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的努力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找到自己的价值,当然也可以作为托举下一代的基础,但不能是因为这个去努力,这属于本末倒置。”
翁思敏纠正翁若华的话,说:“您也别什么都听我小姑的,她是读了一些书,但是受奶奶他们的思想影响,还是太根深蒂固了,难道她跟我小姑父努力拼搏就只是为了竹子一个人吗?”
“那不然呢?”翁若华不是很能理解女儿的意思。
“您现在跟着我小姑努力工作,是为了我吗?”
她一句话把翁若华给问住了。
翁若华当然不是为了翁思敏,她甚至以前都懒得管这个女儿,只是最近才想明白,谁能靠,谁最靠得住。
所以自己必须有工作,顺便对女儿好一点,这样将来老了也能多一重保障。
但陶莹有一句话提醒了她,确实必须把社保和医保给交上,久病床前无孝子,就是一个被窝里的人,找人家要还得伸手呢,什么都得自己有。
翁思敏看她妈不吭声了就知道她明白了。
于是她笑着说:“妈,您努力工作不是为了我,或者说不完全是为了我,但只有您越来越好,才是我的底气,咱们母女两个都得自己努力,咱俩的日子才能越过越好。”
她还说:“陶李那个性格,在外头欠钱是迟早的事,为了避免拖累您一起还债,您还是找个机会把婚给离了最好。”
这事儿翁若华也一直琢磨呢,陶莹之前答应的两万块,已经打到她账上了,这是到手的钱,加上她这些天做家政也攒了一点钱。
翁若华心里最清楚,她想从陶李手里分到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她手里的钱也不想分给陶李那混账东西啊。
“我之前一直都不肯跟他离婚,现在那张卡的事也不知道他们啥时候会发现,突然答应了或者主动提出来要去离婚,肯定会引起他们警惕的,反而打草惊蛇。”
“这事儿好办,您就自由恋爱嘛,找个小白脸儿,让他们以为你是被爱情冲昏了头脑,迫不及待想要恢复自由身去追求真爱。”
翁若华“噗嗤”一下笑出了声:“你这都是从哪儿学来的!”
“短剧里都这么演啊。”
“高三了你还看短剧?!”
“哎呀就是休息的时候随便刷一刷……”
翁若华问:“你手机又是哪儿来的?”
翁思敏开始顾左右而言他:“总之我答应您,高考之后一定去北京找个学上,二十岁之后再出去打工,到时候只要我有一口吃的,绝对不会饿着您,行不行?”
翁若华又想起来陶莹跟她说的一句话,当时陶莹劝她:“儿孙自有儿孙福,这也是我最近才悟出来的道理,以前我对竹子管得太紧了,都把他弄出逆反心理了,但其实咱们又给了孩子多好的条件呢?是咋样就是咋样吧,各有各的命。”
于是翁若华也就不说什么了。
她也没本事让女儿在北京参加高考,都到了高三,母女俩关系才刚缓和一点儿,也没必要管太宽了。
最后她就忍回去了,没再多说什么。
但她这个表现倒是让翁思敏有些意外:“妈,您跟我想象中不大一样了。”
翁若华知道她在说什么,就故意说:“还不是你小姑教得好,让我多干活多给你钱,少管些不该管的。”
“那看来小姑有些话也还是可以听一听的。”
母女两个一起笑起来。
这也是她们久违亲密的时光了。
这天项安国下班的时候,正推着老爷子的轮椅准备回家,刚出来又被应辉给堵住了。
现在项有志看应辉是怎么看怎么觉得不舒服,下意识就开始手痒痒想对他动手。
应辉不知道是有什么感应,对即将挨揍这件事还是比较敏锐的,连续躲开了三回,才跟项安国说:“我这回真有个发财的门路,咱那个大杂院儿,现在不是都没住人了么,空在那儿挺浪费的,不如做个民宿,距离天安门也近……”
“你是不是还没睡醒呢?”项安国问,“咱家那房子早卖了,你那房你想做民宿就做呗,告儿我干啥?”
“咱那大杂院住那么多户,全都是公房,只能腾退不能买卖,这你不知道?”
项安国愣了愣:“啊?”
“知道你们家老爷子老太太给你们攒了钱要搬出去,肯定也是不差钱这些年才把房空在那儿不出租的,”应辉说,“但今时不同往日,你都跑外卖去贴补家用了,就算为了你儿子,多点儿收入也是好事儿啊。”
项安国听懵了,下意识低头朝项有志去看。
项有志又开始哼歌儿了。
现在项安国觉得,老爷子也未必时时刻刻都是真糊涂,有时候说不定是在装糊涂呢?
“我得回去跟媳妇儿商量商量,”项安国最后含糊地说,“让开,别当道儿了。”
“哎,哎,好好商量,我等你信儿啊!”
应辉这么狗腿的样子也真是少见,而且他为了挣钱,说的话可信度比较高。
一个大杂院儿如果只有一户是做民宿,确实不太容易把生意做起来,而且应辉那性子,肯定是想拾掇拾掇公共区域,想着分摊点儿钱,不想自个儿一个人出。
这几天天气特别冷,家里暖气足,刚进门的时候还得缓一缓才能适应。
陶莹在家把饭菜都做好了,等他们进门就主动过去帮老爷子脱外套。
项安国也憋不住事儿,在门口就把应辉说的事复述了一遍。
陶莹蹲下来问:“爸,咱大杂院儿那房子真是公户吗?”
因为有些大杂院儿里的产权是公有私有都有的,所以腾退起来比较麻烦,就算是私户,交易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他们夫妻俩之前没太过问那老房子的事儿,主要还是要因为那是老两口的房子。
后来为了儿子读书,买新房的时候好一顿折腾,老爷子他们都支持了首付的钱,所以陶莹他们两口子想也没想就默认是老房子卖了。
项有志仔仔细细思考了一番,才说:“哎,那老房子不能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