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莹跟着季岚来到她的工作室,发现她这里比自己想象中要大很多。
这个写字楼,低楼层都是茶楼,还可以吃饭,再往高一些是酒店,进门正对着的就是楼上酒店的前台。
季岚一边带着她往电梯的方向走,一边介绍说:“中间有十几层都是自由买卖的公寓,我在这儿买了一些,刚好可以当成工作室。”
因为公寓的面积都不大,所以每间房里的人确实不多。
而且每一间屋子里全都堆了很多布料。
和陶莹想象中不太一样的是,现在的缝纫机都是非常小的新型缝纫机,不像她记忆中,王翠英用的那种老式的,还得用脚踩的那种。
季岚带她参观到第三间屋子的时候,问了一句:“怎么样,有没有兴趣加入我们?”
兴趣是一定有的,他们的工作环境还不错,季岚还说:“在这儿反正一日三餐饭我都管,如果不在我这儿吃的话,还能折现。”
这就更令人心动了。
陶莹现在就是在公司吃午饭,晚上她还得回家给项安国和儿子做饭吃。
但如果周末来这儿能管上一顿中午饭,那工作效率也能大大提高。
每天吃什么对一个家庭主妇来说,真的还蛮头疼的。
“姐,您可以来上手试试。”
刚好她们来的这间公寓里,一个女工起来喝水,休息的时候热情地朝陶莹发出邀约:“您一上手就知道了,其实不难,就是季老板这儿接货的量大,所以才总缺人。”
不知道为什么,陶莹对她们这儿全体都是女工人,工人们还称呼季岚为“季老板”,而不是“老板娘”这件事,非常有好感。
她也没拒绝,很快就过去在缝纫机前坐下了。
这些机器都是这些年刚刚兴起的新东西,和过去的老式缝纫机概念是差不多的,只是上手起来更轻便。
陶莹在其他女工的指导下,很快就上手了。
棉花娃娃的衣服都有样板,照着做就成,只要心细,难度其实并不大。
“怎么样?”
季岚单手撑在一旁堆放布料的桌子边缘,含笑问她:“没骗你吧?以你的手艺,肯定能行。”
她还说:“你要是还有其他有这个手艺的姐妹,都介绍过来,季姐这儿正缺人呢。”
正说着,又有人过来送布料,季岚还接了个电话,大概是又来了新的订单,她挂完电话又忙着去打新的电话订布料。
是真的很忙。
这活儿也是真有市场。
等季岚好不容易忙完这一拨,倒出空来问:“怎么样,有兴趣吗?”
陶莹就立刻点头:“有兴趣的季姐,我周末就能来。”
季岚看上去有点儿为难,她问:“今儿是太匆忙了,但你明儿下班之后能来吗?咱这儿计件结钱的,不要求具体工作时长,你要有事儿随时都能走。”
这样就真是太好了。
主要是项安国夜里也要送外卖,指不定多久回家,要是陶莹也出来干到很晚,家里就没人管儿子了。
——虽然他俩在家也帮不上儿子学习上的忙,总归能送点儿水果,及时做点儿吃的,搞好后勤。
“哎!”陶莹一口答应下来,“那我明儿下班儿就过来。”
“隔壁刚好多一台缝纫机,明儿你来就直接过去,有啥不懂的就随便问她们谁,”季岚说着又来电话了,她低头看了一眼屏幕,然后朝陶莹摇了摇手,“今儿我就不送你了,回头把隔壁大门密码发你。”
“哎,您忙。”
陶莹走出这栋楼的时候,心里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时代在进步,以前很多工种都随着科技进步被取消了。
比如王翠英以前就是印刷厂的女工,那会儿还有剪字车间,最开始印粮票、肉票啥的也都在那儿。
谁知道现在就市场经济了,各种各样的打印机早就已经投入市场,自动双面印刷也已经成了打印机的标配。
但时代发展也会带来新的工作机会,就比如季岚现在正干着的这个行业。
现在日子好过了,小孩儿们玩儿的东西,也从以前的芭比娃娃,变成了现在的棉花娃娃。
陶莹有些出神地想,小时候她想要一个芭比娃娃,那是提都不敢跟家里提的,她大姐早早辍学出去打工了,赚了钱也都得往家里寄,有一回偷偷给她带了一个娃娃,看上去有一些使用痕迹,应该不是新的。
即便是这样,陶莹也很高兴,结果还没高兴一天,就被陶李发现了。
然后就是她和大姐一起挨揍,陶信厚又是打大姐,说她居然胆敢留私房钱,又是骂陶莹,说她不务正业,不认真读书还玩这些。
娃娃被他狠狠摔出去,胳膊和腿儿都甩出来。
是的,陶莹因为学习好,在家里获得了跟陶李一样的待遇——不用挨打。
毕竟陶莹每天都要去学校上学,因为成绩好,家境又贫困,一直很受学校、老师的照顾,她要是身上带了伤,很容易被发现。
王芳最后去把娃娃捡回来,把胳膊和腿儿重新塞回去装好,还拿去村头的小卖部换了点儿小零食。
当然这些小零食最后都只会进陶李的肚子里。
现在的小孩儿能玩儿的就多了,棉花娃娃都能穿上漂亮的衣服,真是想想就令人感到开心。
季岚这儿交通确实很方便,陶莹查了路线,有直达的公交回去,她等了一会儿车就来了。
北京这时节总爱下雨,陶莹是上车之后,外头才下雨的,她顺着车窗望出去,雨水已经顺着滴下来,模糊了玻璃窗。
陶莹望出去的方向,季岚正从楼里走出来。
她手里还举着手机贴在耳边:“答应了,明儿下班就过来。”
电话那头不知道说了几句什么,季岚就轻笑了一声:“能挣钱的活儿谁不乐意干?”
对方又说了几句,季岚就不太耐烦了:“总之我答应你的事儿一定能办到,但你答应我的事儿要是办不到……你知道我脾气的。”
“就这样。”季岚挂了电话,看着外头越下越大的雨,正在犹豫要不要上去再等会儿,就有人递了一把伞过来,问:“老板,要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