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的清晨,天色未明,一支精悍的队伍便悄无声息地离开了王庭,如同利剑出鞘,直指西北。赫连决只带了三百近卫精锐,以及巴图等几名核心将领,再加上一个身份特殊的苏念。队伍轻装简从,速度极快,马蹄踏碎黎明前的寂静,卷起一路烟尘。
苏念被安排在一辆加固过的、相对舒适的马车里,这已是赫连决难得的“优待”。饶是如此,连续数日在颠簸崎岖的道路上行进,依旧让她浑身骨头像散了架一般。她强迫自己适应,大部分时间都靠在车窗边,仔细观察着沿途的地形地貌。
越往西北,景色越发荒凉。青翠的草原逐渐被稀稀拉拉的灌木和裸露的黄土取代,天空变得高远,风沙渐起,带着粗粝的质感刮在脸上,干燥而寒冷。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与王庭截然不同的、属于边塞的肃杀与苍茫。
‘这就是边境……’ 苏念看着窗外无垠的荒原和远处隐约的山峦轮廓,内心震撼。这与她笔下任何虚构的场景都不同,这是一种真实的、沉重的、带着铁锈和血气的压迫感。她拿出炭笔和粗糙的纸(一种工匠坊用来记录图样的厚韧草纸),开始勾勒沿途重要的地形特征——山口、水源地、可能适合伏击或设卡的位置。
【宿主,你这职业病犯得真是时候!不过确实有用,这些地形图说不定关键时刻能救命!】088一边说着,一边模拟出咔嚓咔嚓嚼薯片的声音,【就是这风沙也太大了,本系统的虚拟传感器都快被糊住了!】
苏念没理会系统的贫嘴,全神贯注地记录着。她知道,赫连决带她来,绝不只是让她观光的。她的价值,必须体现在这些实实在在的地方。
数日后,队伍抵达了此行的第一站——位于边境前沿的磐石军镇。
军镇依山而建,墙体由巨大的石块垒成,不算高大,却透着一股历经战火洗礼的坚毅和沧桑。守将是一名脸上带着刀疤、眼神锐利如鹰的老将,名叫拓跋野。他率领部下在镇外迎接赫连决,态度恭敬中带着军人特有的硬朗。
进入军镇,气氛更加凝重。士兵们盔甲染尘,眼神警惕,巡逻的队伍步伐整齐,带着一股肃杀之气。镇内设施简陋,除了必要的营房、仓库和工事,几乎看不到任何享乐之物。
赫连决没有休息,直接登上了军镇最高的了望台。苏念作为“随行人员”,也被允许跟在后面。
站在了望台上,视野豁然开朗。远处,是一片更加荒凉、沟壑纵横的戈壁,那是与灰岩部落接壤的缓冲地带,也是冲突最频繁的区域。几条蜿蜒的土路如同伤疤般刻在大地上,连接着几处水源和可能的通道。
“看出什么了?”赫连决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打断了苏念的观察。
苏念收回目光,指向远处一片地势略高、可以俯瞰几条道路交汇点的丘陵:“那里,若设置一处隐蔽的烽燧或者哨卡,配合快马传递,可以将预警时间提前至少半个时辰。”
她又指向另一处看似平坦、却有几条干涸河床交错的地带:“那里地形复杂,易于隐藏小队人马,是设伏的好地方,但也需提防敌人同样利用此地。”
她的分析简洁明了,直指要害,完全是基于军事地理的考量,没有任何花哨。
拓跋野在一旁听着,原本带着几分审视的目光中,渐渐露出了惊讶和一丝认同。他没想到这个看起来柔弱纤细的南夏女子,对军事地形竟有如此敏锐的洞察力。
赫连决没有说话,只是顺着苏念所指的方向看了片刻,眼神深邃。
接下来的几天,赫连决带着苏念巡视了磐石军镇的防御工事、军械库、以及士兵的操练。苏念始终安静地跟在后面,仔细观察,默默记录。
她发现,军镇的防御体系整体还算坚固,但部分细节存在隐患。比如,一些了望塔的视野存在盲区,城墙某些段的垛口设计不合理,不利于防守方反击。军械虽然用了她改进的新箭头,但库存数量有限,且保养状况参差不齐。
在观看士兵操练时,她注意到士兵们的个人勇武毋庸置疑,但小队之间的配合协同,似乎缺乏更高效的战术指挥和信号系统。
这些发现,她都仔细地记录了下来,但没有立刻提出。她在等待合适的时机。
这天下午,赫连决召集拓跋野等军中将领在指挥所议事,商讨近期灰岩部落异常动向的应对之策。苏念依旧侍立在角落。
将领们的意见分为两派。一派以拓跋野为首,主张主动出击,派遣精锐小队深入戈壁,侦查并伺机打击灰岩部落的前哨,以示威慑。另一派则较为保守,认为应当固守防线,加强巡逻,避免在陌生地形与敌人纠缠。
双方争执不下。
赫连决手指敲击着桌面,目光扫过众人,最后,出乎所有人意料地,落在了角落的苏念身上。
“你怎么看?”他忽然问道。
一瞬间,所有将领的目光都聚焦到了苏念身上。有诧异,有不屑,有好奇。
苏念心中微凛,知道这是赫连决给她的又一次考验,也是她展现价值的机会。
她深吸一口气,走上前一步,没有看那些将领,而是面向赫连决,语气平稳地开口:“回大王,奴婢以为,主动出击与固守防御,并非完全对立。”
她顿了顿,组织了一下语言:“或许可以采取‘外松内紧,诱敌深入’之策。”
“外松?”拓跋野皱起眉头。
“是。”苏念点头,“故意示弱,放松某些看似不重要地段的巡逻和戒备,制造防御漏洞的假象。同时,在这些地段后方,预设精锐伏兵,并利用地形布置一些……简单的陷阱,比如绊索、陷坑,或者利用改良的弩箭设置触发式的暗箭。”
她一边说,一边用炭笔在桌上铺开的地图上简单勾勒出几个点:“内紧,则是指核心防线和粮草重地,需加倍戒备,并建立更快速有效的预警和支援机制。比如,设立不同含义的旗语或号角信号,确保一旦遇袭,信息能迅速传递,援军能及时到位。”
她的想法,结合了防守与反击,更注重战术的灵活性和对地形的利用。
将领们听着,有的陷入沉思,有的依旧不以为然。
赫连决看着地图上苏念勾勒出的那些点和线,眼神微动。他发现,这个女人的思维,确实与常人不同,她似乎总能跳出固有的框架,找到一些看似简单却可能行之有效的办法。
“陷阱?暗箭?未免有些小家子气!”一个年轻气盛的将领忍不住嘟囔道。
苏念看向他,目光平静:“将军,战场上,活下去并且赢得胜利,才是最重要的。无论用什么方法。”
那将领被她看得有些讪讪,闭上了嘴。
赫连决沉吟片刻,最终做出了决定:“就按她说的思路,拓跋野,你去安排。伏兵人选要精干,陷阱布置要巧妙,信号传递要确保万无一失。”
“是!”拓跋野抱拳领命,看向苏念的眼神,又多了几分不同。
夜幕降临,边境的风格外凛冽,吹得营帐呼呼作响。
苏念在自己的小帐篷里,就着微弱的油灯光芒,整理着白天的记录和想法。手指因为长时间握笔和受冻,有些僵硬。
帐篷帘子被掀开,一股寒气涌入。
赫连决走了进来。他依旧穿着白日的劲装,似乎刚从外面巡视回来,身上带着夜风的凉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苏念连忙起身行礼。
赫连决摆了摆手,目光落在她摊在简易木桌上的草图和笔记上。他随手拿起一张,上面画着改进旗语信号的示意图,旁边还有细密的注释。
“这些,都是你想的?”他问,声音在狭小的帐篷里显得有些低沉。
“是。”苏念低声应道,“只是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赫连决没说话,一页页翻看着她的笔记。上面不仅有地形分析、防御改进建议,甚至还有一些关于改善士兵冬季被服和饮食的零星想法。
帐篷里很安静,只有灯花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和他翻动纸张的沙沙声。
过了许久,他才放下笔记,抬头看向苏念。跳跃的灯火在他深邃的眼眸中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
“你很好。”他忽然说道,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分量。
苏念愣了一下,抬起头,对上他的目光。
他的眼神不再像平时那样冰冷莫测,而是带着一种复杂的、她看不懂的情绪,像是审视,像是探究,又像是……一种隐晦的认可。
“比本王想的,还要好。”他补充道,向前走了一步。
高大的身影瞬间带来了强烈的压迫感,帐篷内的空间仿佛都变得逼仄起来。
苏念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脊背抵住了冰冷的帐篷壁。
赫连决伸出手,没有碰她,而是拿起了她放在旁边的那盒伤药,指尖摩挲着冰凉的盒盖。
“手,好了吗?”他问,目光落在她依旧有些红肿的手指上。
苏念心脏莫名地加快了跳动,有些无措地点了点头:“好……好多了,谢大王关心。”
赫连决看着她微微泛红的脸颊和闪烁的眼神,嘴角似乎几不可查地勾了一下,但那弧度很快消失。
他将药盒放回原处,深深地看了她一眼,没再说什么,转身掀开帘子,消失在寒冷的夜色中。
帐篷里恢复了寂静,只剩下苏念一个人,和他留下的、那若有若无的、属于他的冰冷而强悍的气息。
她靠在帐篷壁上,缓缓滑坐下来,手指无意识地抚过那盒伤药,心绪纷乱如麻。
他刚才的眼神……是什么意思?
而与此同时,在军镇外那片漆黑的戈壁中,几道如同鬼魅般的身影,正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无声息地向着磐石军镇的方向潜行而来。他们的目标明确,行动敏捷,眼中闪烁着嗜血而狂热的光芒。
风声中,似乎传来了兵器轻微碰撞的铿锵声,以及压抑的、如同野兽般的喘息。
(第108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