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能确定真假,但整个香江社团都默认了一件事——刘照天,是个碰不得的 桶。
可脚下的李主任,又像是一只会下金蛋的鸡。这门生意,足够社团稳稳赚上十几年。
耀哥心一横,决定试探刘照天的态度。
他脸上立刻堆满歉意,凑近说道:“刘生,能否请您高抬贵手?这人对我们还有用。只要您肯放人,社团欠您一个人情。”
见刘照天面色不改,他又压低声音加码:“只要您把他交给我,我个人再给您两百万,当作辛苦费。”
刘照天静静看着眼前这个斯文的中年男人,没有说话。
刘照天摇了摇头,语气坚定地说:“耀哥,钱我也喜欢,可要是我私自放人,这里人多口杂,万一传出去,上面我怎么交代?”
耀哥还以为刘照天是嫌钱少,正要再开口,刘照天直接就打断了他:“你要是想从他身上弄钱,随便审,只要不死人,我不插手。要是冲着他走私蔬菜水果的渠道来的,我劝你趁早收手。”
他压低声音,凑近说道:“我跟你透个风,内地下一步就要推粤港澳的‘菜篮子工程’,往后香江的蔬菜,都会由内地低价供应。你们社团再做这行,也没什么优势了。”
这可不是刘照天随口乱讲,他已经打算马上向上头提议,推动内地的生活物资往香江倾斜。现在香江物价高,只要倾销成功,至少能把价格压下去三分之一。就算这个价,内地照样赚得不少。而且,香江人吃上便宜的蔬菜水果,自然会念着点儿好,这也算是件一举两得的事。
耀哥听完这番话,再看刘照天一脸笃定的表情,知道他不是在骗人。这趟也不算白来,至少得了这个消息。
他低头看了眼还死死抱着他裤腿的李主任,对手下吩咐:“拉开。”可李主任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怎么也不肯松手。最后,只能把人打晕才拽开。
他们抓李主任,原本是想打听他在内地的渠道。至于传说中他藏了什么宝藏,没几个人当真——毕竟只是传说。李主任那点私产,耀哥虽然眼馋,但现场这么多人盯着,他也不能独吞,只能交到社团公账上,最后分到自己手里的也没多少。为这点钱得罪刘照天,不值当。
他和刘照天又寒暄几句,就带人离开了。
刘照天看着地上还昏迷着的李主任和那几个保镖,掏出手 了两个电话,简单交代几句,就坐在椅子上等着。
没过多久,两辆面包车开过来,车上下来几个人,和刘照天确认情况后,就把李主任和保镖全都抬上了车。车子来得快,去得也快,只留下一阵烟尘,渐渐远去。
围观的人渐渐散开,几个女人也从老板屋里走了出来。
看到几个女人都盯着自己,脸带探究,刘照天竖起食指放在唇边,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她们便不再多问。
店老板在他们身后收拾被掀翻的桌椅,嘴里不停数落那些小混混的不是。
“保护费交了一分不少,还天天上门闹事。”他叹气,“桌椅都坏了,我们一家老小全指望这店过活啊。”
刘照天看他一边收拾,一边偷偷往自己这边瞄,心里明白,这些话就是故意说给他听的,就差直接开口要他赔这些损坏的桌椅。
想到刚才店老板帮忙把他家里的女眷都带进屋里,加上东西也确实是自己弄坏的,刘照天便从口袋里掏出一千块钱,递了过去。
店老板倒是个实在人,连推辞都没有,直接收下钱,小心地揣进腰包。脸上原本的不忿瞬间一扫而空,胖乎乎的脸上又挂起乐呵呵的笑容。
真是变脸比翻书还快。
他笑呵呵地说:“刘生,我一早就认出您了,多谢您慷慨。祝您今后步步高升,官运亨通。”
三个女人看着刘照天哭笑不得的表情,也忍不住笑起来。两个小丫头也跟着说:“爸爸,我们也祝你步步高升!”
刘照天无奈,一手一个将两个孩子抱起来,大步往家走。
他抱着孩子走在最前面,何雨水跟在后面,于莉和于海棠则落在最后。
刘照天注意到于莉和于海棠情绪不太高,但他没说什么。
这时,何雨水轻声问道:“刚才那人……是李主任吗?”
“是。”
“他这些年,一直躲在香江?”
“可能吧。”
“他会被遣返回去吗?”
刘照天郑重地点头。几个女人便不再说话。
刘照天知道,于莉和于海棠与李主任有远亲关系。当年李主任在位时,也曾帮过她们。两人现在有些情绪,也情有可原。
快到家门口时,于海棠才轻声问:“那他……会被枪毙吗?”
刘照天收起往日的嬉皮笑脸,认真答道:“多半会的。”
于海棠心里早有准备,听见这话身子仍是微微一震。
于莉父母与李主任交情不深,来往不多。虽说李主任曾帮过些小忙,但情分实在浅淡。
于海棠却不同。当年她一毕业就能进宣传科当播音员,全凭李主任一手安排。那时想直接进厂工作可不容易,李主任肯这样出力,足见两家关系匪浅。
因此听到李主任的结局,于海棠心里不是滋味也在情理之中。
刘照天没有再劝。这种事只能靠她自己慢慢想通。
李主任或许帮过她,可被他祸害的人更多,实在死不足惜。
回到家,刘照天立即给驻港领导去了电话,简要汇报了粤港澳菜篮子工程的设想。
领导一听,当即让他挂断电话——许多机密事宜不便在电话里谈论。这也凸显了通讯行业的重要性。
来到办公室,刘照天详细汇报了当日情况,先是李主任经营的生意,接着重点阐述了菜篮子工程的重要性和可持续性。
领导听罢陷入沉思。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
其实不只刘照天看到这个机遇,先前也有人提过类似建议,但都被香江某部门直接否决了。
领导开门见山:“这事不好办。以前有议员提案过,都没通过。”说着看向刘照天,带着探究的语气:“照天啊,你是不是有什么想法?”
刘照天沉吟道:“菜篮子工程切实关系到香江百姓的切身利益。我们既然从群众中来,现在更要深入到群众中去。”
话不必说透,领导已然会意。
不出几日,几家茶餐厅和便利店就传出消息:内地打算供应香江蔬菜,价格竟能比现在便宜一半!
这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
不仅寻常百姓议论纷纷,许多富商和香江高层也都知晓了。消息来源很快查明——社团里几乎没有秘密。刘照天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被演绎成各种虽然说法各异,但其中两个要点始终没变:一是他阴险狠辣的形象,二是这个惠及民生的菜篮子工程。
香江高层召开会议,商讨内地提出的菜篮子工程,丰汇的沈璧也列席了这次会议。
这其实已是旧话重提。几年前曾有议员提过同样的议题,当时就被否决了。
但这次截然不同,这次是从下而上推动的。
若内地成功实施这项工程,不仅仅关乎经济的收益。
更是一场涉及民生问题的拉锯战。
沈璧不禁暗自感叹:这个刘照天真是不消停,五天一小事,十天一大事。
华信已在香江经营数年,也没刘照天一个人惹出的 多。
但他们不得不谨慎应对。
因目前没有议员正式提案,这件事仍如空中楼阁。
他们打算先压住民众的情绪。
待过几日再有议员提出这项议案,只需继续否决即可。
绝不能任民众与议员相互呼应。
次日,各报章版面上纷纷出现明里暗里针对菜篮子工程的澄清报道。
刘照天看到新闻,也不由感叹对方出手迅速。
中午时分,便传出刘照天将于晚上召开记者会的消息。
不仅电视台、广播电台缺席,各大报也未派人参加刘照天的发布会。
本来明报有意派人前来,也被刘照天婉拒。
如果让查先生旗下的明报出席,无疑等于公开站队。
一旦提前表明立场,明报日后发展必会遭到反对派的打压,极为不利。
况且他并不太在意那些大报的态度。
刘照天提出的菜篮子工程,受益最大的是低收入群体,因为他们大部分工资都花在食物上。
这些人平时看的也不是那些经济报、成报、信报之类的大报。
普通百姓把报纸当作娱乐,更爱看些花边新闻或奇闻异事的小报,并不指望从报纸上学到什么。
所以当刘照天看到现场来了许多小报记者,心里十分高兴。
这些小报自然不会错过刘照天的记者会。
上次他在电视台的直播讲话,直接引发香江股市大跌。他们知道,刘照天就是流量密码。
他们都期待刘照天能再次语出惊人,这样报纸销量不愁,奖金也不愁了。
工作人员宣布发布会开始,嘈杂的会场渐渐安静下来。
刘照天对着话筒清晰地说道:“菜篮子工程确实存在。”
场下的记者们纷纷屏息,等待他接下来的发言。
然而紧接着,工作人员宣布:“接下来进入记者提问环节。”
全场媒体一时愣住,望着台上的刘照天。
他们参与过众多发布会,却从未见过如此简短的讲话。
安静的会场渐渐响起议论声,人们交头接耳,低声交谈。
刘照天看着有些混乱的场面,轻轻拍了拍话筒。
待众人注意力集中过来,他开口道:“请大家保持秩序,每位都有提问机会。”
随即,他指向一位举手的记者。
那名记者问道:“刘照天先生,您的发布会仅有一句话,是否因为您在内地从未举办过发布会?”
刘照天看向提问者,虽不确定其立场,但心知对方意在挑衅。
他反问:“你们老板开会时,你是否也希望会议早点结束?”
这话道出许多打工人的心声,台下顿时一片安静。
刘照天接着说道:
“我必须承认,此前确实没有开过发布会,因为内地并没有那些胡乱报道、罔顾事实的媒体。
“内地媒体始终秉持职业操守,确保每一条新闻真实可信,因此无需我再通过发布会进行澄清。”
记者紧追不舍:“那你们是否接受媒体监督?”
刘照天语气略带不屑:“我们随时都能买到平价蔬菜,而香江百姓想买到便宜蔬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