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马东升这么一说,苏建国也不好再坚持了。
林国喜和鲁明华都觉得特别不好意思。不约而同的在心里暗暗盘算着,要做些什么,才能回报冯纤这么大的一份恩情?
鲁明华说:“纤纤,那我们就不跟你客气了, 我回家去就把春晓前面用的课本给他送过来!”
晚上吃饭,一家人又说起这事儿来。鲁明华说:“昊昊,从明天开始, 纤纤阿姨就要给你们上课了,你可一定要认真学习呀!千万别捣乱啊!”
林国喜也一脸严肃的看着他。
林昊却笑眯眯的说:“我知道啊!我们都说好了,我以后都不叫她阿姨了,小五也不叫她表姐,我们都叫她冯老师!嘿、嘿、嘿,就连小毅上课的时候也叫冯老师呢!”
春晓一双乌溜溜的黑眼珠咕噜噜的转着,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莫名其妙的问:“你们说的什么呀?我怎么听不懂啊?”
林国喜跟春晓解释,说:“小毅妈妈明天开始,教昊昊和小五他们三个读书了! 你妈妈把你一年级的书都送过去了。”
春晓瞪大眼睛,怔忡半天才又继续吃饭,只是那双眼睛时不时的看一眼弟弟,颇有那么一点儿同情的意味在里面。
鲁明华跟林国喜都看在眼里,谁也没有揭穿,只在心里偷偷的发笑。
只是春晓这眼神太过明显,还是被林昊察觉了,他忍不住问:“姐姐,你看我干什么?你有什么话你就说啊!我怎么看你的眼神那么奇怪呢?”
春晓心说:“这孩子也太可怜了!”但当着爸妈的面,她也不敢说什么。最后只问:“你现在在家读书,那以后不去学校上一年级了?”
林昊一本正经的说:“嗯,我们把一年级读完了,就接着读二年级了!冯老师说,我们要是学的快的话,她还可以多教我们一些东西呢!”
春晓听了这番话,越发同情他。
晚上睡觉的时候,爸妈不在身边了,春晓好心提醒弟弟,说:“昊昊,你知不知道, 只要你正式上课了,可就没时间玩耍了! 要练习写字,还要做作业,稍不留神还会被老师揍的!”
林昊满不在乎的说:“没事儿,反正是和小五、小毅在一起,玩耍跟读书没什么区别的!再说冯老师才不会揍人呢!”
现在教材也很好找,林昊用春晓的,玉凤把两个姐姐的书拿来,跟马毅刚好一人一份。
那个时候的孩子们大多都很珍惜书本。新书一拿回家,大人们就会用厚厚的纸张重新包装一次。就连春晓,平常看起来那么调皮,好像不爱学习的样子,她的书也保管的很好。每一页纸都是平平整整的,一点卷角、折痕都没有。
孟云在的时候就是一名优秀教师,冯纤耳濡目染加上自己又教了几年书,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所以她很有信心,自己能把这几个小崽崽教好!
冯纤很了解,这么大的孩子,想要让他们专注学习的时间有多长,是不可能的。但观察这么久,她发现他们的学习能力,领悟能力确是极好的。
于是,冯纤把上课时间定为每天六节课。上午三节,下午三节。二十分钟一节课,课后休息还是十分钟。休息的时候,孩子们自由活动,她完全不管。休息时间结束,开始讲新知识。
这样前两个小时学习新知识,后一个小时重复前面学过的知识。一天下来就有四个小时是学习新知识,两个小时用来巩固。孩子们既觉得新鲜,又觉得充实,完全没有枯燥的感觉,更不会有排斥的心理。
完全按照教材走的话,好像知识有些单一了,这样没过多久,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就学完了。
林昊回家说,要去借朱家姐弟的书,家里几个人又惊又喜。当然,惊的主要是春晓:弟弟这么快就要赶上我了吗?那我这两年不是白跑了吗?
鲁明华看出了女儿的小心思,笑着说:“春晓, 你这个当姐姐的可要加油哦!可不要到时候被你弟弟甩的太远!”
冯纤跟几家大人商量,说:“这几个孩子的学习能力都很强,根本不需要去特别的约束他们。我原打算就这么循序渐进的教下去,他们学的快,我就教的快。可照这么看下去,很快就能学完小学的课程了,所以我在想,要不,我也教他们学习一些简单的英语吧?”
几家大人哪有不同意的? 纷纷表示只要孩子们肯学,他们是完全没有意见的,就是让冯纤太受累了。
冯纤笑得很是开心,说:“我一点儿都不觉得累,反正我也是要教小毅的呀!不都说了吗,我们当老师的,一个也是教,两个也是教。
而且他们既可以互相作伴,又能互相学习,你追我赶着更能积极上进!你们不晓得的是,我们这些当老师的,能看到这么好的学习苗子,那可是打从心里高兴的啊!”
话是这么说,可从那以后,冯纤确实忙了好多。教材上面的东西要讲得生动有趣,才能让孩子们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英语也要讲的让孩子们记忆深刻同时还学得轻松愉快。
这些常让她绞尽脑汁、想方设法,有时忙得吃饭、睡觉都在想这些。看着刚长了一点的肉 ,好像又瘦了回去。
这让王素娥,冯巧,鲁明华看在眼里,都担心不已。劝她不要太过操心。
可冯纤却乐此不疲,说:“你们不要担心!我精神好得很。 这人心情好了,自然身体健康,胖瘦有什么关系呢?”
于是,大家也不劝了。几个人轮流着给冯纤做吃食,三天两头变着花样的往她面前送。
冯纤盛情难却,过了几天实在忍不住了,说:“你们不要这么客气,我这以前也是这么过的。再说,现在天气这么热,吃这些东西也不好啊!”
鲁明华说:“这些我知道,我不会让你上火的?”
冯纤认真的说:“可我就是觉得腻,真不想吃了!”
鲁明华又问:“那你天天为了几个孩子这样操心,你睡眠好不好啊?”
冯纤随口说:“还行!”
鲁明华瞬间来了精神,说:“那这样吧, 我给你开些宁心安神的食补方子,让你的睡眠更好一些!不然时间久了,哪有精神应对这么多事儿啊?”
见冯纤没有拒绝,鲁明华赶紧开好方子,交给林国喜去配备材料。然后就开始隔三差五送些清淡养生又助眠的汤羹来。什么百合乌鸡汤,百合莲子汤,百合莲子猪心汤,桂圆红枣汤,天麻炖猪脑等等。
冯纤再三推辞,说:“嫂子,不要跟我这么客气。你这样也太麻烦了,反倒是让我觉得特别不好意思!”
鲁明华这回却不肯再听她的,笑着说:“纤纤,是你在跟我客气!你天天教孩子们读书,那么辛苦;我就送点汤水,哪里就麻烦了?”
冯巧和王素娥也换了花样,改成了绿豆汤,冰糖银耳莲子羹,白沙糖浸番茄,井水冰镇大西瓜。几个孩子们跟着一起享用,个个欢喜雀跃。
冯纤就会在这种时候,跟他们讲,这个用英语怎么说,那个用英语又怎么说。
她没打算占用正课的时间,想先试着把英语当作游戏,先让孩子们习惯了听和说,然后再去学习写。这让孩子们觉得新奇又好玩儿,学起来自然是兴趣盎然。
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竟然也能叽里咕噜的说两句了,每个人的表现都让冯纤惊喜不已。
林国喜也勉强算接触过英语,现在早已忘得差不多了。偶尔想起一两个单词,便拿来考考儿子,没想到反而被儿子给纠正了,说:“你这样说是不对的!”
林国喜问:“怎么就不对了?”
林昊一本正经的说:“我们冯老师不是这么教的,一听你这个发音,你的舌头位置就不对!”
然后还有模有样的给几个人演示一遍,看得春晓目瞪口呆,心里终于有了危机感。
让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从这天以后,春晓竟然也正视起了她的学习,开始努力起来。
队上正式通电这晚, 林国喜和马东升又召集了大家,在苏家院门口开会。
苏建国在院门口安了一盏一百瓦的大灯泡,灯一亮起来,院里院外亮如白昼。 人们彼此对望,脸上的表情,肌肤的颜色,都那么清晰可见,个个惊讶又兴奋。
年纪大的人感慨说:“没想到我有一天,还能照上电灯,看这灯,多亮堂啊!啥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的。”
有人附和说:“对呀,以前点个煤油灯,都不敢多点一盏, 油票不够用,总是抹黑!”
年轻人兴奋的说:“这下有了电,煤油灯就不要了,我回家就把它给扔了!”
有人开玩笑说:“扔了干什么?你把它收起来,将来儿孙们还可以拿来当古董呢!”
就这个问题,大家展开了讨论,气氛很是热烈。
有女人说:“看这个灯这么亮,在下面穿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的。以前在煤油灯下面做针线,这眼睛都熏的生疼!”
有人笑着回说:“那是以前大集体太忙了,我们才用晚上做针线,现在这个灯倒是亮堂, 又用不着我们连夜连晚的赶做针线了!”
这么说着,好像还有点遗憾的意思,众人都意识到了这点,又笑了起来。有人说:“以后别说不用连夜连晚的做针线了,咱们还要在这电灯底下,扇电风扇,看电视呢!”
这话马上引起了一大片附和声。
孩子们也很兴奋啊,围着人群一圈一圈的追逐嬉闹。
一阵阵清脆悦耳的笑声,不绝于耳。让这夜晚充满了勃勃生机,再看那盏灯,便如同初升的太阳,朝气磅礴;而这片大地,仿佛至此终于苏醒了,即将要开始书写他的新篇章了。
林国喜让大家安静下来,说:“大家都安静,我今天宣布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明天农技站的罗专家要下乡来,指导我们移栽辣椒苗了。
第二件事是:蚕桑站的技术员月底也要来培训我们养蚕了,到时还会教我们制作蚕具。这蚕具制作要用到竹子和谷草,这些大家可以先准备起来。
第三件事是:现在通电了,准备联系电影队的人,来给我们放几场电影,大家一起高兴,高兴!”
这话一说完,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那个时候看一场电影可太难了,尤其是这些没通电的地方。人家电影队的人,还要自己把发电机也带上,特别不方便。
所以人们看电影的热情就特别的高,但凡有哪个地方要放电影了,前两三天消息就会传出去。然后四里八乡的人们,就开始互相打听, 放电影的具体位置啊?到底什么时候放啊?放什么片子啊? 能放几部啊?
这不打听清楚不行啊!因为有的隔得太远,如果不打听清楚,等你跑去了时间不对,错过了;地方不对,那等你找到那里,岂不是连锅巴都没得铲了?
所以,这会儿一听说家门口就要放电影,那是什么心情?绝对超过对过年的期待啊!
林昊、玉凤和马毅在干什么?他们正和春晓在一起密谋大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