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水师督造 琴音相和(润色扩充版)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秋。秣陵,长江畔,巨大的船坞连绵数里。
江水奔流,号子震天。月英再次以“黄英”的身份来到江东,此次任务繁重,不仅要督造新一批更适合远洋航行的“海鹘”级战舰,还要根据夷洲(台湾)之战的经验,进一步改良水战器械,尤其是针对接舷战和远程打击的装备。
周瑜早已从孙策处得知了“黄英”即是黄月英的惊人事实。初闻之时,他怔立良久,脑海中闪过与“黄小弟”交往的点点滴滴,那些远超常人的见识、鬼神莫测的手段、甚至阵前败吕布的英姿……最终与那位在会稽雅集上惊才绝艳、清丽如仙的黄月英小姐重合在一起。震惊过后,是豁然开朗,随之而来的,是愈发难以言喻的复杂心绪——敬佩、惊叹、欣赏,以及那份因知其真实身份后,再也无法压抑的、日益滋长的倾慕。
督造事宜繁琐且需保密,两人时常在江边临时搭建的、可俯瞰船坞进展的亭阁中商议。这一日,忙碌至暮色低垂,江风渐凉,水天一色,残阳如血。周瑜命亲卫取来他心爱的焦尾琴,置于亭中石案上。
“终日与斧凿波涛为伴,难得片刻清闲。黄小弟……不,月英小姐,”周瑜看向月英,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纠正,“若不嫌瑜琴艺粗陋,愿献丑一曲,聊解疲乏。”
月英颔首,于他对面坐下:“公瑾兄雅奏,月英洗耳恭听。”
周瑜修长的手指轻抚琴弦,略一凝神,淙淙琴音便流淌而出。初时清越明快,如溪流汇入大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继而旋律转为激昂壮阔,仿佛千帆竞发,乘风破浪,尽显挥斥方遒、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然而,在慷慨激昂的主调之下,细辨之下,却又隐隐缠绕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忧虑与怅惘,如同月下江心的迷雾,挥之不去。
月英凝神静听,她的精神力远超常人,对情绪的感知尤为敏锐。她能清晰地捕捉到周瑜琴声中的雄心,也能体会到那深藏于华丽乐章下的压力与一丝……或许是因她而起的复杂情愫。
待最后一缕琴音消散在江风之中,月英轻声赞叹:“公瑾兄此曲,胸有丘壑,志在四海,令人神往。只是……琴音深处,似有疑虑萦绕,可是为江东未来,或是……另有牵挂?”她问得委婉,却直指核心。
周瑜抚琴的手微微一颤,抬眼望向月英。月色初升,清辉洒在她身上,那张平日里因讨论工事而略显严肃的容颜,此刻在月光下柔和了许多,更显清丽绝俗。他心中一动,那份压抑的情感几乎要脱口而出,但终究还是化作了一声轻叹。
“知音难觅,月英小姐果然懂我。”他不再掩饰,语气中带着几分疲惫与坦诚,“伯符雄心万丈,欲与曹操一争短长,更欲扬帆海外,创不世之功。瑜承伯符信重,委以军事,焉敢不尽心竭力?然曹操势大,北方渐趋一统,其麾下谋臣如雨,猛将如云。我江东虽有长江之险,水师之利,然底蕴终究不及中原深厚,未来之路,步步荆棘。瑜虽自负,亦常感如履薄冰,唯恐一步行差踏错,有负伯符,亦负江东百姓。此为一忧。”
他顿了顿,目光灼灼地看向月英,声音低沉了几分:“再者……小姐惊才绝艳,身负经天纬地之能,却……却与那诸葛孔明有婚约之谊。瑜……每每思及,心中难免怅然。” 他终于还是将这份心思,借着琴音余韵,半明半暗地诉诸于口。
月英心中微震,周瑜的坦诚既在她意料之中,又让她心生感慨。她避开他过于炽热的目光,望向江心月影,缓缓道:“公瑾兄过虑了。曹操虽强,然其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西凉马腾韩遂、汉中张鲁,乃至其麾下骄兵悍将,皆需平衡安抚。且其若南下,水战非其所长,我江东水师历经锤炼,已非昔日吴下阿蒙,更有海外夷洲为策应,并非无抗衡之力。兄之长才,在于临机决断,统筹全局,有兄坐镇,伯符兄如虎添翼,江东必能稳如磐石。至于……”
她略一沉吟,终究还是坦然相对:“至于孔明先生,乃父母之命,亦是……志趣相投之友。月英与公瑾兄,亦是知己,并肩作战,情谊深厚。世间之事,难得圆满,能得公瑾兄如此挚友,月英已深感幸运。前路艰险,愿我二人,仍能如往日般,同心协力,共保江东,亦不负彼此知己之情。”
她的话语清晰而坚定,既肯定了周瑜的能力,安抚了他的忧虑,也明确了她与诸葛亮的关系以及对周瑜“挚友”、“知己”的定位,温柔而果决地划下了界限。
周瑜是何等聪明之人,自然听懂了她的言外之意。心中虽有一丝失落与苦涩,但更多的,却是对月英这份坦诚与智慧的敬佩。她并未矫饰,也未回避,而是以一种更高级的方式,维系了这份珍贵的情谊与合作关系。
他朗声一笑,笑容中带着释然与一如既往的潇洒:“好!好一个‘同心协力,共保江东’!得月英小姐此言,瑜心结已去大半。能得小姐为知己,是瑜之幸事!日后,这水师建设、江东防务,还需小姐多多费心指教!” 他将那份情愫深藏心底,升华为了更为牢固的战友之谊与知己之情。
琴音虽歇,江流不息。两人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一番微妙而坦诚的交流后,进入了一个更加稳定、彼此信任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