政务时思路更加清晰;白柔柔在推演技术难题时灵感泉涌;箐箵的琉璃佛光中多了一丝包容万物的道韵;小丽的幽冥鬼体更加凝实,穿梭阴影如鱼得水;莲妹对生命能量的感知与操控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紧接着,一批经过严格筛选、对文明忠诚度极高的精锐弟子和各方精英,也开始了小心翼翼的融合尝试。效果是显着的,他们的修炼速度普遍提升,对归墟能量的抗性也有所增强。更重要的是,一种微妙的、源自生命本源的共鸣,开始在这些人之间产生,仿佛他们都被打上了同一个“存在”的烙印,与脚下这片星球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与此同时,紫霄峰巅的混沌道种,也似乎感应到了外界对“源初道韵”的研究与应用。
它的搏动变得更加有力,散发出的道韵范围也从静室扩展至整个茅山主峰。峰上的草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更加青翠灵秀,山石仿佛被洗涤过一般,流转着温润的光泽。甚至有一些灵智较高的灵兽,在道韵的滋养下,开始了缓慢的进化。
更令人惊喜的是,通过灵网的深层连接,所有正在尝试融合“源初道韵”的人,都能隐约感受到那枚道种的存在,仿佛有一个无声的坐标,一个温暖的源头,在遥远的方向支撑着他们,让他们在探索这全新道路时,心中充满底气与希望。
然而,技术的突破与内部的革新,并未让领导者们忘记外部的威胁。
“秩序之影”的首领小丽,向最高议事会呈交了一份绝密报告。
“根据对近期的深空监测数据与零星捕获的归墟能量残留分析,归墟力量的活跃度正在稳步提升,其侵蚀、同化周边空间的速率比我们之前预估的快了百分之十五。”她的声音在全息投影中显得格外冰冷,“它们似乎在调整策略,不再急于发动大规模入侵,而是转为更隐蔽、更持久的……‘渗透’与‘侵蚀’。”
报告指出,在一些远离主星系的边缘星球、小行星带,甚至太阳系外围的奥尔特云,都发现了归墟能量缓慢滋生的迹象。它们如同宇宙的癌细胞,悄无声息地扩散,改变着环境,吞噬着一切“存在”的痕迹。
“我们必须加快速度了。” 任婷婷看着报告,神色凝重,“‘源初道韵’的融合必须尽快普及到更广泛的阶层,新一代的深空舰队和防御体系也需要尽快成型。我们不能等到敌人完成渗透,将我们包围。”
白柔柔点头:“‘远征-II型’巡洋舰的设计已经完成,融合了部分源初道韵理念的灵能引擎效率提升了百分之四十。但建造需要时间,更需要大量融合了新道韵的工程师和船员才能发挥其全部威力。”
压力,从未远离。
但在薪火之城,在茅山,在每一个开始接触并融合“源初道韵”的角落,一种新的气象正在形成。人们眼中不再仅仅是劫后余生的麻木与恐惧,更多了一份对未来的期待与自身进步的笃定。
道途已现新芽,虽稚嫩,却蕴含着无限可能。
星火已然播撒,虽微弱,却坚定地向着燎原之势成长。
他们正在沿着林风以生命开辟的道路,坚定前行。为了生存,为了传承,也为了……在那浩瀚星海的彼端,终有一日,能迎回那道与道同在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