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城下,旌旗猎猎,鼓声震天。
自蜀汉援军悄然抵达,东吴的士气仿佛被重新点燃。在周瑜旧部的指挥下,吴军日夜猛攻,终于将被魏军占据的庐江重新夺回。城中百姓夹道欢迎,东吴军旗再次飘扬在城楼之上。
然而,这一切在魏军的营帐中,却并未引起太多波澜。
寻阳与柴桑两城之间,贾诩正凭栏远眺,目光如鹰般锐利。这两座城互为犄角,控扼长江水道,既是防守的壁垒,也是出击的跳板。幕僚们都以为,庐江既失,都督必会下令收复,以振军威。
夏侯承负荆请罪,跪在帐前,沉声说道:“都督,末将先前失策,致使庐江失守。如今东吴虽有蜀汉支援,但根基未稳,请都督准许末将率军夺回庐江,以雪前耻!”
贾诩闻言,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庐江?呵呵……那座城,就还给他们吧。”
夏侯承一怔,几乎以为自己听错。帐中众将也纷纷面露疑惑。
贾诩缓缓起身,走到沙盘前,用手中的木杖在地图上轻点——
“你们看,寻阳与柴桑犹如两扇大门,守住了长江咽喉。庐江虽重要,但我们若在此处与吴军硬拼,只会消耗兵力,而蜀汉的援军却能在后方从容调度。”
他顿了顿,木杖指向长江北岸的一处——
“历阳。”
众将定睛看去,那是一座看似普通的边境小城,与庐江隔江相望。
“此城虽属东吴,但因靠近其腹地,向来守备薄弱。吴军刚收复庐江,必然集中兵力于南岸,历阳一带的防御形同虚设。”
贾诩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我们表面上按兵不动,甚至放出风声,要再次攻打庐江——这便是‘明修栈道’。暗中,却派精锐部队趁夜渡江,突袭历阳!”
夏侯承恍然大悟,抱拳说道:“都督妙计!末将愿率军前往,定将历阳一举拿下!”
“好!”贾诩点头,“但切记,不可惊动南岸吴军。你率五千轻骑,从柴桑秘密东进,沿江北潜行至历阳。沿途若遇吴兵,一律回避。待时机成熟,便发动突袭!”
夏侯承领命而去。帐中诸将仍在回味都督的计策,心中不禁感叹:
这才是真正的用兵之道——弃一城而取全局,以假乱真,暗度陈仓!
三日后,魏军在庐江对岸摆出强攻之势,旌旗蔽日,鼓声动地。吴军果然中计,将主力全部调往南岸布防。
与此同时,夏侯承率领的五千轻骑已悄然抵达历阳城下。夜色如墨,城中守军毫无防备。一声令下,魏军如神兵天降,迅速攻破城门。
当第一缕阳光照进历阳城时,城头已竖起了魏军的旗帜。
消息传到庐江,东吴诸将才惊觉上当,但为时已晚——历阳失守,庐江与东吴腹地的联系被切断,长江北岸的战略主动权落入魏军手中。
而在寻阳的营帐中,贾诩正凭栏远望长江,似乎早已预见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