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蔡奶奶很高兴的笑着:“精气神不一样了,看着显年轻。”
尹春娇把东西拿出来,直接将那一瓶梨子罐头的盖子部位对着桌角从上往下刮了几下后一使劲儿就打开了。
“来,罐头,现在吃几块,下午吃几块,今天就要吃完,这杯子可以喝水。”
蔡大娘瞪她:“你这是做什么?挣几个钱你就花几个钱,一点也不知道省着点,这么好的东西给我这快要死的老婆子吃那不是浪费了吗。”
尹春娇:“都快要死了还没吃过罐头不觉得遗憾吗?”
蔡大娘不说话了。
尹春娇去她家厨房,拿了一根筷子,先让她喝汤。
蔡大娘不肯。
“很甜的,喝一口。开都开了,别想着留给你儿孙吃,他们还小,以后想吃有的是机会。”
说着把瓶子往她嘴边凑。
蔡大娘没办法,只好喝了一口。
那甜汪汪的糖水顺着喉咙一直甜到了她的心坎坎里。
“甜吧?”尹春娇笑着道。
蔡大娘使劲儿点头,还伸出舌头舔舔嘴唇上的水,也甜得很。
尹春娇拿着筷子一戳弄了一块梨子出来:“慢慢吃。”
蔡大娘就剩下一颗半的牙了,吃东西全靠煮的稀烂用牙床慢慢抿着吃。
罐头梨子虽然也还有点硬,但慢慢抿也能碎。
“行了,您慢慢吃,我先回去,下午再来看你。”说着又把那几个馒头放桌上:“别都给孙子孙女吃,你自己最少也要吃一颗。别浪费了我的一番心意。”
蔡奶奶揉了揉眼睛:“行行行,不辜负你的心意,我都给吃了。”
“那最好。”尹春娇笑着离开了蔡奶奶家。
她回来的时候周济民已经回来了,正坐在凉席上陪女儿玩。
没看到王秀秀。
周济民道:“秀秀去镇上割肉去了,不知道您今天回来。”
人都已经走了,尹春娇也不好叫周济民去追。
脱了鞋袜也坐在了凉席上。
她也不费话,直接说出猪蹄:“老二,我这次回来是要把我跟老三的户口迁走的。户口不迁走,我跟老三在县里就没粮食吃。”
周济民点头:“嗯,那就迁。”
“这是你们周家的宅子,不能给了别人,老三还要读书,户口也肯定要跟着我走。”
“我的意思是,让你来当周家的这个户主。反正也已经分家了,这个房子,以后也也留给你们。”
“妈……”周济民赶紧道:“您户口虽然迁走了,但这里永远是您的家,您才是家里的主心骨。”
“不说那些虚的。”尹春娇道:“秀秀毕业后最差也会分到镇里工作,那也是城镇户口,你让桃桃跟着她的户口走,你自己的户口就留在村子里。”
周济民点头:“那肯定的。”
他那工作也不给安排户口的,等秀秀毕业了,他肯定也要跟着离开的。
“你回头跟秀秀商量商量,要是还想要孩子,最好在她快毕业的时候再怀一胎。”
尹春娇看过一个视频,父母同时生病,三四十岁的独生子也没结婚,不得不辞掉工作照顾父母,一个人推着一个轮椅还要拉着一个轮椅。
那画面太让人难受了,所以她觉得既然要孩子了,那就最少两个。
“妈,您是有什么消息吗?”周济民问。
尹春娇:“也算不上什么消息了,计划生育早就要求干部或者工人家庭只许一个孩子,要想多生,那就保不住工作。现在很多干部和工人家庭已经不允许生二胎或者三胎了。
再过两年,估计所有普通老百姓也要遵守计划生育的规则了。等秀秀毕业安排了工作那时候你们再想要孩子就不被允许了。”
“你回来跟秀秀商量商量,要是愿意,你们就在分配工作之前生个,要是不想生那就无所谓,不管想不想生,回头你都去医院做结扎。”
周济民:“什么结扎?”
尹春娇:“结完扎以后很大概率就不会再弄出孩子了。男人结扎比女人简单,危害也小很多,你要是疼媳妇,你就去结扎,除了不能让你生孩子,其他都不影响。”
周济民老脸一红,赶紧点头。
他们一家三口天天都住在一起,虽然累的很,但都是年轻人,还是有需求的。
不过城里有计生用品,至今也没弄出什么问题来。
“要说的就是这两件事。户头这房子就落在你名下。”
“那大哥……”周济民道:“大哥要是回来怎么办?他才是长子。”
“他回来也不影响我决定把房子给你的事。”尹春娇道:“你爸的关系给他用了,他不亏,只要不去前线,就不用担心他。”
“老三以后跟着我,能念书就让他念。念不进去,我也想办法送他去部队,未来也不会差。就只有你,夹在中间,什么好处也没落到,还受了不少委屈。”
“以前我糊涂,想着指望你大哥,老三又小,自然偏疼了点,就把你给忽略了,这些年,最对不起的就是你,还有你媳妇。”
周济民本来还没什么感觉,但尹春娇最后一句话说出来后,周济民瞬间眼眶就红了。
原来妈妈不是不知道,她都知道啊。
周济民:“妈。你没有对不起我,要不是你,我们三兄弟也不能长大,以前没有孩子,不懂得做父母的心,如今我自己也是父亲了,很多以前想不明白的问题现在都想明白了。”
“妈,是我们没出息,让你还要自己挣钱养活自己。”说着周济民的声音都哽咽了。
“有工作多好啊。”尹春娇拍拍他的胳膊:“我现在也是一个月拿五十块工资的人了。”
周济民惊讶:“这么多?“
“嗯,以后不用给我们寄钱,那点钱你存着,等秀秀分配好了工作,你就用这钱看能不能做点小买卖。”
学校门口开文具店,做快餐店等等,未来四十年都是非常好的行业。
周济民:“我跟秀秀也这么想着呢,N省那边已经有人做小生意了。”
看,城里人已经大胆尝试了,只有小地方的人消息不灵通,还在墨守成规。
当然,也有极个别的个人眼光独到,早早就出去闯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