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丛云”的毁灭性能量束,如同神话中斩裂天空的巨剑,以近乎光速跨越数十万公里的虚空,直刺“赤龙号”的心脏。舰桥内,刺耳的终极警报撕裂空气,倒计时数字无情地跳动:10、9、8……
死亡的气息笼罩着每一个人。面对这种超越常规舰炮对决的跨轨道打击,即便是“赤龙号”这样的巨舰,也显得如此脆弱。
然而,就在这绝对的毁灭即将降临的瞬间,一道看不见的防线,在地球同步轨道上悄然展开。
这道防线,并非由钢铁和护盾构成,而是由信息、概率和超越光速的关联所编织——那是中国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网络。
在“天丛云”平台开始聚能的初期,其释放的微弱但特殊的引力波和空间扰动,就已经被高灵敏度的“墨子号”网络所捕获。分布在不同轨道的数十颗“墨子”卫星,其核心的量子纠缠源瞬间被激活,形成了一个覆盖全球的、实时同步的感知与计算矩阵。
北京,深空操控中心。
大厅内一片寂静,只有量子计算机散热系统的低沉嗡鸣。巨大的主屏幕上,显示着“天丛云”攻击轨道的超高速模拟预测,无数条概率线在不断坍缩、汇聚,指向那个最终的毁灭点——“赤龙号”。
“目标锁定确认!能量级别超越阈值!‘天丛云’攻击已不可逆!”首席科学家声音紧绷,但眼神锐利如鹰。
“启动‘烛龙’预案!最高授权!”总指挥下达命令,声音沉稳,却带着千钧之力。
“烛龙”预案,是中国为应对此类天基战略打击而秘密研发的终极防御方案,其核心并非硬抗,而是干扰与欺骗。
指令发出。
地球轨道上,特定的几颗“墨子号”卫星调整姿态,其搭载的高功率、超精密的“量子激光诱导器”对准了遥远的“天丛云”平台。它们射出的,并非攻击性的能量束,而是经过复杂编码的、极高频的量子调制激光。
这束激光,精准地照射在“天丛云”平台最关键的部件——其超长基线目标锁定与校准系统的传感器阵列上。
干扰,开始了。
这种干扰并非粗暴的能量覆盖,而是极其精妙的量子层面的注入。
信息洪流攻击: “墨子”网络向“天丛云”的传感器注入了海量的、模拟真实太空背景噪音的虚假量子信号。这些信号与“天丛云”接收到的真实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恒星位置信号完全混杂在一起,使其核心AI难以分辨哪些是真实的参照物,哪些是伪造的干扰。
时空感知扭曲: 更致命的是,量子调制激光巧妙地影响了传感器局部区域的时空计量基准(通过极微弱的量子引力效应)。这导致“天丛云”平台对自身姿态、目标相对位置的微观测量,产生了极其微小但足以致命的偏差。就如同一个神射手,在扣动扳机的瞬间,瞄准镜被人极其轻微地拨动了一下。
在“天丛云”的控制核心,其AI系统正以纳秒级的速度处理着数据,确保粒子束的绝对精准。然而,来自“墨子”网络的量子干扰,如同注入其视觉神经的“毒素”,让它在“看”向“赤龙号”时,产生了重影和偏移。
“警报!目标坐标出现非逻辑漂移!传感器置信度下降!”——“天丛云”的AI发出了内部警告。
但攻击程序已经进入最终阶段,聚能完毕的粒子束必须发射!AI只能基于被污染的数据,进行最后一次微调。
就是这微小的、被迫的调整,决定了生死。
结果显现。
那道本应直接贯穿“赤龙号”舰体的“致命彩虹”,在最后时刻发生了肉眼难以察觉的偏转。它没有击中预定的核心,而是擦着“赤龙号”的右舷掠过!
“轰!!!”
即便是被边缘扫中,产生的能量冲击也如同恒星爆发般猛烈!“赤龙号”右舷的相位护盾瞬间过载、崩溃,厚重的复合装甲被瞬间汽化出一个巨大的缺口,内部的舱室暴露在真空之中,殉爆的火光接连闪现。巨大的冲击力让整艘巨舰剧烈震颤,仿佛要被撕裂一般。
舰桥内,灯光疯狂闪烁,警报声震耳欲聋。李云舟舰长被巨大的惯性甩在指挥椅上,头盔重重磕在控制台边缘,眼前一黑。
“右舷护盾失效!结构严重损伤!多个舱室失压!火灾蔓延!”损伤控制官的声音带着绝望的哭腔。
“稳住!”李云舟强忍着眩晕和剧痛,嘶声吼道,“报告核心系统!引擎!武器库!”
“主引擎在线!核心武器系统……在线!”
巨舰虽遭重创,但龙骨未断,心脏仍在跳动!
李云舟抬起头,透过震颤的舷窗,看向那片刚刚被毁灭性能量洗礼过的空域,以及远方那个险些致他们于死地的L2点。他的眼中,没有劫后余生的庆幸,只有冰冷的、几乎要凝成实质的杀意。
“他们只有一次机会。”他抹去嘴角的血迹,声音如同来自深渊,“现在,该我们了。”
“赤龙号”这头受伤的巨龙,发出了低沉而暴怒的咆哮。它的“量子盾牌”为其争取了生死一线的时间,而现在,它将用最锋利的獠牙,进行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