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抱着一摞文件走进办公室时,李泽岚正对着墙上的张北县土地利用规划图出神。阳光透过窗户,在地图上“城东片区”的色块上投下亮斑,那里交错标注着“集体建设用地”与“耕地”,像一道卡在产业发展路上的坎。
“李书记,这是招商局刚汇总的《配套企业落地需求清单》,12家企业里,8家明确要求靠近高速口和现有产业园,城东那片地是唯一符合条件的选址。”周明把清单放在桌上,指尖在地图上点了点,“但问题棘手——这片地涉及东旺、南河、西坡三个村,还有200亩在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边缘,按往年流程,省厅审批至少要三个月,可京华食品年底就要试生产,配套跟不上,整条产业链都得卡壳。”
李泽岚转过身,拿起清单翻到“用地面积”一栏,眉头越皱越紧:“包装厂要30亩,冷链仓储要50亩,物流分拣站要40亩,加起来120亩,再算上道路和配套设施,至少需要200亩。城东那片地刚好280亩,位置、面积都合适,不能放弃。”他顿了顿,抬头看向周明,“你马上通知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招商局,三天内把材料备齐——土地现状调查报告要标清每块地的性质和权属,产业规划报告要说明配套企业和莜麦深加工的关联,就业测算表要算准能带动多少村民增收,尤其是三个村的集体收益预期,必须写实。”
周明刚走,自然资源局局长高明就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耕地补划初步方案》:“李书记,城东那200亩储备区耕地,我们初步计划在西河镇复垦300亩废弃坑塘,那边土壤条件好,复垦后能达到耕地质量标准,还能多补100亩,符合‘占补平衡’要求。”
“坑塘的位置在哪?土壤检测做了吗?”李泽岚接过方案,翻到卫星图页面,“离村庄太远不行,后期耕种不方便;土壤肥力不够也不行,得保证复垦的是‘优质耕地’。”
“就在西河镇莜麦种植基地旁边,离东旺村只有5公里,村民能就近耕种。土壤检测已经做了,有机质含量1.8%,比城东地块还高0.3个百分点,省农科院的专家说,种莜麦亩产能到800斤。”高明补充道,“我们还跟村里沟通过,复垦后归村集体统一管理,按户分包,村民们都同意。”
李泽岚点点头:“补划方案要尽快细化,附上专家检测报告和村民签字确认书,这是说服省厅的关键。明天一早,你跟我去城东地块和西河镇,实地看看情况。”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李泽岚就带着高明和周明出发了。第一站是城东地块,秋收刚过,地里的玉米秸秆还没清理,几位村民正蹲在田埂上抽烟,看到警车开过来,纷纷站起身围了过来。
“李书记,听说要把咱这地改成工厂?”东旺村村民张老汉攥着烟袋杆,语气里满是不安,“咱祖祖辈辈靠种地吃饭,没了地,以后咋生活?孙子还在上大学,学费全靠这几亩地呢。”
旁边几位村民也跟着附和:“就是啊,工厂要是开不长久,咱岂不是两头空?”“补偿款够不够养老啊?”
李泽岚蹲下身,接过张老汉递来的烟,却没点燃,只是放在鼻尖闻了闻:“张大爷,您先别急,咱慢慢说。您家儿子是不是在京华食品的工地上干活?一天200块,一个月6000块,比种玉米强吧?”
张老汉愣了愣,点头说:“是强,但那是临时工,工地完了咋办?”
“所以要建配套厂啊。”李泽岚指着远处的产业园方向,“包装厂、物流园建起来,需要的工人比京华还多,您儿子要是愿意,能去当技术工,一个月3500起,还交社保,比临时工稳定。土地补偿按省定最高标准,一亩地2.8万,比去年多补2000块,而且村里能留10%的集体用地建商铺,租金分给大家,这是长久饭票,比种庄稼稳当。”
他从车里拿出耕地补划方案,翻开卫星图:“您看,西河镇那300亩坑塘,复垦后种莜麦,亩产比咱这地还高,村里已经跟我们签了协议,优先分给咱三个村的村民,您要是还想种地,到时候可以去领地块。”
村民们凑过来看方案,脸上的顾虑渐渐消散。张老汉把烟袋杆往腰里一别:“李书记,咱信您。您是真心为咱老百姓办事,只要能让娃们在家门口有正经工作,能让咱养老有保障,地转了就转了。”
离开城东地块,一行人又去了西河镇复垦现场。十几台挖掘机正在平整土地,工人们忙着清理坑里的淤泥,旁边堆着几堆有机肥。农业农村局的技术员看到李泽岚,赶紧跑过来汇报:“李书记,这片坑塘以前是采石场,后来废弃了,我们已经清理了1.2万立方米淤泥,下一步要铺设灌溉管道,施有机肥改良土壤,预计一个月内能完成复垦。”
李泽岚走到坑边,抓起一把土,在手心里搓了搓:“土壤改良要彻底,不能只做表面功夫,省厅要是派人来检查,得经得起看、经得起查。”他又叮嘱高明,“复垦过程要拍视频存档,每一步都要有记录,以后跟省厅汇报时,也好有依据。”
三天后,材料准时汇总到县委办。李泽岚坐在办公室里,逐页翻看——土地现状调查报告里,每块地的坐标、权属、性质都标注得清清楚楚;产业规划报告里,详细说明了配套企业如何与京华食品联动,比如包装厂生产的莜麦产品包装盒,能直接运到京华车间,减少运输成本;就业测算表显示,12家配套企业投产后,能带动2100人就业,其中贫困人口320人,三个村的集体年收入能从平均5万元增长到50万元。
“材料准备得不错,但还少点‘温度’。”李泽岚把材料推给周明,“你让招商局去拍几个短视频,把村民们对土地转用的期待、复垦现场的情况、京华食品的建设进度拍下来,开会时放给省厅的领导看,比干巴巴的文字更有说服力。”
周明刚走,李泽岚就拿起电话,给省自然资源厅耕保处的周志国处长打了过去。周志国是张北老乡,早年在西河镇插过队,对农村情况熟,两人私交不错。
“志国兄,忙吗?我是泽岚。”李泽岚的语气带着几分熟稔。
“泽岚啊,有日子没联系了,啥事?”周志国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带着笑意。
“想跟您汇报个事,张北现在发展莜麦深加工产业,配套企业需要用地,想申请把城东那片集体建设用地转成工业用地,下周想去省厅拜访您,跟您详细说说情况。”李泽岚开门见山。
周志国沉默了几秒,语气变得严肃:“泽岚,不是我不给你面子,今年全省耕地保护任务重,厅里刚下了通知,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的土地转用,审批标准比往年严三倍,材料要是不扎实,我也帮不了你。这样,你下周一把材料送过来,我先看看,有问题提前改。”
“好,谢谢您,志国兄。我们一定把材料准备扎实。”挂了电话,李泽岚松了口气,至少周志国愿意先看材料,这就是好开头。
出发去省厅的前一天,李泽岚又去了一趟城东地块。村民们正在清理玉米秸秆,看到他来,纷纷围过来打招呼。张老汉笑着说:“李书记,俺儿子已经报名去包装厂上班了,就等您把地批下来,厂子开工呢。”
李泽岚拍了拍张老汉的肩膀:“放心,我们一定尽力,不会让大家失望。”
周日晚上,李泽岚把材料和短视频反复检查了几遍,确认没问题后,才放进公文包。周明在旁边说:“李书记,要不要跟赵书记打个招呼,让他跟省厅的领导通个气?”
“不用。”李泽岚摇头,“咱们靠材料和诚意说话,不能总靠打招呼。要是材料不过关,打招呼也没用;要是材料过关,不用打招呼也能批。”
周一清晨,天还没亮,李泽岚就带着高明和周明出发了。车子驶上高速,李泽岚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农田,心里默默梳理着汇报思路——先讲张北莜麦产业的发展现状,再讲配套企业的重要性,最后讲耕地补划和村民安置措施,重点突出“产业需求实、民生保障实、发展规划实”。
三个小时后,车子到达省厅大楼。周志国的秘书已经在门口等了,接过材料后,说:“周处长正在开短会,让你们在接待室等半小时。”
接待室里,李泽岚没闲着,反复翻看材料里的关键数据,把可能被问到的问题都列出来,旁边标注回答要点。比如“为什么一定要选城东地块”,回答要点是“靠近高速口、基础设施完善、能与现有产业园联动”;比如“村民安置如何保障”,回答要点是“补偿标准高、社保全覆盖、优先安排就业”。
“泽岚书记,周处长散会了,请您过去。”秘书推门进来时,李泽岚正把问题清单折好,放进公文包。
周志国的办公室不大,墙上挂着一幅《河北省耕地保护规划图》,桌上堆着几摞厚厚的文件。看到李泽岚进来,他站起身,笑着伸出手:“泽岚,坐,喝茶。”
两人坐下后,周志国没绕圈子,直接拿起材料翻看起来。他看得很仔细,时不时在纸上画圈、标注。看到“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的标注时,他眉头皱了起来:“泽岚,这片地的问题就在这,今年厅里对储备区的土地卡得特别严,主要是怕各地借‘产业发展’的名义,违规占用耕地。你们的补划方案虽然看起来可行,但还需要省农科院出具正式的质量验收报告,光有初步检测不行。”
“我们已经联系了省农科院,他们下周就会去西河镇实地检测,验收报告很快就能出来。”李泽岚赶紧补充,“而且我们还制定了《耕地后期管护方案》,明确村里要安排专人负责耕种,确保补划的耕地不抛荒、不闲置。”
周志国点点头,又翻到“村民安置”部分:“补偿标准和社保措施都不错,但技能培训计划太笼统了,‘开展相关培训’是什么培训?培训多少人?培训后如何对接就业?这些都要写细,不然厅里会担心村民‘失地又失业’。”
“我们回去就细化培训计划,针对包装技术、物流管理、设备维修等岗位,开展定向培训,培训后直接推荐到配套企业上班,确保有劳动能力的村民都能就业。”李泽岚拿出笔记本,把周志国的意见一一记下。
周志国放下材料,看着李泽岚:“泽岚,我知道你想为张北干实事,我也是张北人,希望家乡能发展好。但省厅的规矩不能破,材料必须扎实、细致,不能有任何漏洞。下周三厅里有个土地利用协调会,各地市都会报用地需求,你们把材料完善好,到时候我帮你争取个发言机会,能不能成,就看你们的准备够不够充分了。”
“谢谢您,志国兄。我们一定把材料完善好,不辜负您的期望。”李泽岚站起身,紧紧握住周志国的手。
走出省厅大楼,高明有些沮丧:“李书记,这难度也太大了,补划报告、细化培训计划,还要赶在周三前完成,时间太紧了。”
“时间紧也要完成。”李泽岚语气坚定,“城东地块对张北的莜麦产业太重要了,放弃了,我们就错失了发展机遇。回去后,你负责联系省农科院,尽快拿到验收报告;周明负责督促人社局,细化培训计划;我来协调招商局,完善企业的投产承诺。咱们分工合作,一定能赶在周三前把材料准备好。”
坐在返程的车上,李泽岚拿出手机给赵振邦打了个电话,汇报了去省厅的情况。赵振邦在电话里说:“泽岚,土地问题是发展的关键,不能怕麻烦,要主动对接、耐心沟通。我会跟省厅的同志提一下张北的情况,但最终还是要靠你们的材料和诚意。记住,发展产业要脚踏实地,不能急功近利,把民生保障好,把生态保护好,才能让发展走得更远。”
挂了电话,李泽岚闭上眼睛,脑子里开始梳理下一步的工作——联系省农科院、细化培训计划、完善投产承诺,每一项都要明确责任人、时间节点,确保按时完成。他知道,接下来的两天,又是一场硬仗,但为了张北的发展,为了老百姓的好日子,再苦再累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