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深蓝色的天空缓缓笼罩着下溪村。
白日的酷热已经散去,晚风带着田野的清香,轻抚着人们的脸颊。
村头的百年大槐树下,几十张圆桌整齐摆放,形成了一条蜿蜒的长龙。
这是农村最盛大、最热闹的待客方式——流水席。
明亮的白炽灯泡从树枝间拉出长长的电线,将整个场地照得如同白昼一般明亮。
村里的男女老少几乎全都出动了。
妇女们穿着干净的花布衫,端着一盘盘热气腾腾的菜肴,在桌席间忙碌穿梭着。
“来了来了!热菜来了!”
“这道红烧肉可香了,大家快尝尝!”
男人们则负责倒酒敬酒,爽朗的笑声此起彼伏,在夜空中回荡。
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浓香、米酒的醇香,以及人们的欢声笑语,交织成一曲热闹非凡的乡村交响乐。
王立民教授和他的考察组成员们,被村民们恭敬地安排在了最上首的主桌位置。
同桌坐着的,有林远山、顾长山、林小燕、田苗等合作社的核心人物。
还有特地从镇上请来的迎客来饭店大厨王大锅。
看着眼前这热闹非凡、人声鼎沸的景象,考察组的成员们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新奇和震撼。
他们参加过无数次高档的宴请,去过无数家豪华的星级酒店。
但从未有哪一次像今天这样,让他们感受到如此淳朴、如此真诚的热情。
“来!王教授,各位专家!”
林小燕端着一碗满满的米酒,缓缓站了起来。
她的脸颊在灯光下泛着兴奋的红晕,眼中闪烁着真诚的光芒。
“我代表我们下溪村全体村民,敬大家一杯!”
“我们农村人不会说什么漂亮话,千言万语,都在这酒里了!”
“我先干为敬!”
说罢,她仰起脖子,将一碗米酒一饮而尽。
动作豪爽利落,引得周围的村民们一阵叫好声。
“好!小燕总就是爽快!”
“专家们,我们村的酒可都是好粮食酿的!”
王立民等人也连忙端起酒碗。
虽然他们平时不太会喝这种后劲十足的土酿米酒,但也被这股热情深深感染,纷纷喝了一大口。
辛辣的酒液入喉,瞬间点燃了全身的血液,一股暖流直冲脑门。
紧接着,一道道精心准备的菜肴,如流水般被端上了桌。
第一道菜,就是今晚的重头戏——白切福娃肉。
这道菜没有复杂的烹饪技巧,就是用最简单的清水,加上几片老姜,将最新鲜的猪肉煮熟后切片。
但就是这最简单的一道菜,却让所有专家都不由自主地停下了筷子。
那猪肉肥瘦相间,层次分明,宛如上好的雪花牛肉般美丽。
瘦肉的部分呈现诱人的粉红色,而肥肉的部分则晶莹剔透,宛如羊脂白玉一般。
王立民夹起一片,蘸了点用酱油、蒜末和香葱花调成的简单蘸汁,小心翼翼地送入口中。
下一秒,他的眼睛猛地睁大了。
肉皮q弹爽滑,富有嚼劲,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油腻感。
肥肉入口化作一股浓郁甘甜的油脂香气,瞬间充斥了整个口腔。
而瘦肉则鲜嫩多汁,肉质细腻,完全没有普通猪肉的干柴和腥膻味。
三种不同的口感在口中完美融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极致的味觉享受。
“好吃!太好吃了!”
一个年轻学者忍不住赞叹出声,语气中满是惊喜。
“这简直不是猪肉,这简直比猪肉还要猪肉!”
“这肉的肌间脂肪含量,恐怕已经达到了A5和牛的标准了吧?”
那位专门研究畜牧育种的老教授,一边细细品味,一边用专业的角度分析着。
桌上的其他人已经顾不上说话了。
所有人都被这盘看似简单的白切肉彻底征服,筷子上下翻飞,风卷残云般扫荡着。
紧接着上桌的,是王大锅师傅的拿手好菜——红烧福娃肉。
用冰糖炒出的焦糖色,均匀地裹在每一块方正的五花肉上,红得发亮,颤颤巍巍地诱人。
夹一块放进嘴里,轻轻一抿,肉就在口中慢慢化开,只留下满口的胶质感和浓郁的肉香。
再配上一碗用猪油和沼气灶大火爆炒的福气菜,那清脆爽甜的口感,正好解了红烧肉的油腻。
一荤一素的搭配,堪称完美。
还有用圣女果和南美白对虾一起烹制的茄汁大虾,虾肉q弹,酸甜开胃。
清蒸吉富罗非鱼肉质鲜美,没有一丝泥腥味。
凉拌无刺小青瓜脆嫩爽口,是解腥去腻的绝佳配菜。
每一道菜都将食材本身最新鲜、最本真的味道,发挥到了极致。
没有过多的调料掩盖,没有花哨的摆盘装饰,有的只是对优质食材的朴实呈现。
考察组的专家们彻底放下了平日里的矜持和斯文。
他们一个个吃得满嘴流油,额头冒汗,口中含糊不清地只剩下“好吃”、“太棒了”这样的赞叹。
他们终于明白,为什么福娃牌的产品能创造出那样的销售神话。
因为在绝对的品质面前,任何华丽的营销手段,都显得苍白无力。
真正的好东西是会说话的。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气氛也达到了最高潮。
村民们自发地端着酒碗,排着队轮流来到主桌,向这些从首都来的“大人物”敬酒。
他们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着最真诚的感谢。
“谢谢你们大老远跑来我们村!”
“要不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好,要不是有你们这些有文化的专家指导,我们哪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
虽然他们并不知道,今天的好日子,其实更多是来自于坐在角落里,正埋头专心啃着一个大鸡腿的林冒烟。
但这种发自肺腑的感激之情,却是真真切切的。
王立民教授被这种淳朴的热情深深感动了。
他喝得面红耳赤,但精神却异常的亢奋。
他看着眼前这些善良朴实的村民,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
他想,这,或许就是他作为一名农业科学家,毕生追求的最终意义所在。
让科学不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冰冷数据和理论公式。
而是真正地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
变成老百姓饭桌上热气腾腾的饭菜,变成他们脸上实实在在的幸福笑容。
今晚,他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场热闹的乡村宴席。
更是一幅在改革开放春风吹拂下,华夏农村欣欣向荣、奔向富裕的最壮丽画卷。
而下溪村,和那个叫林冒烟的神奇小女孩,就是这幅画卷上最浓墨重彩、也最令人惊艳的一笔。
夜色更深了,但人们的热情丝毫未减。
歌声、笑声、碰杯声在夜空中回响着,仿佛要将这份喜悦传递到天涯海角。
这一夜,注定会成为下溪村历史上最难忘的夜晚之一。
也注定会成为这些首都专家们心中,最珍贵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