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予辰工作稳定后不久,一次例行的周末视频通话中,他的语气带着一丝不同寻常的腼腆和兴奋:“爸,妈,跟你们说个事。我交女朋友了,叫沈念晴。我们……想下个月放假的时候,带她回家看看你们。”
这个消息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林星辰和陆见深心中漾开层层涟漪。喜悦、期待、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还有种“这一天终于来了”的复杂感慨,瞬间涌上心头。儿子长大了,他的生命里,即将正式走进另一个重要的人。
接下来的几周,家里的话题不可避免地围绕着这位“沈念晴”展开。林星辰从儿子那里旁敲侧击地了解女孩的基本情况:也是名校毕业,从事设计工作,性格开朗懂事。她开始不自觉地想象女孩的模样、性情,甚至悄悄和陆见深讨论见面时该准备什么礼物、做什么菜才能既显得重视又不给对方压力。陆见深表面上一如既往地冷静,但也会在浏览新闻时,偶尔蹦出一句:“听说现在年轻人不喜欢太正式的场合,我们自然点就好。” 透露着他内心的重视。
见面的日子终于到了。门铃响起时,林星辰的心跳竟然有些加速。她深吸一口气,和陆见深一起走到玄关开门。门外,陆予辰身边站着一个女孩,穿着简约大方的连衣裙,长发披肩,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略带羞涩的微笑,手里提着精致的果篮。女孩容貌清秀,眼神干净,第一印象很好。
“叔叔,阿姨,你们好!我是沈念晴。”女孩的声音清脆悦耳,礼貌地问好。
“哎,快请进,快请进!”林星辰连忙笑着招呼,陆见深也点头致意,接过礼物。
初次见面的气氛有些微妙的客套和谨慎。大家坐在客厅沙发上,林星辰热情地递上茶水和削好的水果,问一些不痛不痒的问题,比如“路上累不累?”“北京天气怎么样?”陆予辰在一旁略显紧张地观察着双方的反应,努力活跃气氛。沈念晴回答得体大方,举止文静,能看出良好的教养。
午餐是林星辰精心准备的家常菜,既展示了手艺,又避免了过于隆重带来的压力。饭桌上,话题渐渐打开。陆见深尝试聊了聊女孩的工作领域,发现她对设计有自己的见解,言谈间透露出灵气和追求。林星辰则更关心她的生活起居,语气温和。沈念晴应对自如,既不卑不亢,又表现出对长辈的尊重,偶尔和予辰眼神交流,流露出自然的亲密。
看着儿子在饭桌上细心给女孩夹菜,低声解释某道菜的来历,眼神里满是温柔和宠溺,林星辰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方面,她为儿子找到心意相通的伴侣感到由衷高兴;另一方面,一种微妙的、类似“领地意识”的情绪悄然滋生——那个曾经全心全意依赖着自己的小男孩,如今心里最重要的位置,似乎要被分走了。这种情绪很轻微,却真实存在。
饭后,予辰带念晴去参观他的房间,留下林星辰和陆见深在厨房收拾。水流声中,林星辰轻声说:“女孩看起来挺不错的,懂事,也大方。”
“嗯,予辰眼光不错。”陆见深擦着盘子,表示同意,随即话锋一转,“就是感觉……儿子好像一下子离我们更远了。”
林星辰沉默地点点头。这种感觉,难以言喻,是欣慰于他的成长,却又怅然于他的远离。
下午,四个一起到小区散步。阳光很好,予辰和念晴自然地走在前面,偶尔低声交谈,背影看上去十分登对。林星辰和陆见深跟在后面,看着他们的背影,仿佛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陆见深轻轻握住林星辰的手,低声道:“我们当年,也是这样。”
这句话,瞬间冲散了林星辰心中那点微妙的酸意。是啊,他们也是从相识、相恋,到见家长,一步步走过来的。这是生命的自然规律,是爱的延续。他们应该做的,不是紧抓不放,而是张开怀抱,欢迎这个即将成为儿子生命中另一半的女孩,欢迎她加入这个家。
傍晚,送女孩离开时,林星辰将早就准备好的一个红包(见面礼)塞到沈念晴手里,真诚地说:“念晴,以后常和予辰回来吃饭,把这里当自己家。”
女孩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收下了,甜甜地道谢:“谢谢阿姨,叔叔,今天打扰了,饭菜很好吃。”
陆见深也温和地说:“路上小心,欢迎下次再来。”
关上门,家里恢复了安静。陆予辰明显松了一口气,脸上带着兴奋和期待:“爸,妈,你们觉得念晴怎么样?”
林星辰和陆见深相视一笑,给出了肯定的评价。那一刻,他们完成了心理上的一次重要过渡——从儿子的唯一守护者,转变为支持他建立自己新家庭的同行者。带回家的人,不仅仅是儿子的恋人,也是家庭未来的一员。接纳她,就是接纳儿子的选择,也是拥抱家庭的新生。这或许有些许不舍,但更多的是对生命延续的祝福和参与其中的温暖期待。
(第七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