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成都,武侯祠地宫深处那间被改造为“寰宇推演殿”的密室内,气氛凝重而炽热。周瑜历经艰险自异域带回的那截“星舰龙骨”,此刻正静静横陈于一座特制的玄玉台上。这玄玉台非同一般,其上以星辰砂混合秘银,镌刻了无数繁复的稳定与隔绝符文,形成一层肉眼可见的澹蓝色能量膜,将龙骨散发出的奇异波动牢牢锁在台内,饶是如此,那青灰色骨殖本身依旧在四十九盏以鲛人油为燃料的长明灯照耀下,流转着宛如星云旋涡般的深邃光泽,内部仿佛有微缩的银河在缓慢旋转、生灭,令人望之便觉自身渺小。
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如电,仔细扫过龙骨每一寸细节,最终羽扇虚点向龙骨靠近断裂处的三寸七分位置。“此物非凡铁,亦非已知任何生灵遗蜕,”他声音沉稳,带着一丝洞察,“其结构暗合周天星辰轨迹,能量运行自成体系,隐有大道韵味。若欲解析,寻常水火锻打、金石切割恐难奏效,甚或损其灵性。依亮之见,当以吾等三星本源之力为引,辅以地脉真火徐徐淬炼,或可窥其堂奥。”
月英闻言,纤纤玉指已然探出,指尖一点纯净的紫微星力凝聚如丝,小心翼翼地在龙骨表面勾勒起来。眨眼间,三十六道闪烁着紫色微光的“测灵符”便烙印其上,符文与龙骨接触,竟激起一圈圈细微的能量涟漪。“孔明所言极是。”她美眸紧盯着符文的反应,头也不回地吩咐侍立一旁的格物院精英弟子,“速去备料:昆仑万载冰魄三斤,需至纯至寒;南海鲛人泪十滴,务必取自新月之夜;百年以上雷击木心七段,以桃木为佳。三个时辰内,必须齐备于此!”
周瑜并未多言,他闭目凝神,默默运转体内青龙星髓,那柄与他性命交修的青龙戟魄在识海中发出低沉而渴望的龙吟。他向前一步,伸出右掌,缓缓按在龙骨那最为光滑平整的断面处。甫一接触,青金色的星髓之力便如活物般,自发地顺着龙骨表面那些天然生成的、玄奥无比的纹路蔓延开去,速度虽缓,却坚定无比。“此物……确在呼应我的本源。”周瑜睁开双眼,眸中青芒一闪而逝,“我感应到一种同源的‘开拓’与‘力量’意境,只是更为古老苍茫。炼制之时,炼器炉的方位须按东方青龙七宿的星位布置,并需引动东方苍木之生气持续温养,方能最大限度激发其活性,降低排斥。”
决议既下,整个荆益最高效的机器便开始运转。当夜子时,万籁俱寂,唯有格物院后山那处被重重阵法守护的“天工秘境”依旧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八百名精挑细选、熟知阵道与炼器之法的工匠,按照周天星斗的方位肃然站立,鸦雀无声。秘境中央,矗立着一座高达十丈、形似浑天仪的巨型炼器炉,炉身以五色神土混合星辰铁铸就,表面铭刻着日月星辰、山川湖海的图桉,以及无数细密如蚁的符文,正是月英倾尽心血设计打造的“周天炼器炉”。
月英亲自立于炉前,手中托着那枚已与自身紫微星魄初步融合的神农鼎碎片,鼎中盛放着以多种灵泉仙露调配而成的淬火灵液,散发出沁人心脾的生机。诸葛亮则占据炉左震位,轩辕镜的虚影在他头顶缓缓旋转,洒下道道金光,定住炉周四方空间,防止能量外泄扰动外界。周瑜立于炉右巽位,青龙戟虽未显形,但他周身青金色光华缭绕,精纯的青龙星髓之力已如涓涓细流,注入炉底那开始泛起幽蓝光芒的地火之中。
“吉时已到,开炉!”月英清叱一声,声音穿透轰鸣的地火声。她手掐法诀,之前烙印在龙骨表面的三十六道“测灵符”同时大放光明,与炼器炉壁上的符文产生共鸣。那截沉重的“星舰龙骨”在无形力场的牵引下,缓缓悬浮而起,精准地落入炉心那团被阵法约束、已化为七彩流光的炽热地火之中。
轰!
龙骨入炉的瞬间,整座巨炉发出一声宛如洪荒巨兽苏醒般的低沉轰鸣!炉壁上镶嵌的、按二十八宿方位排列的灵玉仿佛被瞬间点燃,逐一亮起,投射出璀璨的光柱,交织成一张光网将炉体笼罩。地火在三星之力的引导与约束下,不再狂暴,反而变得温顺而灵性,化作一只巨大的、流光溢彩的光茧,将龙骨温柔而又坚定地包裹其中,开始进行初步的温养与能量沟通。星光、火光、符文之光交相辉映,将这“天工秘境”映照得如同神域。一场关乎荆益未来命运的深度解析与炼制,就此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