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涵好奇地跟过来,看着那亮晶晶的水龙头,下意识地伸手去拧那个银色的旋钮。
“哎!别动!”徐若琴赶紧制止,她自己也是第一次见,但隐约知道这东西金贵,“这怕是喝水的?还是啥机关?”她也不敢碰。
张卫国蹲下身,研究了一下那个水箱和铁链,又看看便池,试着拉了一下铁链。
“哗啦——!”
一股汹涌的水流猛地从水箱里冲下来,打着旋儿把便池冲得干干净净,然后迅速流走了,只留下轻微的流水声。
“我的亲娘!”张卫国吓了一跳,猛地往后一退,差点坐地上。
想不到自己这辈子,还能重新见到这样的老古董,真是稀了奇了。
林涵也“啊”地轻叫一声,捂住了嘴,眼睛瞪得溜圆。
徐若琴看着瞬间恢复洁净的便池,又惊又喜:“这……这水自己就把脏东西冲跑了?这也太……太省事了!还干净!”
她立刻想到了自己挺着大肚子去蹲茅坑的艰难,心里顿时涌上对爷爷安排的无限感激。
重新回到温暖的堂屋,围着那烧得正旺的铁皮炉子坐下,铝壶里的水已经开了,“呜呜”地响着壶哨。
徐若琴找了一圈,在五斗橱里发现了茶叶罐和一个崭新的竹壳暖水瓶。
她泡了一大茶缸子茉莉花碎茶,氤氲的热气和香气弥漫开来。
三人捧着热乎乎的茶缸,一时都没说话。
屋外是陌生的城市,屋里是温暖却依旧陌生的“家”。舒适的环境和爷爷留下的厚实保障带来了安心,却也带来一种脚不沾地的飘忽感。
窗棂上凝结着厚厚的冰花,在炉火的映照下闪烁着奇异的光彩。
张卫国喝了一大口热茶,滚烫的茶水熨帖着肠胃,也让他纷乱的心绪稍稍沉淀。
他看着窗外光秃秃的老槐树枝桠在寒风中轻轻摇晃,那遒劲的姿态,倒有几分像老林子里的老柞树。
“先住下。”他放下茶缸,声音恢复了惯有的沉稳,“明儿下午去医院,咱听大夫的。”
他看向林涵,“这地方规矩多,进出那大门都得看哨兵的脸色,没事别瞎跑,尤其是别碰那些铁管子和带把儿的,听见没?”
林涵用力点头,捧着热茶缸,小口小口地啜饮着,眼睛却忍不住瞟向五斗橱上那个崭新的搪瓷脸盆,盆底那对游动的大红鲤鱼鲜艳夺目。
自此以后,军区家属院甲字区三号院,红砖墙终于围出个方方正正的小天地。
外头闹哄哄的世界被那两扇厚重的绿漆大铁门隔开了大半,可城里的动静儿到底跟屯子不一样。
大清早不是鸡叫催人醒,是窗外头高音喇叭里“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激昂调门,混着有轨电车碾过铁轨的“咣当咣当”闷响,一股脑儿往耳朵里钻。
张卫国顶着一头乱发,趿拉着棉布鞋推开堂屋门。
一股子暖烘烘的、带着点煤烟气的暖流扑面而来,跟他身上那股子刚从被窝里带出来的凉气一撞,激得他打了个哆嗦。
堂屋地上刷的红漆亮得能照见人影儿,他低头瞅瞅自己脚上那双沾了泥印子的旧棉鞋,下意识在裤腿上蹭了蹭鞋底。
“爸,起啦?”
林涵的声音从右边小屋里传出来,带着点刚睡醒的鼻音。
她正坐在那张崭新锃亮的小书桌前,面前摊开一本厚得能砸死耗子的《机械原理》,旁边还摞着钱问明给的硝磺配比图和几张柴油机结构草图。
书页边儿卷着毛,显见是翻了不少回。
“嗯。”
张卫国含糊应了声,眼神却飘过墙角。
他这才意识到,林涵已经改口叫自己爹好久了。
这种生活,真的有了一种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感觉,比他前世的生活好了不少。
可他总是感觉少了些什么。
他看了看那杆油光水滑的五六半,枪口朝上,静静倚在刷了绿漆的暖气片和墙的夹角里。
冰凉的铁管子紧贴着温热的暖气片,枪托底下的红漆地板被蹭出个浅浅的印子。自打进了这城,它就杵在那儿,像个失了魂儿的老伙计,再没痛快地吼过一声。
张卫国心里头那股子憋闷,就跟这暖气房里捂久了似的,闷得人发慌,想吼又不敢吼。
厨房里传来“滋啦”一声响,接着是葱花爆锅的浓香。
保姆王婶儿系着条洗得发白的蓝布围裙,正麻利地翻着锅里金黄的鸡蛋饼。
案板上摆着切得细溜溜的咸菜丝,旁边搪瓷盆里是熬得稠糊糊的小米粥,热气腾腾。
“张同志醒啦?快洗把脸,早饭这就得!”
王婶儿嗓门敞亮,带着点关里口音,是张大兵托人从后勤家属里寻摸来的利索人。
她撩起围裙擦擦手,从碗橱里拿出几个印着红双喜的搪瓷碗,“若琴妹子刚喝了碗蛋花汤,说胃里舒坦,这会儿在里屋歇着呢。”
张卫国“嗯”了一声,拧开厨房门口那个亮晶晶的镀铬水龙头。
冰凉的自来水“哗”地冲在搪瓷脸盆里,他捧起水狠狠搓了把脸,冰得他一激灵,那股子闷气儿似乎也冲淡了点儿。
水珠子顺着他胡子拉碴的下巴颏往下淌,滴在水泥地上洇开几个深色的小圆点。
他甩甩手,撩开东屋门帘。
屋里更暖和,新刷的白灰墙透着股石灰味儿。
徐若琴半靠在叠得整整齐齐的厚棉被上,肚子像扣了口大锅,沉甸甸的。
她手里正缝着一件红底碎花的小布衫,针脚细密。阳光从擦得透亮的玻璃窗照进来,落在她脸上,显得温润平和。
“醒啦?”徐若琴抬眼,嘴角弯着,“王婶儿蒸了鸡蛋糕,喷香。”
“听着了。”
张卫国拖过床边的木头凳子坐下,凳子腿在红漆地板上划出轻微的“吱呀”声。
他目光落在媳妇儿隆起的肚腹上,那里头的小家伙像是知道爹来了,不轻不重地踹了一脚,隔着薄棉袄都能看出个鼓包。
“嘿!这小崽子,劲儿不小!”
张卫国脸上终于有了点笑模样,大手隔着棉布轻轻按在那鼓包上,感受着底下鲜活的生命力。那点憋闷暂时被这温热的搏动压了下去。
“可不是,”徐若琴放下针线,把手覆在张卫国粗糙的手背上,“昨儿去医院,那戴眼镜的大夫不也说了?壮实着呢!胎心跟小马驹跑似的,咚咚的,可有劲儿了。”
她想起昨天军区总医院那刷得雪白的走廊,亮得晃眼的大玻璃窗,穿着白大褂、说话和声细语的大夫拿着个圆头铁家伙在她肚皮上听来听去,心里就踏实得很。
这城里头看病,跟屯子里的赤脚医生就是不一样。
“那就好,那就好。”
张卫国连声应着,可眼神又有点飘。
医院是好,可那地方规矩也多,到处都静悄悄的,连咳嗽都得捂着嘴,憋得他浑身不自在。
他脑子里不受控制地闪过屯西河套边,寒风卷着雪沫子抽在脸上,他举枪瞄准枯树枝,“砰”地一声脆响,木屑纷飞,那叫一个痛快!哪像现在……
“卫国?”徐若琴看他走神,轻轻推了他一下,“想啥呢?”
“啊?没…没啥。”张卫国回过神,搓了把脸,“铁山他们……也该到了吧?”
话音刚落,院门外就传来“哐当哐当”的敲门声,力道大得门板直颤悠,还夹杂着张铁山那特有的大嗓门:“卫国!开门呐!这铁门闩得死紧,跟她娘城门似的!”
张卫国腾地站起来,几步蹽到院门口,哗啦一下抽开厚重的门闩。
门一开,冷风夹着股子旅途的尘土气儿先涌了进来。
张铁山裹着件油渍麻花的旧军大衣,风尘仆仆地站在门口,身后跟着肚子也挺得老高的娜塔莎。
娜塔莎金黄的头发胡乱挽在脑后,裹着条厚实的毛围巾,碧蓝的眼睛打量着这规整的小院,带着点新奇和疲惫。
“哎呀妈呀,可算到了!”
张铁山一脚跨进来,把肩上扛着的大帆布行李卷“咚”地撂在青砖地上,激起一小片尘土,“这火车坐得,骨头架子都颠散黄了!还是咱那嘎达的爬犁得劲儿!”
他使劲跺了跺脚,想把胶鞋底沾的雪泥磕掉。
娜塔莎小心地迈过门槛,扶着后腰,用不太流利的东北话说:“这里…暖和,比团结屯好。”
她指了指旁边刷着绿漆、安静伫立的暖气片,一脸赞叹。
“快进屋!王婶儿,再添两副碗筷,我大哥他们一家子来了!”
张卫国招呼着,帮忙拎起张铁山脚边的一个大网兜,里面塞满了晒干的蘑菇、木耳,还有几串通红的大辣椒,是屯里乡亲硬塞的。
堂屋里顿时热闹起来。
凳子不够,张铁山干脆蹲在暖气片旁边,捧着个大海碗,呼噜呼噜地喝着滚烫的小米粥,就着咸菜丝和鸡蛋饼。
娜塔莎小口吃着,好奇地打量着屋里的陈设——刷绿漆的木头碗橱、印着“奖”字的搪瓷缸子、墙上贴着的崭新年画《毛主席去安源》。
“这院儿真不赖!”张铁山抹了把嘴,满足地打了个饱嗝,“比咱屯那四处漏风的屋子强百套!就是……”
他眼珠子转了转,压低声音,朝墙角努了努嘴,“憋坏了吧?”
张卫国顺着他目光瞅过去,那杆五六半还在墙角杵着,沉默得像块铁疙瘩。
他没吭声,端起碗猛扒拉了几口粥,腮帮子鼓囊囊的。
张铁山嘿嘿一笑,凑得更近:“瞅你这蔫儿样,跟霜打的茄子似的。咋地,手痒痒了?这城里头,连个耗子都不让崩,更别说放枪了,规矩忒大!”
这话像根针,精准地扎在张卫国心尖上那根最痒的筋。
他喉结滚动了一下,咽下嘴里的粥,声音有点发闷:“屁话!谁…谁手痒了?消停吃饭!”
可那眼神,又不受控制地瞟向墙角。
林涵捧着书从小屋出来,正看见她爹这副模样。小姑娘没说话,黑亮的眼睛里却像什么都明白。
日子一天天过,徐若琴的肚子眼见着又沉了一圈,像揣着个实心的大西瓜,走路都得手撑着后腰。
王婶儿伺候得精心,变着花样做吃的。张卫国成了彻底的“坐地户”,每天除了扶着媳妇在院里溜达两圈,就是看着林涵在小书桌前啃那些天书般的公式图纸,再不然就是对着墙角那杆枪发呆。
那枪油味儿,那木头味儿,丝丝缕缕地往鼻子里钻,勾得他心里像有百十只蚂蚁在爬。
这天后半晌,日头懒洋洋地挂在西边楼顶上。
徐若琴吃了点东西,靠着被垛睡着了,发出均匀绵长的呼吸。
王婶儿在厨房拾掇晚饭,哗啦啦的洗菜声隔着门帘传过来。林涵在自个儿小屋,笔尖划过纸张,沙沙作响。
张卫国在堂屋坐不住了。
他像头困在笼子里的狼,背着手,焦躁地在光溜的红漆地板上踱来踱去。旧布鞋底蹭着地板,发出单调又刺耳的“沙沙”声。
他走到墙角,蹲下身,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冰凉的枪管,从枪口一直捋到枪托那块被肩窝磨得格外油润的地方。指肚划过枪栓,感受着那冰冷的金属棱角,脑子里全是子弹呼啸、靶子炸开的画面。
“操!”
他猛地站起身,低低咒骂了一句,胸口那股邪火越烧越旺,憋得他太阳穴突突直跳。
他扭头瞅瞅里屋门帘,又看看厨房方向,一咬牙,蹑手蹑脚走到墙角,一把抄起那杆五六半。
枪身入手,沉甸甸的熟悉感瞬间熨帖了心底的躁动。
他像捧着失而复得的珍宝,手指熟练地检查保险,拉开枪栓瞄了一眼枪膛——空的。
他迅速从五斗橱最底下抽屉的樟木盒里摸出个沉甸甸的油纸包,里面是压得实实的黄澄澄的子弹。
取弹、压弹、合栓,“咔嚓”一声轻响,干脆利落。这声音像钥匙,瞬间打开了他身上某个无形的枷锁。
他把枪往军大衣里一裹,枪管贴着腿,冰凉坚硬。
深吸一口气,他像做贼似的,轻手轻脚拉开堂屋门,闪身溜了出去。
院子里空无一人,只有那棵老槐树光秃秃的枝桠在冷风里晃悠。
家属院静悄悄的,偶尔能听到隔壁院小孩的哭闹。张卫国贴着墙根,像道影子,飞快地朝大院最西头那排锅炉房蹽去。
那里靠近围墙,平时只有烧锅炉的老孙头在,机器轰鸣声也大。
果然,还没到跟前,就听见锅炉房里面传来“哐当哐当”的巨大闷响,那是锅炉在烧,蒸汽在管道里奔腾的动静。门口堆着小山似的黑煤块,用旧帆布盖着半边。
张卫国左右瞄了瞄,四下无人。他几步蹿到煤堆后头,这里正好被帆布和煤堆挡着,形成个隐蔽的三角地。
他一把掀开裹枪的大衣,迅速检查四周,目光落在锅炉房那扇厚重的大铁门上。
就是它了!
他猛地举枪,枪托狠狠抵进肩窝。
这个动作熟悉得如同呼吸,肩膀立刻找到了记忆中的凹痕。
缺口、准星、铁门中央一块被蒸汽熏得发白的区域——三点瞬间拉成一条灼热的直线!
心跳声在锅炉的轰鸣里显得微不足道,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冰冷的钢铁、沉重的枪身和远处那个模糊的白点。
“砰!”
枪口猛地喷出一尺多长的赤红火焰,震耳欲聋的炸响如同平地惊雷,瞬间撕碎了家属院午后虚假的宁静!
滚烫的弹头带着刺耳的尖啸,狠狠撞在厚重的大铁门上!
“当——啷!!!”
一声震得人牙酸的巨响!铁门剧烈地一颤,门板中央赫然出现一个碗口大的深坑!
火星子混着崩飞的铁屑四溅开来,打在旁边的煤块上噼啪作响!
浓烈的硝烟味瞬间弥漫开来,刺鼻、呛人,却带着一种久违的、让张卫国浑身毛孔都炸开的熟悉快感!
这动静儿太大了!锅炉房里的“哐当”声都顿了一下。
“谁?!谁在那儿放炮仗?!”锅炉房里传来老孙头变了调的惊呼和慌乱的脚步声。
张卫国根本顾不上听!第一枪的释放感如同开闸的洪水,那憋屈了太久太久的劲儿全涌了上来!
他眼神锐利如鹰,手臂稳如磐石,几乎在枪声余音未散的瞬间,再次推弹上膛!
“咔嚓!”
冰冷的枪栓复位声像是战斗的号角。
“砰!”
第二枪!子弹精准地楔进第一个弹坑边缘!
“当啷——!”
铁门发出更惨烈的呻吟,深坑扩大,扭曲的钢板边缘翻卷着,露出里面灰黑的铁茬子。崩飞的碎片甚至擦着张卫国的棉帽飞过!
爽!太他娘的爽了!
张卫国只觉得一股滚烫的热流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烧得他浑身血液都沸腾起来!
什么城市的规矩,什么憋闷的暖气房,全被这炸雷般的枪响和刺鼻的硝烟味儿冲得稀巴烂!
眼前仿佛又是老林子的雪野,是咆哮的铁背龙王,是呼啸的子弹撕裂空气的轨迹!
他腮帮子咬出棱角,眼神狂热,手指再次摸向扳机——
“张卫国!!!”
一声带着哭腔和极度惊恐的尖叫,像冰锥子一样狠狠扎穿了他沸腾的热血!
张卫国猛地一哆嗦,扣在扳机上的手指僵住了。
他僵硬地转过头。
徐若琴只披了件薄棉袄,脸色煞白如纸,一手死死捂着高高隆起的肚子,另一只手扶着冰冷的砖墙,整个人抖得像风中的落叶。
她显然是惊醒后追出来的,连鞋都没穿好,趿拉着一只,另一只光脚踩在冰冷刺骨的水泥地上,冻得通红。
她那双总是温柔的眼睛里,此刻盛满了惊骇、恐惧和无助,直勾勾地盯着张卫国和他手里那杆还在冒烟的枪。
“你…你疯了!!”
她声音抖得不成样子,眼泪唰地就下来了,“这…这要让人听见…抓了你去…我和孩子咋办?!”
张卫国脑子里“嗡”的一声,那股子冲天的邪火和快感瞬间被一盆冰水浇灭,只剩下冰冷的后怕和看到媳妇儿惨白脸色的揪心。
他慌忙把枪口朝下,保险“啪”地扣上,像个做错事被抓现行的孩子,手足无措地僵在原地。
锅炉房的门“哐当”一声被推开,老孙头探出个灰头土脸、戴着破棉帽的脑袋,惊魂未定地朝这边张望。
远处,似乎也有几户人家的门开了条缝……
枪声和硝烟,像投入死水的巨石,在这宁静的军区大院里,激起了第一圈危险的涟漪。
张卫国看着媳妇儿煞白的脸和泪眼,看着那扇冒着青烟、狰狞丑陋的铁门。
再看看自己手里这杆惹祸的“烧火棍”,一股巨大的悔恨和茫然,沉甸甸地压了下来,比那杆枪还沉。
锅炉房那扇厚重铁门上,两个碗口大的深坑还在冒着缕缕青烟,翻卷的铁皮边缘呲牙咧嘴,散发着浓烈刺鼻的硝石味儿,混着煤灰味儿,直往人鼻子里钻。
崩飞的铁屑和火星子溅得旁边黑黢黢的煤堆上星星点点,像撒了一把烧红的芝麻。
张卫国杵在煤堆后头,手里那杆五六半的枪管还微微发烫,余温透过裹着的旧军大衣烙在他大腿上。
可这股子热乎劲儿,跟兜头浇下来的冰水比起来,屁都不算。
锅炉房那扇破铁门“哐当”一声被猛地推开,老孙头顶着个沾满煤灰的破棉帽,探出半个身子,一脸惊魂未定。
“咋…咋回事?!炸膛了?!伤着人没?!”
枪声在肃静的军区家属院无异于晴天霹雳,早把午后的安宁炸得粉碎。
张卫国看着徐若琴煞白的小脸和光脚踩在冰地上的样子,心像被一只冰冷的大手狠狠攥住,疼得他喘不过气。
那股子开枪时的暴烈爽快早被浇得透心凉,只剩下刺骨的悔恨和茫然。
他张了张嘴,喉咙里像塞了团破棉絮,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干什么的?不准动!把枪放下!” 一声厉喝如炸雷般响起。
两个穿着崭新65式绿军装、臂戴“执勤”红袖章的战士,端着上了刺刀的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如临大敌地从院墙拐角冲了出来,黑洞洞的枪口瞬间锁定了张卫国。
他们动作迅猛,眼神锐利,显然是训练有素的警卫。
其中一人警惕地盯着张卫国手里的枪,另一人则迅速扫视现场,目光在门上的弹坑和徐若琴身上停留。
张卫国没反抗,像泄了气的皮球,手指一松,沉重的五六半“哐当”一声掉在煤灰里。
他下意识想上前扶住摇摇欲坠的徐若琴,却被一个战士用枪口逼住:“退后!双手抱头!”
老孙头这才敢完全钻出来,指着张卫国,结结巴巴地对警卫说。
“同…同志!是…是他!他搁这儿放枪!两响!可…可吓死个人咧!”
“带走!”
领头的战士看起来是个班长。
他毫不迟疑,声音冰冷。
另一个战士立刻上前,动作麻利地反拧住张卫国的胳膊,力道之大,让他这个壮汉都有些招架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