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虹桥筑梦暖寒木,薪火相传见春山
新年就是新气象,汪细卫没想到90年的第一天,来给师傅拜个年,就收到了这么一个好消息。
师傅可是说过金桥银路草建筑,去年一个乡政府大楼,自己就挣了三四千,虽说有师傅帮衬的原因。
就算抛去师傅的照顾,按照实际的拿,他也可以挣个两千多块,这还是师傅说的草建筑。
如果师傅把修桥的活揽下来,把这个活做完,师傅不照顾,能拿个一两千,家里的家具就有了着落。
如果潘高园真的能过去帮忙做饭,加上潘高园挣的,那家里就更宽裕了。
“师傅,要不我房子先不急着动工,把桥先修了我再弄房子?”
李池卫摆摆手,修桥哪有简单,现在还在接触,就算是接下了这活,也不会立即动工。
“不在这一时半会,就算拿下来这工程,准备工作都需要很久,而且记住了,修桥都是夏天准备,秋天开始动工,争取在第二年春天前完成,充分利用秋冬枯水期。”
“你要做的就是抓紧时间,在我们准备工作开始之前,你先把你家房子的框架和顶给弄出来。”
汪细卫点点头,心里就开始盘算,原计划自己弄木头的,看来不行了,还是得找人帮忙。
木料大多数都还在山上呢,开春了就得抓紧时间弄。
虽然钱要花的多些,但是为了学到修桥的技术,挣到这份工钱,多花点钱就多花点钱吧!
在师傅家蹭了顿饭,汪细卫抱着大狗子,和潘高园一起和师傅师娘告别回家。
路上汪细卫和潘高园说起师傅可能会接一个修桥的工程,两个人都很兴奋,农家人,能找到活干,能挣到钱,那就是天大的事情。
回到家都已经是晚上了,今天一天的活也就差不多了,明天还得去老丈人老潘家拜年。
这也是农村里的规矩,初一都是拜族里的至亲长辈,初二才拜娘家人,这才有了那句“初一不出门,初二拜丈人”的说法。
原本老梅家要是在家的话,等梅先军他们回门拜年以后,汪细卫也要上门去给梅主任拜年,这是礼节。
但他们一家子都在县里,也不知道梅家父子感冒好完全了没有,拜年自然是不用去了。
这次去老潘家拜年很轻松,有了汪细卫和潘高园时不时的帮衬,老潘家现在的日子好过了一些,不像以前那般困窘。
新年的前三天不允许倒水扫地,汪细卫给瘫在床上的老丈人擦拭身子的事情都省了,潘高园塞给弟弟一个红包,还让她娘唠叨了一番。
小两口在娘家吃完饭,这就算是完事了,赶紧赶向下一家。
他们去哪里?
当然是背着大狗子赶往沈老爷子的住处,汪细卫有好多问题想要问老爷子,从汪细能那里来说也得去拜年。
不管能不能代表老汪家,也得替老汪家对老人家表示感激。
来到沈老爷子家,潘高园又是第一次来这里,看见沈老爷子清幽的小院,眼里都是羡慕。
汪细卫看出了她眼里的意思,握握她的手,在她耳边轻声说,“咱们以后修的院子不比这个差,放心!”
潘高园耳朵一热,脸突然红了,这个榆木疙瘩最近怎么开窍了?汪细卫上前敲门,大声喊道:“沈爷爷,在家吗?给您拜年了!”
沈老爷子在屋里应声,“进来吧,年在你们那边呢。”
汪细卫推开门,院里人还不少,看来都是些平时受老人恩惠的病人,过年来这里拜年来了。
汪细卫赶紧带着潘高园紧走几步,给老爷子鞠躬拜年。
大狗子这两天可是学会了拜年了,看见那个他喜欢的胡子爷爷,屁股一撅,两只小短腿就跪在了地上,双手趴在前面,磕头如捣蒜,把一院子人给逗得哈哈大笑。
沈老爷子上前把大狗子给抱起来,逗着大狗子,带着大家进了堂屋。
沈老爷子可是豪气,堂屋里有两个炭火盆,烤着木炭火,木炭在农村的价格比猪肉都贵,一般人家可舍不得烧。
大家听说这就是汪家坳院子老汪家的老大,大家的脸色都有些异样。
村里人眼睛都毒着呢,老爷子救了谁,谁家来了没来,心里都门清,老汪家的做法自然在沈老爷子这个村里传了出来。
汪细卫还不知晓这件事情,在他心里,代表老汪家来送过年礼,那就是老汪家来了,压根就没往这方面想,他还以为是去年他被净身出户的事情让大家好奇呢。
这个村里也有一个跟着在工地上做事的,一手泥瓦活做的也是很好,每次有活师傅都会叫上他。
汪细卫猜测估计是那个工友回来说了自己在家里的遭遇,才会让大家看他这么怪怪的。
现场人多,汪细卫心里许多问题也不好意思问出口,陪着和老爷子说了回话,被老爷子留饭。
汪细卫和潘高园倒是没有客气,主要是老爷子家里也没有其他人,让老爷子做饭可不行,潘高园干脆自己问老爷子家里的东西,然后系上围裙进厨房,给老爷子做一顿饭。
有些邻居们走了,还留下两家人在这里,妇女帮着潘高园做饭,男人坐在一起烤火,抽烟喝酒聊天,好不热闹。
沈老爷子一直抱着大狗子在怀里,心里是真的喜欢这个孩子。
大狗子终于摸到了他想摸的胡子,还没用力扯,就被一直关注着的汪细卫给拦下来,屁股上还挨了轻轻的一巴掌。
沈老爷子阻止了汪细卫的动作,“小孩子的好奇才是学习的动力,要大胆的鼓励孩子去尝试,他们才会学会更多的知识,才能长更多的见识。”
这个道理汪细卫从来没听别人说过,他是真不知道,嘴上还是说道:“规矩还是要有呢,可不能对长者不敬。”
沈老爷子点点头,逗着大狗子玩着,和大家聊着些趣事。
下午三点多点,潘高园他们三四个妇女把不知道是午餐还是晚餐的饭做好了,大家围在一起吃饭。
其实过年正经上桌吃东西吃不了多少,零嘴太多,都是用菜油炸的各种面点,吃了喝点茶水,肚子里就涨的不行,又在吃零嘴时喝酒,到吃饭时,大人基本都是吃不下的状态。
吃饭只是主人家热情,对客人的招待仪式,上桌又是喝酒,随便夹点菜压压酒,饭基本都不吃。
吃饭期间,大家都是在闲聊,讲老爷子救过他家什么病,救过咱家又是什么病,加上村里乡里的各种奇葩事,一顿饭吃了快两小时。
汪细卫陪着老爷子,酒也没少喝,出来上厕所时才发现自己有些晃悠,自己也知道自己估计是醉了。
不敢回去继续喝,放完水,就找了个有太阳的地方坐下来,不知不觉的就睡了过去。
等大家吃完饭,才发现那个憨厚的小伙子咋没见了?
出院子一找,才发现汪细卫搁在玉米杆子堆里睡的正香,大家又是一阵哄笑。
潘高园好笑的喊醒了汪细卫,给领进屋里,递上老爷子自己做的醒酒汤,让汪细卫喝了一大碗,汪细卫才觉得自己好过了一些。
潘高园又开始帮老爷子收拾起厨房,把剩饭剩菜都收拾好,又把碗筷瓢盆洗刷干净,一家子才跟老爷子告辞。
汪细卫晃悠着回到木屋里天又黑了,这一天又这么过去了。
夫妻俩躺在床上,还在悄悄说话,“这年都过了两天了,咱们自己的灶还没有动过火呢,这可不行,明天家里的灶台可要动火!”
农村里过年一般都是三天,也就是大家说的叫花子也有三天年,初一初二没在家动火,初三肯定得在自己家里做饭。
吃饱喝足,还有酒意,这夜可长着呢,年轻的夫妻能干嘛?
当然是造人运动,要不然为啥农村计划生育运动抓的最严呢,大晚上的又没个娱乐活动,不造人能干嘛?动不动就闹出人命来。
村卫生所也提供安全套,可是农村的人谁用那个,跟穿着袜子洗脚有什么区别,就算是套套送到家里来,也是孩子们的玩具,拿着当气球吹着玩,还不爆。
生过两个孩子的夫妻都被逼着去医院结扎,要不男人,要不女人去,就是不让农村婆娘多生。
汪细卫和潘高园俩才一个孩子,压根就没有多想其他的事情,情之所至,就顺其自然了。
夫妻俩配合是越来越默契,酣畅淋漓的战斗后,两个人都还睡不着,躺着又开始幻想。
“细卫,你说咱们的院子会不会有老爷子那么漂亮?”
“院子修起来肯定没问题,肯定比老爷子家的还气派!但是环境需要后面慢慢来,屋后要种上竹子,到时候我去后山找几棵梅花回来,再种几棵海棠,种上几棵果树,过个几年长起来了,院子就漂亮了。”
潘高园搂着汪细卫,脑海里也在想院子建好后的场景,“嗯,家里肯定要养只猫,要不然老鼠控制不了。还得养条狗,这里就咱们一家,有个狗晚上睡觉踏实些。”
汪细卫抱着潘高园,嘴里说着:“家里动物还是有些麻烦,咱们以后可能动不动就要出远门挣钱,家里的活口可是麻烦呢。”
潘高园也想到这个问题,“可不是嘛,狗和猫喂起来简单,让我姐来帮忙随点给点吃的都行,猪可不行,喂了猪我就不能出门挣钱了。”潘高园有些气馁的说。
汪细卫摸着她柔顺的头发,“你看看你去年跟着去做饭,大半年挣了一千块,咱拿出五百都可以买一头肥猪了,还能剩下五百呢!”
夫妻俩还在床上说着话呢,“哐当……咚!”屋后一声巨响,吓了夫妻俩一跳,好像是什么东西倒了?
汪细卫拦住要起身的潘高园,“你不用起来了,我出去看看去。”
他穿戴整齐,捂上棉袄,打开房门,一股冷风就吹了进来,他忍不住打了个冷颤,打开手电,向屋后走去。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手机装了鸿蒙5以后,番茄写作助手是彻底用不了啦,电脑上后台又不太会用,大家多体谅体谅,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给的催更和花花。
大家如果喜欢这本书,请花个几分钟时间,帮我点个五星好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