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源山古窑的晨雾被灵脉金光驱散,风火仙师祠前的广场上,太素四堂的弟子们已按 “针、药、窑、海” 四脉列队,身着绣有刺桐图腾的青色法衣 —— 这是闽南 “宗门立典” 的传统服饰,衣摆处的纹路分别对应各堂执掌:金针堂的白瓷针纹、百草堂的灵草纹、古窑堂的陶窑纹、海灵堂的海螺纹,与之前立堂时的香案象征完全呼应。
秋生站在祠堂台阶中央,太素青蚨剑斜挎腰间,德化白瓷针悬于胸前,剑身上陈青蚨残魂的光点与广场上空的灵脉云气共鸣,似在见证这跨越千年的重建时刻。母亲与红毛靓分立两侧:母亲的陶灵火在掌心凝成莹白窑鼎,是古窑堂 “窑灵长老” 的象征;红毛靓手持青铜海螺,海螺口泛着泉州湾海灵的蓝光,彰显海灵堂执掌的身份。
“吉时到,迎灵脉长老!” 随着刺桐童子化作的药灵藤蔓高声吟唱,广场中央的灵脉节点突然爆发出金光,刺桐童子的身形在金光中逐渐凝实 —— 不再是此前的藤蔓形态,而是身着太素门古式法衣的童子模样,发间别着刺桐花簪,手中握着刻有 “灵脉” 二字的玉牌,与前面显化的药灵形态截然不同,显然已完全觉醒 “灵脉长老” 的传承之力。
“太素门弟子听令!” 刺桐童子的声音带着灵脉共振的厚重,与之前保生大帝真灵的语气一脉相承,“今古窑复苏,四堂立鼎,五脉传承需归位 ——‘针脉’掌医道针灸,‘药脉’掌灵草丹药,‘窑脉’掌陶灵守护,‘海脉’掌灵脉探查,‘灵脉’掌全局调和。五脉合一,方为太素门完整传承!”
话音未落,刺桐童子将玉牌掷向空中,玉牌碎裂成五道灵光,分别融入秋生、母亲、红毛靓与百草谷、灵脉节点的方向:融入秋生体内的灵光化作 “针脉” 掌门印,悬于他头顶;融入母亲体内的化作 “窑脉” 长老印;融入红毛靓体内的化作 “海脉” 长老印;另有两道灵光分别飞向百草谷(药脉)与古窑灵脉枢纽(灵脉),完成五脉归位的仪式闭环 —— 这是早前阿月婶用香灰画出的五脉图腾的终极形态,此刻终于在青源山实现。
“秋生,你承‘针脉’掌门之职,兼掌太素门全局,可称‘青源掌门’。” 刺桐童子走到秋生面前,将一枚刻有刺桐花纹的青铜令牌递给他,“此乃‘太素掌门令’,可调动五脉灵脉之力,传承保生大帝的医道正统。” 秋生双手接过令牌,令牌入手瞬间,识海中响起陈青蚨的声音:“少主,不负所托,太素门终于重生了......” 剑身上的光点剧烈闪烁,似在为这一时刻欢呼。
母亲与红毛靓也在此时接受 “长老印”:母亲的 “窑灵长老印” 泛着古窑瓷光,能随时调动窑心圣灵珠的力量;红毛靓的 “海灵长老印” 则与泉州湾海灵产生共鸣,海螺号声在广场上空回荡,引来无数海灵跃出海面,在古窑上空组成灵脉屏障 —— 这是闽南 “海灵护坛” 的传统,象征着海脉与宗门的共生。
“五脉归位,当启收徒试炼,以续传承。” 刺桐童子指向广场东侧的试炼台,台上设着三道关卡,分别对应太素门的核心传承:“第一关‘听窑声’,辨灵脉波动;第二关‘看香头’,断灵脉隐患;第三关‘施针法’,显医道仁心。凡通过三关者,可入对应堂口,传承太素门之术。”
试炼台刚设好,广场外便传来动静 —— 泉州湾的渔民、百草谷的药农、甚至此前被收服的海盗医婆余部,都带着对灵脉守护的敬意前来拜师,人群中还夹杂着几位身着蟳埔女服饰的少女,她们是阿月婶的族人,听闻太素门重建,特意前来传承 “海脉” 秘术。
“青源掌门,我们愿入海灵堂,守护泉州湾灵脉!” 几位蟳埔女少女上前躬身行礼,手中捧着阿月婶留下的海泥香灰,“阿月婶化灵脉枢纽前,曾嘱托我们,要协助红毛靓长老,延续海脉传承。” 红毛靓见状,眼中泛起泪光,她取出青铜海螺,将海螺口对准少女们:“愿你们以海为家,以灵为守,不负阿月婶的嘱托,不负太素门的信任。”
秋生则走到一位前来拜师的少年面前,少年手中握着一枚残缺的陶片,正是古窑被污染时残留的灵物:“掌门,我父亲曾是太素门的窑工,灭窑夜为护陶灵而死,我想入古窑堂,完成父亲未竟的使命。” 秋生接过陶片,陶片与母亲的 “窑灵长老印” 产生共鸣,显化出少年父亲的模糊灵影 —— 那是以前古窑合葬碑上记载的窑工之一。“好,我准你入古窑堂,传承陶灵炼制之术,守护古窑根基。”
收徒试炼正式开始,第一关 “听窑声” 由红毛靓主持:她将陶灵火注入试炼台的古窑陶片,陶片发出不同频率的灵脉波动,考验弟子辨别灵脉优劣的能力 —— 这是先前她在瓷胎乾坤阵中 “听窑声” 试炼的延续,只是此刻从 “破阵” 转为 “传艺”。一位来自百草谷的少女凭借对药灵波动的敏感,率先听出陶片的灵脉隐患,成功通过第一关,被归入百草堂。
第二关 “看香头” 由刺桐童子主持:它点燃海灵香,香烟缭绕中显化出不同的灵脉图谱,考验弟子判断灵脉隐患的能力 —— 这是早前阿月婶 “看香头” 试炼的传承,一位曾被太素门治愈的渔民,凭借对泉州湾灵脉的熟悉,准确指出图谱中的邪雾污染点,被归入金针堂,学习针灸之术以守护乡邻。
第三关 “施针法” 由秋生亲自主持:他以灵脉模拟人体经络,考验弟子施针的精准度与仁心 —— 这是前日保生大帝考验秋生医理的延续。一位曾跟随海盗医婆学习过粗浅医术的少年,虽针法生涩,却能在施针时兼顾灵脉保护,展现出 “医道先医心” 的特质,秋生将其归入金针堂,亲自教导太素青蚨针的基础针法。
试炼进行到傍晚时,已有数十位弟子通过考核,分别归入四堂。秋生站在祠堂台阶上,望着广场上忙碌的弟子们 —— 金针堂的弟子在为渔民义诊,百草堂的弟子在整理药田,古窑堂的弟子在守护窑心,海灵堂的弟子在泉州湾巡逻,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母亲走到秋生身边,手中捧着李长生留下的草笠:“秋生,你看,太素门终于重现生机了,李仙翁若在,定会很欣慰。” 秋生接过草笠,草笠与怀中的药葫芦产生共鸣,葫芦表面的青蚨纹路亮起,显化出 “青蚨草” 的虚影 —— 那是前日 “仙童魂暂凝” ,此刻似在预示着李长生复活的希望已近。
刺桐童子也走上前,手中握着一枚新的灵脉图谱:“青源掌门,收徒试炼只是开始,接下来我们需加固古窑灵脉,完善五脉传承,还要警惕朝廷与邪修的反扑 —— 市舶司的余党虽被清除,但朝廷对太素门的态度仍不明朗,西洋邪修也可能卷土重来。”
秋生望向南洋恶海的方向,太素青蚨剑突然发出微光,剑身上的 “郑和宝船” 纹样投射出模糊的影像 —— 西洋邪修的蒸汽机械正在挖掘鼎内世界的灵脉节点。他握紧掌门令,眼中满是坚定:“无论前路有多少挑战,只要五脉同心,只要太素门的传承不灭,我们就一定能守护好灵脉,守护好泉州湾的安宁,等待李仙翁的归来。”
夕阳西下,太素门的刺桐图腾在广场上空熠熠生辉,与泉州湾的海灵灵光、百草谷的药灵绿光、古窑的瓷光交织成一幅 “太素复兴” 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