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 2 月的北京,残雪还没完全消融,二环写字楼 18 层的新办公室里却暖意融融。沈浩站在落地窗前,手里捏着智核科技的筹备计划书,指尖反复划过 “房产信息平台” 几个字,目光落在楼下中介门店挂出的杂乱房源广告上 —— 这时候的北京房产市场,正陷在 “信息迷宫” 里:租客想找离医院近的一居室,得跑遍三条街的中介才能凑齐三套备选;买家担心房源造假,要反复核对房产证原件;连中介自己都常搞混房源的户型图。老灵魂的记忆里清晰得很,再过两年房产电商就会迎来爆发,而现在,正是用 “精准服务” 切进这个痛点赛道的最佳时机。
“沈浩哥,装修队说 Logo 的金属边框今天就能装完!” 晓雅抱着一卷设计图跑进来,粉色的运动鞋踩在刚铺好的浅灰色地毯上,发出轻软的 “哒哒” 声。她把设计图猛地铺在会议桌上,指着中间的图案兴奋得眼睛发亮:“你看!我把‘浩晴雅’的首字母 h、q、Y 拆成了房梁和窗户的形状,拼在一起就是个小房子!右下角还加了暖橙色的小爱心,像咱们别墅客厅的小夜灯,这样大家看到就会觉得‘这个平台像家一样靠谱’!”
沈浩弯腰凑近看,浅灰底色上,h 的竖线成了房柱,q 的圆弧化作窗台,Y 的分叉变成了屋顶的斜脊,三个字母藏得巧妙又不突兀。“晓雅的心思越来越细了。” 他伸手揉了揉她额前的碎发,指尖蹭过她微红的耳尖,“现在的中介平台都冷冰冰的,首页全是密密麻麻的房源代码,咱们就要用这个 Logo 告诉大家,咱们做的是‘帮人找家’的事,不是单纯卖房子。”
晓雅的脸颊瞬间红到耳根,伸手抓住沈浩的胳膊轻轻晃了晃,声音软下来:“我还怕太花哨呢…… 你之前说‘晓雅的文创能让大家觉得亲切,品牌也一定能’,我才敢把咱们的名字加进去。” 她从帆布包里掏出个工牌样品,递到沈浩手里,“背面我印了‘用心找家,用心生活’,你觉得会不会太直白?”
沈浩捏着工牌,磨砂材质的表面摸起来很舒服,背面的标语像一句暖话。他把工牌别在晓雅的外套领口,调整了一下位置:“一点都不直白。咱们的品牌总监要的就是这份实在 —— 以后员工戴着这个工牌去见客户,客户一看就知道,这不是只认钱的中介,是真能帮着找合适家的人。”
“品牌总监” 四个字让晓雅的眼睛更亮了,她踮起脚凑到沈浩耳边,小声说:“那以后我设计宣传海报,能不能加咱们别墅院子里的樱花树?上次拍的照片里,樱花落在石桌上特别好看,大家肯定会喜欢。” 温热的气息拂过沈浩的耳廓,她自己倒先红了脸,赶紧往后退了半步,假装去整理设计图。
沈浩看着她慌乱的小动作,嘴角忍不住上扬 —— 把品牌总监的位置交给晓雅,不只是因为她的创意,更因为他知道,她总能把 “家” 的温度藏进细节里,这正是冰冷的房产行业最缺的东西。
“沈总,医疗系统的王主任说今天下午可以见面聊合作。” 苏晴拿着笔记本走进来,米白色的职业套装衬得她肩线很利落,可看到沈浩和晓雅凑在桌前的模样,眼神瞬间软了下来。她把笔记本轻轻放在沈浩手边,“我整理了北京三甲医院周边的房源数据,你看 —— 协和医院附近步行 10 分钟内的一居室,目前中介报价从 4500 到 6000 不等,户型还大多是暗厨;301 医院那边更麻烦,很多房源没装暖气,冬天医生住进去太遭罪。”
沈浩翻开笔记本,每一页都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着:红色是医院位置,蓝色是房源均价,黑色是租客反馈,甚至还贴了张手绘的简易地图,把医院、药店、地铁站的位置标得清清楚楚。“苏晴做的准备永远这么周全。” 他抬头看向她,目光里满是赞赏,“我想聚焦‘医疗 + 房产’垂直领域,就是因为没人专门服务这群人 —— 医生护士值夜班到凌晨,哪有时间跑中介?咱们把这些房源提前筛选好,连小区有没有急救箱、楼下药店几点关门都查清楚,他们只要在平台上填个需求,就能拿到精准推荐,这才是真的解决问题。”
苏晴站在桌旁,指尖轻轻捏着笔记本边缘,声音里带着点不确定:“我昨天跟中介聊房源筛选标准,他们说‘哪有这么细的要求’,我有点怕…… 怕咱们太较真,没人愿意合作。” 她之前管合作社供应链时,对接的都是实诚的农户,从没跟满脑子 “快周转” 的中介打过交道,心里难免没底。
沈浩放下笔记本,走到苏晴身边,伸手握住她微凉的手。她的指节因为攥了太久笔,还带着点僵硬。“别担心。” 他的拇指轻轻摩挲着她的手背,把暖意传过去,“你之前帮农户对接冷链车,不也没人相信‘能把损耗率降到 5% 以下’吗?最后还不是做到了?” 他往晓雅那边瞥了一眼,笑着补充,“而且咱们有品牌总监设计的‘医疗房源专属海报’,中介看到能吸引医生客户,求着跟咱们合作呢。”
苏晴被他逗笑了,心里的不安像被风吹散了似的。她抬头看着沈浩的眼睛,里面盛着温柔的笃定,就像每次她遇到难题时那样。“那下午见王主任,我就跟他说咱们的房源‘三个优先’:优先选步行 10 分钟内的,优先选有暖气的,优先选周边有 24 小时药店的。” 她的声音轻了些,带着点热恋里的依赖,“有你跟我一起去,我就不怕说错话了。”
下午去见王主任的路上,沈浩开车,苏晴坐在副驾上反复对着镜子练习微笑。“王主任是协和医院的后勤主任,肯定见多了想合作的公司,我要是太紧张会不会显得不专业?” 她扯了扯职业套装的领口,有点坐立不安。
沈浩腾出一只手,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咱们是去帮他们解决问题的,不是来求合作的。你把整理的房源数据拿给王主任看,告诉他‘咱们能让医生少跑冤枉路,多休息’,这比说多少客套话都管用。” 他转头看了她一眼,“而且苏晴认真做事的样子,本来就很专业。”
苏晴的心跳瞬间快了半拍,赶紧转头看向窗外,却忍不住偷偷用余光看沈浩开车的侧脸 —— 阳光透过车窗落在他脸上,把他的轮廓衬得很柔和,她忽然觉得,不管遇到什么难搞的客户,只要有他在身边,就什么都不用怕。
与此同时,晓雅正在办公室里跟设计师对接宣传物料。“海报的左上角一定要放咱们的 Logo,下面加一行‘医生专属房源推荐’,用浅蓝色字体,像医院的护士服那样让人安心。” 她指着电脑屏幕,语气认真,“还有周边的笔记本,内页要印上北京主要医院的通勤路线图,这样医生拿着笔记本记东西时,还能顺便看路线,多方便。”
设计师笑着说:“晓雅总监考虑得比我们还周全。”
晓雅的脸颊微微发烫,心里却甜滋滋的 —— 沈浩说 “品牌要让人觉得亲切”,她就把能想到的方便都加进去,这样大家用着咱们的物料,就像收到朋友送的贴心礼物一样。
傍晚的时候,沈浩和苏晴从协和医院回来,刚进门就被晓雅扑上来抱住。“沈浩哥!苏晴姐!你们看!我把咱们别墅的樱花树印在海报角落了!” 她拉着两人走到设计稿前,“设计师说这样特别有‘家的感觉’,咱们的医疗房源海报肯定能让医生喜欢!”
苏晴看着海报上淡雅的樱花枝,笑着说:“晓雅加得真好,比我想象中还好看。” 她转头对沈浩说,“王主任今天特别认可咱们的筛选标准,说‘要是早有这样的平台,医生们就能少遭不少罪’,还答应帮咱们对接其他医院的后勤部门。”
沈浩靠在会议桌旁,看着眼前两个叽叽喳喳分享成果的姑娘,心里满是踏实。晓雅举着海报兴奋地转圈,苏晴站在旁边偶尔补充两句,暖黄的灯光落在她们身上,像裹了层温柔的糖衣。
“饿不饿?我订了咱们常吃的那家私房菜。” 沈浩拿出手机,笑着说,“今天辛苦咱们的运营总监和品牌总监了,得好好犒劳一下。”
晓雅立刻举手:“我要吃糖醋排骨!上次苏晴姐说这家的排骨炖得特别烂!”
苏晴笑着点头:“我再加点一份玉米羹,暖身子。”
三人坐在临时搭起的简易餐桌旁,等着外卖的时候,晓雅忽然说:“等智核的筹备都弄好,咱们再去海边玩好不好?上次捡的贝壳还放在我书桌里呢。”
“好啊。” 沈浩揉了揉她的头发,“等咱们把医疗房源的合作都敲定,就去。” 他看向苏晴,眼神温柔,“到时候咱们还住上次的民宿,早上一起看日出。”
苏晴的心里泛起一阵暖意,轻轻点头:“嗯,我还想再尝尝民宿老板做的海鲜粥。”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下来,办公室里的灯光却愈发温暖。沈浩看着身边两个充满期待的姑娘,手里握着智核的筹备计划书,忽然觉得,所谓 “创业”,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冲锋陷阵,而是和最在意的人一起,把每个细节都打磨好,把每个温暖的想法都落地 —— 就像他们一起做餐饮店,一起弄实验室,一起筹备现在的智核科技,每一步都走得踏实又安心。
他知道,智核科技的筹备还会遇到很多难题:可能会有中介不愿意共享真实房源,可能会有客户质疑平台的专业性,可能会有技术团队需要反复调整系统。但只要身边有苏晴的周全、晓雅的创意,有他们三个人一起努力的这份心意,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外卖送到的时候,晓雅迫不及待地打开糖醋排骨的盒子,夹了一块递到沈浩嘴边,又夹了一块给苏晴:“快尝尝!是不是特别好吃!”
沈浩咬下排骨,甜味里带着点酱香,和上次在海边民宿吃的味道很像。他看着眼前热热闹闹的两人,忽然觉得,智核要做的 “家”,从来不止是钢筋水泥的房子,更是像现在这样 —— 有喜欢的人在身边,有共同的目标在前方,有暖乎乎的饭菜在桌上,这样的 “家”,才是最值得用心守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