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北京春意已浓。沈浩的私人实验室里,晨光透过百叶窗,在实验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淡蓝色的端粒酶药剂在试管中轻轻晃动,沈浩穿着白色实验服,正对着电脑屏幕上的两组数据凝神专注 —— 左侧是智核科技刚汇总的 10 组房产数据:朝阳区 3 套写字楼的面积、均价、租赁回报率,海淀区 5 套住宅的户型、配套、挂牌时长,还有 2 套商业综合体的招商进度;右侧是实验室的 5 个实验参数:酶活性浓度、反应温度、ph 值、稳定剂配比、细胞存活率。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拿纸笔记录,只是目光在两组数据间来回扫了三遍,便闭上眼睛。片刻后,他睁开眼,指尖在键盘上飞速敲击,将 10 组房产数据与 5 个实验参数精准对应着录入分析系统,甚至连写字楼租赁回报率的小数点后三位、实验参数的误差范围都分毫不差。
“叮 ——” 系统弹出匹配成功的提示,沈浩嘴角扬起一抹浅淡的笑意。优化后的端粒酶药剂效果远超预期,不仅精力更充沛,记忆力和反应速度也有了质的飞跃 —— 以前同时处理两组数据,他需要反复核对,现在却能像拍照一样,将信息瞬间储存在脑海中,提取时精准无误。
“沈浩哥,早餐来啦!” 晓雅的声音打破了实验室的宁静。她抱着保温袋,穿着鹅黄色的连衣裙,裙摆随着脚步轻轻摆动,像只轻盈的蝴蝶。“晴晴姐亲手做的三明治,还有热牛奶,你快趁热吃,别又忙忘了。”
沈浩转过身,看着晓雅额角沁出的薄汗,伸手帮她擦了擦:“怎么跑这么快?实验室离别墅又不远。” 他接过保温袋,打开一看,里面是两个三明治,夹着煎蛋、生菜和火腿,还有一杯冒着热气的牛奶,杯壁上印着晓雅设计的 “浩晴雅” 小 logo。
“我怕你饿呀!” 晓雅凑到实验台前,好奇地盯着电脑屏幕,“沈浩哥,你在做什么呀?这些数据看起来好复杂,你都记住了吗?” 她指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吐了吐舌头,“我昨天查论文资料,记了三个案例就头疼,你居然能同时记这么多,也太厉害了吧!”
沈浩揉了揉她的头发,眼底满是温柔:“最近优化了药剂,记忆力确实好了点。” 他没有多说,怕晓雅担心药剂的安全性,也怕消息泄露导致滥用 —— 端粒酶技术太过超前,一旦流入市场,后果不堪设想。他只想先用在自己、苏晴和晓雅身上,守护好家人的健康。
“药剂这么神奇吗?” 晓雅眼睛一亮,拉着沈浩的胳膊晃了晃,“那我以后写论文是不是也能过目不忘?我选的题目是‘农产品电商品牌化运营 —— 以 “家乡味馆” 为例’,要查好多数据,记好多案例,头都大了。”
“别着急,慢慢查。” 沈浩递给她一杯温水,“你可以把案例分类整理,比如按文创推广、企业订单、线下扩张分成三类,记起来就容易多了。要是有不懂的,随时问我和晴晴,她现在全职做运营,手里有不少双店联动的实际数据,能帮你补充案例。”
晓雅点点头,拿起三明治咬了一口:“知道啦!晴晴姐说今天上午要去智核开运营复盘会,让我写完论文大纲就去找她,她帮我留了上周县分店的营收报表,说能当论文的数据支撑。” 她指了指保温袋里剩下的三明治,“这个是给晴晴姐的,我先去写大纲啦,沈浩哥你记得吃饭!”
晓雅离开后,沈浩坐在实验台前,慢慢吃着三明治。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更多数据 —— 智核上线后的用户增长曲线、双店县分店的营收数据、合作社的食材供应清单,这些信息像一张张清晰的图片,在他脑海中有序排列,无需刻意记忆,却能随时提取。
他知道,这正是端粒酶药剂的功效 ——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 “保护帽”,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缩短,而端粒酶能延缓端粒缩短,甚至促进其延长,从而提升细胞活性,反映在身体上,就是精力、记忆力、反应速度的全面提升。他的目标远不止于此,他想通过进一步优化,让自己和家人拥有更健康的身体、更清晰的思维,在各自的领域走得更远。
上午十点,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推开。周明教授穿着一件灰色的中山装,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笑容满面地走进来:“沈浩,听说你最近在做端粒酶相关的研究?我看了你之前发表的几篇论文,很有启发,今天特意来看看你的最新进展。”
沈浩连忙起身迎接:“周教授,您怎么来了?快请坐。” 他给教授倒了一杯茶,心里有些忐忑 —— 他没打算公开端粒酶药剂的存在,只在论文里发表了一些基础研究数据。
周明教授坐在沙发上,打开文件夹,拿出沈浩之前提交的研究报告:“你这篇《端粒酶活性调控机制研究》写得非常好,数据扎实,逻辑清晰。我最近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看到国外有团队也在做类似的研究,但进展比你慢多了。” 他抬头看向沈浩,眼里满是赞赏,“你这个研究,要是能成功落地,可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有机会冲击国际大奖!”
沈浩笑了笑,语气谦逊:“谢谢教授夸奖。我做这个研究,初衷只是想改善家人的健康,还没想过奖项的事。” 他没有透露药剂的实际效果,只是含糊地说,“目前还在基础研究阶段,后续还要做更多的安全性测试。”
周明教授点点头,没有追问,只是拿起报告仔细翻看:“你这个思路很对,科研就要脚踏实地,先保证安全性,再考虑应用。不过我得提醒你,端粒酶技术的潜力太大了,要是能成功,不仅能改善健康,还能应用在医疗、生物等多个领域,你要好好把握。” 他翻到其中一页,指着上面的数据说,“这里的酶活性调控方法很有创新性,你能不能再跟我详细说说?”
沈浩耐心地给周明教授讲解着实验思路和数据来源,避开了药剂相关的内容,只谈基础研究。教授听得很认真,时不时提出一些问题,两人讨论得十分热烈。
临走时,周明教授拍了拍沈浩的肩膀:“沈浩,你是我见过最有天赋、也最踏实的学生。好好做,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出更大的成就。要是有需要帮忙的地方,随时跟我说。”
送走周明教授,沈浩松了口气。他知道,周明教授是真心为他好,但端粒酶药剂的事,他暂时不想让更多人知道 —— 人性复杂,他怕药剂的消息泄露后,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危及家人的安全。他只想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守护好身边的人。
下午,沈浩回到别墅时,苏晴刚从智核回来。她穿着米白色的职业套装,头发利落地挽在脑后,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里面是智核最新的运营数据报表。看到沈浩,她眼里的疲惫瞬间消散,快步走过来,自然地挽住他的胳膊:“回来啦?周教授上午是不是去找你了?他刚才给我发消息,夸你研究做得好,还说可惜你不想公开更多成果。”
“嗯,教授提了国际奖的事,我没接话。” 沈浩反手握住她的手,指尖轻轻摩挲着她的指缝,“比起奖项,我更在意你和晓雅的健康。对了,晓雅的论文怎么样了?你帮她整理的数据够不够用?”
“放心吧,我把智核和双店联动的用户调研数据都给她了。” 苏晴拉着他坐在沙发上,打开文件夹,抽出一张报表,“你看,这是上周的联动数据 —— 智核用户到双店消费的转化率有 18%,医疗系统的用户复购率更高,有 25%,晓雅把这些加进论文,案例会更扎实。” 她抬头看着沈浩,眼里满是热恋的温柔,“不过她刚才跟我吐槽,‘企业订单拓展’部分总觉得少点深度,你晚上有空的话,帮她梳理梳理思路?”
“没问题。” 沈浩接过报表,快速扫了一眼数据,这些数字像早已刻在脑海里,他随口就能说出对应的运营策略,“晚上我跟她说说电影植入后的订单增长逻辑,再补充几个企业客户的复购案例,应该能帮她打开思路。”
说话间,晓雅抱着笔记本电脑从房间里跑出来,脸上带着点沮丧:“沈浩哥!晴晴姐!我这部分案例分析还是写不好!” 她把电脑放在茶几上,指着屏幕上的 “企业订单拓展” 章节,“我写了智核联动和电影植入,但总觉得数据和案例是分开的,没串起来,读着不顺畅。”
苏晴先拿起电脑,指尖在屏幕上划了划:“你可以把电影植入的订单增长(25%)和智核联动的复购率(25%)放在一起分析,突出‘线上 Ip 曝光 + 线下场景联动’的组合效应。” 她转头看向沈浩,“你之前说过,电影植入是‘全国性广告’,智核联动是‘精准场景触达’,这个逻辑可以让晓雅加进去。”
沈浩凑过去,接过电脑,帮晓雅调出双店的企业订单明细:“你看,这是电影上映后第一个月的订单,主要是北京的互联网公司;这是智核上线后,县分店的订单,大多是医疗企业 —— 两类客户的需求不同,但都因为‘品牌曝光 + 场景便利’选择了咱们,你可以从‘用户需求匹配’的角度切入,把数据和案例串起来。”
晓雅眼睛一亮,立刻开始修改:“原来是这样!我之前只想着罗列数据,没找背后的逻辑!谢谢沈浩哥!谢谢晴晴姐!” 她低头快速敲击键盘,嘴角扬起开心的笑容,“等我写完这部分,就把你俩帮我整理的数据做成图表,论文肯定能更出彩!”
苏晴看着她忙碌的样子,轻轻靠在沈浩肩上,小声说:“还好你今天回来得早,不然晓雅又要对着电脑发愁了。” 她指尖轻轻碰了碰沈浩的手腕,“你最近在实验室别太累了,端粒酶的研究可以慢慢来,我和晓雅都不想你熬夜。”
“知道了。” 沈浩握住她的手,放在掌心暖着,“我已经调整了实验时间,每天不会超过十点,你放心。” 他看着茶几上苏晴带回的智核报表,又看了看晓雅的论文文档,心里满是踏实 —— 苏晴在运营上独当一面,晓雅在文创和论文上努力成长,而他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能力守护好这份安稳,让这个家永远充满暖意。
接下来的日子,三人的节奏忙碌却有序。沈浩白天泡在实验室优化药剂,晚上帮晓雅梳理论文逻辑;苏晴每天去智核处理运营事务,回来后会带最新的用户数据,帮晓雅补充论文案例;晓雅则全身心投入论文写作,偶尔还会抽时间设计智核的新周边,说是 “等论文答辩完,就能推出新品”。
有天晚上,晓雅终于完成了论文初稿,兴奋地举着电脑跑过来:“沈浩哥!晴晴姐!我写完啦!你们快看看!” 屏幕上,论文的结尾印着一行小字:“感谢沈浩哥和晴晴姐的帮助,你们是我最坚实的后盾。”
沈浩和苏晴凑过去,认真翻看。从文创推广的细节,到企业订单的数据分析,再到跨行业联动的逻辑梳理,每一部分都透着晓雅的用心,也藏着三人共同努力的痕迹。
“写得很好,比我预期的还要好。” 沈浩笑着说,“明天我帮你看看格式,再调整下语言表述,就能提交初稿了。”
苏晴也点头:“案例很扎实,数据也准确,答辩的时候肯定没问题。” 她拿起桌上的牛奶,给三人各倒了一杯,“为了庆祝晓雅完成初稿,咱们干杯!”
三只杯子轻轻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暖黄的灯光下,晓雅的笑容格外灿烂,苏晴靠在沈浩身边,眼里满是温柔,沈浩看着眼前的两人,心里满是坚定 —— 端粒酶的研究还在继续,智核和双店的发展稳步推进,晓雅的论文也即将完成。未来或许还有挑战,但只要三人同心,彼此守护,就没有跨不过的坎,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
4 月底,晓雅的论文初稿顺利提交,导师给出的评价是 “案例生动、数据详实,具有实际参考价值”。沈浩的论文也进入了最终修改阶段,周明教授再次发来消息,希望他能在论文中补充更多端粒酶的应用前景,但沈浩依旧坚持只保留基础研究内容 —— 对他而言,家人的健康永远比学术荣誉更重要。
那天晚上,三人坐在阳台看星星。晓雅靠在沈浩怀里,叽叽喳喳地说着答辩后的计划;苏晴握着沈浩的手,轻声聊着智核接下来的扩张方向;沈浩听着两人的声音,感受着掌心的温度,心里满是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