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的门被推开时,林昭昭的鞋跟在地毯上敲出轻响,像秒针一格格划过寂静。
许蔓正低头整理桌面上的文件,发梢垂落遮住了半张脸,直到林昭昭在长桌另一侧落座,她才抬眼,镜片后的目光像沾了冰碴的针,刺得人耳根微颤。
“林设计师,”许蔓推过来一个牛皮纸袋,封面上“心理合规参与协议”七个字烫着银边,在顶灯下泛出冷冽的金属光泽,“这是我们和行业协会共同拟定的。您先看看。”
林昭昭指尖刚触到纸袋边缘——粗糙的纤维摩擦着皮肤,带来一阵细微的刺痒——就听见许蔓轻笑一声:“别紧张,不是强制条款。只是行业自律倡议——我们希望镜头前的人,也能在心理上‘安全上岗’。”
她的语气像在推荐下午茶点心,甜得发腻,可林昭昭翻开文件时,后颈的汗毛却竖了起来,仿佛有股阴风从空调出风口直灌而下。
纸张摩擦声沙沙作响,她快速扫过条款:“实时情绪监测”“异常数据提交第三方干预机构”“违约者丧失合作资格”……最后一条的句号洇着墨点,像颗凝固的血珠,在白纸上晕开一圈暗红的痕迹。
她指尖轻轻抚过那一点,触感微微凹陷,如同旧伤结痂。
“许顾问对‘安全’的定义,挺特别。”林昭昭合上文件,钢笔在指尖转了半圈,金属的凉意渗入掌心,“比如这个‘异常数据’,由谁界定?是临床心理医生,还是——”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许蔓胸前的工牌,塑料表面映出自己模糊的倒影,“节目组指定的评估团队?”
许蔓的手指在桌面上轻叩两下,节奏缓慢,像某种倒计时。
会议室的空调突然降了两度,冷气顺着裙摆爬上小腿,激起一层细密的鸡皮疙瘩。
“林设计师,您该知道,艺人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节目质量。我们只是提供更专业的支持。”
她的声音依旧甜美,却裹着糖霜下的铁锈味,“就像您设计密室时,会考虑玩家的心理承受阈值——我们不过是把这个过程标准化了。”
林昭昭的指甲掐进掌心,疼痛让她清醒。
她想起昨夜小唐发来的照片里,杨幂的评估报告上,“共情过度”四个字被红笔圈了三次,墨迹深重,几乎穿透纸背,像一道道未愈的伤口。
标准化?
不过是给控制套上温情的壳。
她低头按下钢笔,笔尖在签名栏划出一道深痕——这是奶奶教她的,用刮痕在纸背留下隐形标记,未来司法鉴定时能成为篡改证据。
墨迹渗入纸背的瞬间,发出轻微的“嘶”声,如同布帛撕裂。
许蔓的目光扫过她的手腕,精准得像扫描仪。
林昭昭这才注意到,自己不知何时攥紧了那枚“清源”旧标签,金属边缘在掌心压出一道红印,隐隐作痛。
那是奶奶当年撕毁第一份《情绪净化协议》时,从“清源计划”办公室门牌上扯下的残片。
老苏曾说:“你奶奶不是普通教师,她是初代伦理委员会里唯一投反对票的人。她说,人心不该被量化,更不该被矫正。”
“林设计师对旧物挺有感情。”许蔓突然开口,声音不高,却像玻璃碴子扎进耳膜。
林昭昭抬头,正撞进她似笑非笑的眼睛,镜片反光遮住瞳孔,只留下一道冷硬的弧线。
“奶奶留下的。”她简短说完,将钢笔插回口袋,指尖还残留着金属与纸张交错的触感,“如果没其他事,我去准备密室调试了。”
“慢走。”许蔓的声音追上来,甜得发齁,“期待今晚的测试。”
走廊里的风卷着消毒水味灌进领口,刺鼻的氯气味呛得她喉咙发紧。
林昭昭站在电梯前,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手腕上的金属标签,锈迹斑驳,却温热如心跳。
手机震动起来——老苏的未接来电顶在列表最上方,像一枚未拆的定时炸弹。
她拨通时正走进地下车库,头顶的感应灯一盏盏亮起,冷光映着车窗上自己的倒影,苍白而警惕。
“昭昭,来我这儿。”老苏的声音压得很低,背景里有杯盏轻碰的脆响,“带杯你调的桂花酿。”
二十分钟后,电瓶车穿过老城区窄巷,雨丝斜织,酒馆灯笼在雾中晕开一圈暖黄。
门帘掀起时,一股陈年茶叶与木香混合的气息扑面而来。
林昭昭看见老苏坐在最里间的藤椅上,茶盏旁摊着份红头文件,边角磨损,显然已被反复翻阅。
老人的手指搭在“清源计划重启”的标题上,关节泛着青,像枯枝压着积雪。
“王处长昨天来找我,”他低声说,“说这次挂的是‘文化心理建设试点’名头。政府背书,资本出钱,你们综艺当试验场。”
他抬眼看向她,“我当年因反对‘情绪标准化’被调离宣传部,可他们忘了,我还有几个老同事愿意递消息。”
林昭昭的手指抚过文件上的公章,橡胶印泥的凸起纹理硌着指腹。
她突然笑了,笑声很轻,却带着锋刃:“他们忘了,当年我奶奶就是靠一份签名,挡住了第一波‘情绪净化’。”她掏出那份带划痕的协议,纸角已微微卷曲,“这次,我也要用签名,掀翻他们的台。”
老苏的目光落在她腕间的标签上,眼神深邃如井。
“你奶奶总说,真正的保护不是规训,是让人心有裂缝也能透光。”
他端起茶盏,水面倒映着窗外渐暗的天色,像一片沉没的星空,“小心许蔓——她办公室的保险柜里,锁着二十四份评估报告。她妹妹……就是第一个被‘矫正’失败的人。”
林昭昭的瞳孔微微收缩。
小唐发来的照片突然在眼前闪过,杨幂的名字像团火,灼烧着她的视网膜。
她捏紧协议,纸角硌得掌心生疼:“我会让这些裂缝,照进所有人的眼睛里。”
深夜的综艺大厦像头沉睡的巨兽,呼吸是中央空调的低鸣。
小唐贴着墙根往档案室挪,工牌绳勒得脖子发疼,每一次吞咽都牵动喉结。
她摸出从许蔓办公室顺来的钥匙卡——那是在对方弯腰捡笔时,她用特制磁条复制的备份。
滴的一声刷开门禁,警报未响
走廊尽头有红外移动探测器,她蹲在清洁机器人后,借其遮挡盲区,心跳声盖过了通风管道的嗡鸣。
档案室门需指纹+密码双重验证,可她早记下了许蔓输入时的节奏:三短一长,像某种摩斯密码。
她翻到“心灵重塑计划”那叠文件时,手电筒的光在ppt上跳动:“目标:建立艺人心理数据模型,实现‘高风险情绪’提前干预。”她迅速拍照,手指发抖,屏幕反光映出她苍白的脸。
脚步声突然在门外炸响。
小唐本能地缩进修订本柜后,脊背紧贴冰冷铁皮,冷汗顺着尾椎滑下。
门被推开的瞬间,她看见许蔓的影子投在地上,像道黑色的刀,缓缓切割地面。
许蔓没有开灯。
她站在文件柜前,指尖划过小唐刚拍的ppt,低声念:“共情失控者,需系统矫正。”
停顿良久,她的声音轻得像叹息:“小蔓,姐姐不想再看到你那样……可昭昭,你真的懂什么叫保护吗?”
小唐的指甲掐进掌心,痛感让她保持清醒。
她想起三年前在医院见到的许蔓——那时许蔓抱着个空药瓶,哭着说“是我没看好她”。
原来“小蔓”是她妹妹,那个因舆论暴力自杀的女孩。
许蔓突然转身,小唐的呼吸几乎停滞。
但她只是走向电脑,插入一枚银色U盘,表面刻着`backup_.zip`,伪装成日常备份。
她输入密码,指纹解锁,屏幕亮起:`project_qingyuan_phase3.exe` 正在上传。
数据提示音像滴在热油里的水,噼啪作响。
林昭昭收到邮件时,正在调试“契约迷宫”的监控设备。
手机震动的瞬间,她差点碰倒手边的示波器,玻璃外壳撞击桌面,发出清脆的“叮”声。
截图里的ppt、U盘哈希值,还有小唐特意标注的“许蔓妹妹”备注,像把钥匙捅开了所有谜团。
她扯下耳机扔在控制台,快步走向体验舱。
每一步都踩在心跳的节拍上。
她蹲在舱底,对照电路图找到信号分流端口。
改锥尖滑了三次才撬开端盖——三年前她亲手焊上的离线通道,如今布满灰尘。
微型硬盘吸附在散热口,绿色指示灯微闪。
她输入密钥时手微微发抖:“不是入侵……是唤醒。”
广播系统的代码在屏幕上流动。
林昭昭嵌入一段音频——许蔓当年劝退抑郁艺人的录音:“你的情绪不适合公众视野,请好好治病。”她将这段命名为“合规之声”,设置为当嘉宾情绪阈值突破80%时自动播放。
“共情若成规训,爱就成了刑具。”母亲的录音在手机里响起,电流杂音中仍带着温柔。
林昭昭闭了闭眼,睫毛在灯光下投出细影。
她按下确认键,系统提示“反向投射模块就绪”的瞬间,监控室的红灯突然亮起。
“林昭昭。”许蔓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带着电流杂音,“你阻止不了‘清源’。因为它不是阴谋,是这个世界的规则。”
林昭昭抬头望向天花板的摄像头,灯光在她眼里碎成星子。
她轻笑一声,指尖划过体验舱的内壁——那里刻着奶奶当年在“情绪净化协议”上留下的划痕,和她今天在文件上的痕迹,严丝合缝。
“那我就让所有人看看,规则是怎么吃掉人心的。”
录制前夜的密室里,二十四盏心理监测灯次第亮起,像缀在黑幕上的星。
林昭昭站在中央,看着数据流在监控屏上翻涌成河。
她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和系统的滴答声重合,像在敲一面即将碎裂的鼓。
后台监控屏上,代表杨幂的曲线突然跳动两下,在“共情值”一栏,数字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攀升——78%、79%、80%!
林昭昭瞳孔骤缩。
母亲的录音几乎在同一秒响起:“共情若成规训,爱就成了刑具。”
她猛然抬头,望向天花板的摄像头,轻声道:“那就让刑具,先刺穿施刑者的心脏。”
她摸出那枚“清源”标签,贴在控制台最显眼的位置——明天,当嘉宾们走进“契约迷宫”,当所有镜头对准他们的恐惧与挣扎,这枚旧标签会成为最锋利的刀。
后台的提示音突然响起:“距离录制开始,还有六小时。”
林昭昭的手指悬在启动键上方,目光扫过二十四张嘉宾的心理曲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