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寿宫的春日,总带着一股浸了蜜的温润。庭院东侧辟出的一小块花田,被胤禛与明玉改成了菜畦,泥土翻得松软,还带着新鲜的湿润气息。胤禛挽着月白常服的袖口,露出结实的小臂,手中握着一把小巧的木锄,正小心翼翼地为刚冒芽的青菜苗松土——动作不算熟练,却格外认真,额角渗出的细汗顺着鬓角滑落,映着阳光,像碎钻般闪了闪。
明玉提着一只青釉小水桶,长柄木勺舀起清水,手腕轻扬,将浸润了灵泉之力的水缓缓浇在幼苗根部。水渗进泥土的瞬间,能看到嫩芽似乎轻轻颤了颤,叶片愈发青翠。她直起身时,恰好对上胤禛望过来的目光,他放下木锄,伸手用指腹轻轻拭去她鼻尖的汗珠,指尖带着泥土的微凉,却暖得人心尖发颤。
“这亲手种的菜,等秋收时,滋味定比御膳房的更香甜。”胤禛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新鲜的雀跃,像是发现了新乐趣的孩童。他这辈子尝过山珍海味,见过珍馐百味,却从未体验过“亲手栽种”的踏实。
明玉将木勺放回桶中,指尖蹭过他沾了泥土的手背,笑意温柔:“四郎如今这模样,倒真像个地道的田舍翁了。”
“田舍翁有何不好?”胤禛握住她的手,掌心的粗糙触感是这些日子劳作留下的痕迹,却比从前戴玉扳指时更显真切,“有你在身边,就算是守着这一方菜畦,也是神仙都羡的日子。” 权力巅峰的风光早已看厌,如今这沾着泥土气息的平淡,才是他这辈子最踏实的归宿。
文渊阁庭院的玉树,依旧是紫禁城里最特别的存在。它生长得依旧缓慢,如今已到成年人胸口高,枝干愈发苍劲,玉白色的树皮上泛着温润的光泽,连风吹过叶片的声音,都比寻常树木更清脆,像玉片相击,叮咚悦耳。
负责照料玉树的老太监,近来总对着树顶的并蒂莲苞出神。他发现,叶片上的淡金脉络比以往更清晰了,尤其是在晨光或夕阳下,脉络里像淌着细碎的星光,轻轻流转;那对莲苞也愈发饱满,粉金与淡金的光泽收得内敛,却更显醇厚,夜深人静时靠近,偶尔能听到极细微的“嗡鸣”,像玉石在暖阳里晒透了,透出的温润声响。
长乐帝弘晖每次途经文渊阁,都会驻足片刻。他望着玉树,眼中满是敬畏——这树是父皇母后爱情的见证,是大清盛世的象征。他将这些细微变化当作趣事,在晨昏定省时说给胤禛与明玉听:“父皇,母后,那玉树近来愈发有灵性了,叶片能映出光来,莲苞还会‘说话’呢。”
胤禛正翻着一本旧棋谱,闻言抬眸,淡淡一笑:“天地间的造化,本就有许多常理说不清。它只要安安静静长着,护着这江山太平,便够了。” 他历经太多风波,早已学会对未知的“祥瑞”保持平和心态。
明玉却放在了心上。几日后,她借着去永和宫旧址祭拜德妃的由头,绕路来到文渊阁。屏退所有宫人后,她伸出手掌,轻轻贴在玉树的树干上——冰润的触感传来,与她体内的灵泉之力瞬间产生共鸣。这一次,她清晰地“触到”玉树内部藏着一团温暖的能量核心,像沉睡的星河,古老而精纯,与她的本源同源,却更显厚重。
她试着渡入一丝灵泉本源,玉树轻轻一颤,树顶的莲苞闪过一道微光,内部的能量核心也跟着漾了漾,像湖面投了颗石子,泛起层层涟漪。没有危险,没有异动,只有一种……“回应”的温柔感。明玉收回手,望着玉树,若有所思——这树,或许比他们想象中,更“懂”他们。
明玉的生辰,宁寿宫只办了场简单的家宴。没有百官朝贺,没有繁复仪典,只有最亲近的家人围坐一堂。长乐帝携皇后带着几位年幼的皇子公主来了,皇后亲手做了明玉爱吃的杏仁酪;已出嫁的昭华带着驸马,捧来一匣子她亲手绣的莲纹帕子;昭瑜则献上一幅新画的《月下莲舟图》,画中莲舟上的男女,正是胤禛与明玉的模样;远在边疆的弘昉虽回不来,却送回了厚厚的家书,字里行间满是对“额娘生辰安康”的祝愿,还附了一块从西域寻来的暖玉,据说能安神养气。
殿内烛火通明,孩子们的笑声此起彼伏。胤禛亲自执起酒壶,为明玉斟了一杯陈年的绍兴黄酒——酒液琥珀色,泛着莹光。“玉儿,”他举杯,眼中是化不开的温柔,“愿你岁岁如今朝,无病无灾,喜乐安宁。”
明玉接过酒杯,指尖与他的杯沿轻轻一碰,酒液晃出细碎的涟漪:“也愿四郎年年有今日,与我一同看着孩子们长大,看着这江山一直太平。”
家宴散后,月色已爬上中天。孩子们被宫人带回各自宫殿,宁寿宫恢复了宁静。胤禛与明玉披着素色外袍,携手在庭院里漫步。夜风带着夏末的微凉,吹过竹叶,沙沙作响;墙角的秋海棠开得正好,淡粉色的花瓣上沾着月光,像撒了层碎银。
“还记得你刚入雍亲王府那年的生辰吗?”胤禛忽然开口,声音在夜色里显得格外低沉,“那时我忙着处理漕粮的事,只让苏培盛送了坛酒去,连面都没跟你见。” 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愧疚。
明玉靠在他肩头,脚步放缓,轻笑:“怎么不记得?那时我还偷偷哭了一场,觉得王爷不喜欢我。后来才知道,你那天在户部忙到深夜,连口热饭都没吃。”
“那时候身不由己,欠了你太多。”胤禛停下脚步,转身握住她的手,目光灼灼,“幸好后来,还有一辈子的时间,能慢慢补回来。”
明玉摇摇头,指尖轻轻抚过他眼角的细纹:“哪有什么亏欠?从王府到皇宫,从风雨到太平,能一直陪着你,看着晖儿成才,看着孩子们安康,我已经很满足了。” 她从不奢求“弥补”,只珍惜当下的每一刻相守。
两人走到庭院中央的小亭里坐下。石桌上还放着下午喝剩的半盏茶,微凉的月色洒在茶盏里,映出漫天星河。胤禛揽着明玉的肩,让她靠在自己怀里,两人仰头望着星空——银河横贯天际,星星亮得像撒了把碎钻,亘古不变地照着人间的悲欢离合。
“玉儿,”胤禛的声音轻得像夜风,“有时我会想,若真有来世……”
他的话没说完,明玉便伸手捂住他的嘴,眼神清亮:“四郎,别说来世。来世的事,谁也说不清。我们能抓住的,只有今生。这几十年的相伴,已经够我记一辈子了。” 她从不贪心,今生的圆满,已足够抵御所有未知的遗憾。
胤禛看着她坚定的眼神,心中那点因岁月流逝而生的怅惘悄然散去。他收紧手臂,将她抱得更紧:“好,不说来世,只守今生。”
夜渐深,宁寿宫的灯火一盏盏熄灭,只剩廊下几盏气死风灯,昏黄的光映着两人相拥的身影,静谧得像幅水墨画。夏虫的鸣叫渐渐低了,只有夜风拂过竹叶的声音,伴着两人浅浅的呼吸,在庭院里绕着圈。
没人知道,在这万籁俱寂的深夜,文渊阁的玉树正发生着不可思议的变化。子时的月光最清冷,也最纯净,洒在玉树上,将树干映得像透明的羊脂玉。树顶的并蒂莲苞,竟缓缓转了个方向——不再朝着星空,而是朝着宁寿宫的方向!
苞尖之上,各冒出一点米粒大小的光点,粉金的像初升的朝阳,淡金的像入夜的星辰,轻轻闪烁了三次,像是在“凝望”着宁寿宫的方向,又像是在回应着什么。片刻后,光点缓缓隐去,莲苞也恢复了原状,只有叶片上的淡金脉络,还残留着一丝微光。
这不是能量的异动,不是祥瑞的显化,更像一种……有“意识”的凝望。是玉树随着岁月沉淀,灵性愈发深厚了?还是它与明玉、与胤禛之间那跨越凡俗的联结,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生长?
月光依旧洒在玉树上,叶片轻轻颤动,像在诉说着无人能懂的秘密。这紫禁城的深夜,因这株灵树的“凝望”,添了几分耐人寻味的余韵,绕着宫墙,绕着星河,久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