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舟轻叹,这便是自己所纠结的地方,方丈预测过自己的命运,就如其名,晦舟可渡灵,可惜却不能达岸。
可晦舟不信,亦不服自身的命运,便向方丈寻求这破局之道,这便是与静仉晨相遇而帮助他。
“我既已踏上这改变命运之旅,怎可半途而废,吾欲成佛,有些事是命中注定的,就如我的死。”
“可世上有些事是无关紧要,可以改变的,佛,未尝不可成也。”晦舟喃喃自语。
静仉晨望着半山腰的阁楼,心里涌出一股不爽之情,最后也是化为一叹,对晦舟道:“大师,走了吧。”
不过在静仉晨说完这句话时,脑袋被一击打,有些吃痛的捂住,回头喊道:“谁偷袭我,出来!”
“没大没小,不仅对这位僧人无礼,现在更是对我行无礼之事,礼乐之则就是被你这种生灵破坏的。”
来者是一位身着黑白相间服饰的青年,身上爆发出的修为是结舟境初期,言罢还用手中的戒尺又敲了静仉晨的头。
静仉晨虽然很生气,但从眼前之人爆发出的修为而言,还是选择忍气吞声,而晦舟上前一步道:“前辈息怒,剑施主无意冒犯前辈,小僧替其向前辈道歉。”
“不错,你虽是佛教中人,却也不因道统有别而行无礼之事,有慧,不知吾为何发怒行惩戒之事,不止不斥而先道歉于我,有智。〞
那人对晦舟点头并表示欣赏,随后收起了戒尺,道:“汝有大才,可惜不遵礼,此人为汝之友,但能力有别,不知主次,以此行为训戒。”
说罢便对着那石碑行一礼,随后便从台阶上山而去。
静仉晨见此人离去,才发表自己的意见,“此人是谁啊,实力感觉挺强的,但为什么这么霸道,他很牛吗?”
晦舟摇头道:“施主所言有误矣,此人应为染天院中人,所行应是为了维护礼乐之道。”
“礼乐之道?这是什么。”静仉晨心中有猜测,感觉跟前世的礼乐挺相似的。
“礼乐之道乃是儒道中的一种,是让天下生灵共同遵守的规则,不过这也是为何儒道至今流传不广的源因。
“此话何解?”
晦舟双手合十说道:“主次分明,尊卑之别,便是让天下生灵都厌烦的重要原因。”
“不过也是有益处的,以修为实力强弱来分尊卑主次,弱者应对强者有足够的尊敬并一定程度遵守强者的命令。
“强者可统治弱者却不能对弱者肆意妄为,这便是礼乐,礼乐有界有限,若弱者不尊礼乐而越矩,强者可杀之亦。”
“强者违礼乐越矩,弱者以可有权杀之,或聚众生以围杀,或托其余强者杀之。”
“礼乐使天下生灵减少杀戮,可也造成另一种问题,礼乐如何规定这一界线。”
“随着时代与风气的变化,染天院中大儒不断调整,这让其不断符合这天下,让天下风气不再激进,便得这礼乐儒道闻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