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林县脱贫摘帽的喜悦,如同秋日暖阳,温暖而持久地笼罩着这片土地。街头巷尾,人们谈论的不再是生活的困顿,而是未来的打算;田间地头,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的是对好光景的笃定和憧憬。这份沉甸甸的捷报,是对过去数年艰辛付出的最好犒赏,也为英林翻开了一页崭新的篇章。
然而,对于周惟清、姜南星和英林县的决策者们来说,喜悦过后,是更深沉的思考。摘帽不是终点,如何巩固这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如何防止返贫,如何让英林的发展驶入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轨道,如何实现从“脱贫”到“振兴”的跃升,成为了摆在他们面前更复杂、更长期的课题。
县政府会议室里,气氛虽然不像迎检前那般紧绷,却依然严肃认真。周惟清主持召开了脱贫摘帽后的第一次县政府常务会议,议题就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同志们,”周惟清开门见山,声音沉稳,“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值得庆贺,但绝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中央反复强调,要设立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我们英林而言,这意味着工作重心要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一个全新的考场,考卷更难,标准更高。”
他目光扫过在座的各位副县长和部门负责人:“当前,我们要重点抓好几件事:一是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及时发现、快速响应、精准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二是持续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这是根本之策。三是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改善人居环境。四是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提升乡风文明水平。五是…… ”
他条分缕析,将宏观政策与英林实际紧密结合,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参会人员纷纷点头,认真记录。
会议结束时,周惟清特别强调:“各部门要尽快拿出本领域衔接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要务实管用,不能空泛。发改局要牵头做好全县的总体规划。”
随着工作重心的转移和机构职能的优化,县里决定进一步加强特色产业发展中心的力量,并将其明确为统筹推进全县乡村产业振兴的核心参谋和执行机构之一。相应的,中心负责人的担子也更重了。
一天下午,何明辉书记和周惟清县长一同找姜南星谈话。
在小会议室内,何明辉笑容温和,带着长辈的赞许:“南星同志,这几年,你在特色产业发展中心的工作,成绩有目共睹。从阳光绿谷到瑞康药业到牡丹园,从‘英林丹华’到各个合作社的培育,你展现了出色的专业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和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为中心的发展,为英林的产业扶贫,立下了汗马功劳。”
周惟清坐在一旁,看着姜南星,目光中是纯粹的欣赏与公事公办的严肃:“经过县委慎重考虑,决定由你担任特色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职务。这不是简单的升职,而是压担子。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也是难点。中心需要承担起更重要的规划、指导、协调和服务的职能。希望你能够不负众望,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发扬优势,勇于创新,为英林的乡村产业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姜南星听着两位领导的话,心情有些激动,但更多的是感到肩头沉甸甸的责任。她深吸一口气,挺直脊背,目光坚定地看向何明辉和周惟清:“何书记,周县长,感谢组织的信任和培养。我深知这个岗位的责任重大。我一定加强学习,尽快熟悉新的职责要求,团结带领中心全体同志,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推动英林乡村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绝不辜负组织的期望!”
她的表态简洁有力,没有过多的豪言壮语,却透着真诚与决心。
何明辉满意地点点头:“好,要的就是这个态度。大胆去干,县委是你坚强的后盾。”
周惟清也微微颔首,语气缓和了些:“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及时汇报,大家一起研究解决。”
谈话结束后,姜南星走出会议室,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姜科长”到“姜主任”,不仅仅是称呼的改变,更是责任和期待的叠加。
晚上回到小家,周惟清已经先回来了,正在厨房简单准备着晚餐。听到开门声,他探出头,看着脱下外套、神色间带着一丝疲惫又有些兴奋的姜南星,了然地问:“谈完话了?”
“嗯。”姜南星走到厨房门口,靠在门框上,看着他忙碌的背影,心里有种奇妙的安定感,“周县长下午给我布置任务的时候,可真严肃。”
周惟清手下切菜的动作没停,头也不回,声音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公是公,私是私。在办公室,我是县长,你是姜主任。在家里嘛……”他顿了顿,转过头,眼底带着暖意,“你是领导。姜主任,晚上想吃什么?小的给您做。”
姜南星被他逗笑,走过去,从后面轻轻抱住他的腰,把脸贴在他宽阔的背上,感受着那份踏实:“吃什么都可以。就是觉得……担子更重了。以前只管带着团队冲锋陷阵,做好具体的项目就行。现在要统筹规划,要考虑得更全面,感觉……有点忐忑。”
周惟清放下刀,擦擦手,转过身将她拥入怀中,下巴蹭了蹭她的发顶,声音低沉而充满信任:“别怕。你的能力,我清楚,何书记清楚,大家都清楚。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中心团队,有夏局长他们分管领导,还有……我。大胆去干,拿出你当初搞阳光绿谷、打造‘英林丹华’品牌的魄力和智慧来。”
“嗯。”姜南星在他怀里点点头,汲取着力量,“我会的。就是以后……周县长要多指点,多批评。”
“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姜主任。”周惟清轻笑,在她额头落下一吻。
姜南星正式上任特色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王勇、徐进、曾欢、许笑笑等骨干,再次深入乡镇、村庄和龙头企业,开展新一轮、更深入、更全面的调研。这次调研的重点,不再是单纯的带贫效果,而是产业的可持续性、市场竞争力、产业链延伸、与村集体和农户的利益联结稳固性等更深层次的问题。
在阳光绿谷,她和技术员、合作的农户交流。
“咱们的果蔬品质是上去了,但冷链物流成本还是偏高,影响了向外拓展市场的半径。另外,品种是不是可以更丰富一些,错季上市,避免集中上市的价格风险?”她一边查看智能控制系统的数据,一边询问。
许笑笑补充道:“主任,我们最近也在尝试引进一些适合本地气候的新品种,正在试验阶段。”
姜南星赞许道:“好!就是要不断创新。物流的问题,我们回去研究一下,看看能不能争取一些政策支持,或者引入专业的冷链物流公司合作。”
在瑞康药业,她和企业负责人、刘家坳的村支书一起,探讨如何进一步稳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如何在保障企业合理利润的同时,确保农户能够持续稳定增收,并参与到产业链的更多环节中去。
她还专门拜访了叶天,了解茶产业的现状和困境,探讨“天叶茶业”如何与县里的旅游规划更好地结合。
一圈调研下来,姜南星的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心中对英林乡村产业的现状、优势和短板有了更清晰、更立体的认识。她意识到,过去的产业扶贫,解决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问题,但未来要实现“从优到强”、“从强到久”,还面临着科技创新、品牌提升、产业链完善、市场主体培育、风险防范等多方面的挑战。
调研结束后,姜南星闭门数日,带领中心团队,结合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精神,以及周惟清在多次会议上提出的要求,着手起草《英林县乡村产业振兴五年行动计划(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