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得……还行吧,不算难看。”白牧辰打量着增强现实界面中投影出来的雕像还原模型,给出了一个相对中肯的评价。
γ星人的形象与地球人类的传统审美对不上多少,但也绝对谈不上丑陋或者令人感到不适。
至少不会给白牧辰带来任何负面的感官体验。
随着探索的深入,沿途遇到的残破雕像数量也越来越多,机载AI收集到的数据也随之愈发丰富和完整。
系统对这些雕像的还原精度也越来越高,甚至已经能够从中感受到一丝属于γ星人独特的艺术气息。
在逐渐适应了这片废墟遗迹的诡异氛围之后,白牧辰的胆子也随之大了起来。
不再像最初那样小心翼翼地缓步前进,而是开始迈开大步,带着身后的“狼蛛”机器人集群在宽阔的建筑内部快速穿梭起来,发出一阵响亮的脚步声。
如此巨大的动静在这空旷的通道中却没有产生任何明显的回声,仿佛所有的声音都被周围那些奇异的苍白色墙壁给吸收了一般。
这种情况倒也还算合理,并没有引起白牧辰的注意。
如果这里真如同她之前猜测的那样,是一座高度集约化的立体城市,那么有效的噪音控制与吸收手段必然是不可或缺的。
否则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恐怕每天都要被各种嘈杂的声音给吵得精神衰弱。
类似这样的声学处理技术,在远行号e环的那座微缩都市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白牧辰并没有在那些错综复杂的小路和岔道中过多停留,而是始终沿着最宽阔的主干道一路向前。
同时利用“游龙”装甲和“狼蛛”机器人搭载的各种传感器,对整个建筑内部的主要结构进行着快速的测绘与建模。
这个过程有些枯燥与无聊。
很快白牧辰基本可以确定,这里应该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城市聚落,而更像是一处功能未知的巨型设施,或者说,类似于某种庞大的功能性设施。
白牧辰带领着机器人小队深入到建筑上半部分的核心区域,终于有了新的发现。
这里的建筑材质不再是之前所见到的那种苍白色石头,也不再是那种如同珊瑚礁般凹凸不平的粗糙表面。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触感平滑细腻,呈现出冰冷银灰色的材料。
从其物理特性初步判断这应该并非是金属,而更像是某种先进的高分子复合材料。
最让白牧辰在意的是另一个细节。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建筑材质之间的过渡区域并非是平滑整齐的拼接,而是呈现出一种犬牙交错、参差不齐的诡异形态。
看起来就好像……
“那些苍白色的珊瑚状石头,正在缓慢地侵蚀和同化这些银灰色的平整高分子材料?”这是白牧辰最先想到的画面。
没有过多犹豫,白牧辰踏入这片由银灰色高分子材料构筑而成的核心区域,立刻感受到这里的整体氛围与之前那些苍白石质区域截然不同。
如果说外面的那些区域给人的感觉更像是用石头雕刻出来的巨大神庙或陵墓。
那么这里则充满了浓郁的工业气息与科技感。
白牧辰在这里发现了大量损坏严重的精密机械结构,以及许多用途不明的复杂管线系统。
各种装置和设备的精细程度与复杂程度,也比外面那些粗犷的石质构造高出了不止一个数量级。
与外面那些空旷死寂,除了破损雕像之外几乎一无所有的区域相比,这里才更像是一个科技文明智慧生命生活和居住过的地方。
在这片由银灰色材料构筑而成的核心区域内探索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白牧辰陆续发现了不少有价值的线索。
她确实找到了一些看起来像是计算机终端,或数据存储设备的玩意。
但正如预料之中的那样,这些精密复杂的电子设备经历了难以估量的漫长岁月侵蚀,无一例外地都早已彻底损坏,不具备任何修复或读取的可能性。
内部零件都糊成一坨了,研究这玩意花了白牧辰一些时间,最后勉强确定这就是计算机。
大概吧……
计算机数据是不指望了,至于那些可能记载着重要信息的纸质文件或类似载体,更是连想都不用想。
在如此漫长的时间尺度面前,任何有机材料都难以避免彻底因为熵增而分解的命运。
如果真能在这里找到一份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可辨的古代纸质文献,她白牧辰当场表演一个倒立吃面条!
那么问题来了——
想要将信息长久地保存下去,跨越万年甚至数十万年的时光,传递给遥远未来的话。
什么方法最为稳妥可靠?
答案是把字刻在石头上!
“这些壁画……画风着实是有些抽象了啊……”
白牧辰又发现了一个新的,规模异常宏伟的宽阔大厅。
从其整体布局和内部装饰风格来看,这里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处用于纪念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人物的庄严场所。
整个大厅呈现为一个规则的半球形穹顶结构。
在大厅的正中央,矗立着一座高达数十米的巨型方尖碑,碑身四面都密密麻麻地镌刻着白牧辰完全无法解读的γ星人象形文字。
而在方尖碑的四周,环绕着一圈同样气势恢宏的巨型浮雕壁画。
每一块浮雕的下方,也都配有大段的γ星人文字作为注释或说明。
那些扭曲盘绕,如同鬼画符般的γ星人文字,白牧辰自然是一个也看不懂,索性便直接将其忽略,将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那些浮雕壁画的内容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