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刃计划”原则性通过的消息,如同在青囊城内投入了一颗深水炸弹,其冲击波迅速席卷了每一个角落。担忧、恐惧、兴奋、期待、决绝…各种复杂的情绪交织、碰撞、蔓延,在钢铁的墙壁之间反复回荡。但无论如何,最高决议已下,这座末世孤城如同一架被注入新燃料的精密机器,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决心,围绕着这一史无前例的计划高速运转起来。
详细的实施细则制定会议连续召开了数次,每次争论都异常激烈,每一个细节都被放在放大镜下反复推敲,力求在勇气与谨慎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参与人员筛选机制: 制定了极其严格的体检标准(重点检查心肺功能、体能、应激反应)和年龄限制(初步定为16至55周岁,身体健康且无严重基础疾病),采取自愿报名与组织抽调相结合的方式。所有报名者还需通过由白栀医疗团队设计的心理评估,确保其具备基本的抗压能力和情绪稳定性。首批参与者优先考虑身体条件优异的青壮年、各行业志愿者以及表现积极的平民代表。
历练区域划定与清障: 由“刑天”重型机甲小队和“寒壁”异能者团队联合出击,对声波篱笆内部一片面积约一平方公里、相对开阔、植被密度较低的区域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地毯式清剿。不限于清除可见威胁,甚至动用了小型钻探设备检查地下,并建立了多个坚固的地下掩体式应急避难所,内部储存有基础物资和通讯设备。该区域周边设置了多重移动监控哨点和振动传感阵列,实现全天候无死角监控。
强制性前置培训课程: 紧急集结了最好的斥候、战士、植物学家、地质学家和医生,共同编写了图文并茂的《城外生存手册(公民基础版)》。手册内容涵盖最低限度的危险生物辨识、基础方向辨别与路径记忆、利用残骸和自然材料搭建最简易庇护所、极少数确认安全可食用植物和水的辨认与处理、伤口压迫止血与包扎、信号弹和烟雾弹的使用规范等。所有通过筛选的参与者,必须在出城前完成所有理论课程学习并通过严格考核,同时还需通过基础体能测试(负重行走、奔跑、攀爬等)。
个人与小队装备配置: “工巧”战团开启了所有生产线,三班倒全力生产。为每位参与者配发一套轻型复合防护服(具备基础防割裂、防刺穿、防孢子吸入功能)、高效过滤面罩、多功能求生匕首、强光手电、彩色烟雾信号弹、短程加密通讯耳麦以及一个特制的、能瞬间发出高强度闪光和刺耳噪音以驱赶中小型生物的“声光惊扰器”。每支10-15人的居民历练小队,额外配发一台便携式环境检测仪(监测空气成分、辐射、异常生物信号)、一套小组医疗急救包和一台大功率备用通讯中继器。
护卫与指挥体系: 每支居民历练小队,配备3名全副武装、经验极其丰富的精英战士或“雨林斥候”作为全程指导、护卫和绝对指挥官。护卫小组中至少包含一名具备专业医疗救助能力的战地医护兵。所有小队之间保持不间断的通讯联络,行动间距严格控制在目视或一公里通讯范围内。城墙之上设立了专用的“砺刃计划”指挥观察中心,由顾凌和参谋团队直接坐镇。
多层次应急预案: 制定了极其详尽的应急预案,涵盖了各种可能情况:突发恶劣天气(暴雨、强风)、遭遇小型变异生物群、人员意外受伤或疾病、个体迷失方向、设备故障、乃至最坏情况的——外部大规模袭击预警。针对每一种情况都明确了汇报流程、决策权限、撤离信号、集合点、以及快速反应支援小组(由“刑天”机甲和“寒壁”异能者组成)的出动机制。声波篱笆相应段落的功率可随时根据指令瞬间提升至驱离甚至杀伤模式。
后勤保障与资源调配: 后勤部门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精细规划,重新统筹了全城的物资流向。在确保不影响核心防御系统运转、重点科研项目(星鼎、深海)最低资源需求和居民最基本生活配给的前提下,优先保障“砺刃计划”所需的装备生产、物资储备和能源供应。建立了专门的物流小组,负责历练期间的物资运输、装备维护和垃圾回收。
整个青囊城都弥漫着一种大战将至般的紧张而又充满蓬勃干劲的气氛。所有公告栏前时刻都围满了人,仔细阅读着不断更新的计划通知、培训日程和注意事项。报名点排起了长队,人们的神情严肃而认真,彼此讨论着体检项目和培训内容。
家庭内部的气氛也变得微妙而紧张。父母们一边忧心忡忡,一边默默地为孩子检查、准备行装,反复叮嘱着注意事项,将舍不得吃的能量棒塞进孩子的口袋。夫妻之间、朋友之间,讨论的话题都围绕着历练,互相打气,分享着刚刚学到的生存小技巧,一种同舟共济、共赴艰险的悲壮氛围悄然形成,将整个城市更紧密地凝聚在一起。
原本专属于战士的训练场上,如今挤满了普通居民。他们在教官(往往是刚从前线轮换下来的战士)的指导下,笨拙却无比认真地练习着如何快速穿戴复杂的防护服、如何利用指北针和地标判断方向、如何正确地发射信号弹、如何相互配合进行伤口包扎和搬运。他们的动作虽然生疏,甚至显得有些滑稽,但每个人的眼神都异常专注,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衫,却无人抱怨。
李芸也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她说:“我不能给我家小石头丢脸,我也得学会怎么保护自己,真到了那时候,说不定还能帮上别人。”她在训练中格外刻苦,额头上总是挂满汗珠,反复练习着每一个动作,直到熟练为止。
老船长则带着他的工巧团队,忙着改造几辆旧的装甲运输车,给它们加装更厚的轻型复合装甲、更强的通讯天线和额外的医疗舱,作为移动的应急支援平台和快速撤离载具。
顾凌和季青瑶(她虽然因身体原因无法参与体能训练,但凭借其独特的“生命回响”感知能力,为环境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提供了大量宝贵意见,并被纳入指挥中心的值守团队)则如同城市的神经中枢,时刻关注着准备的每一个细节,不断召开会议,调整、优化、否决、再优化,力求将风险降至最低。
终于,在经过长达数周近乎苛刻的周密准备后,“砺刃计划”首批居民城外历练的日子,到来了。
清晨,天色微亮,晨曦勉强穿透笼罩城市的永恒水汽。首批筛选出的三百名居民,穿着统一的灰色轻型防护服,如同等待检阅的士兵,在中心广场上列队集合。他们脸上清晰可见紧张、忐忑、甚至是一丝恐惧,但更多的是一种跃跃欲试的决心和一种肩负重任的肃穆。他们的家人、朋友、邻居们站在警戒线外,目光复杂地注视着他们,无声地送行,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凝重。
顾凌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目光扫过下方一张张既熟悉又因紧张而显得有些陌生的面孔,做着最后的动员,他的声音通过扩音器,清晰地传遍寂静的广场:“记住你们过去几周所学到的一切!信任你身边的队友!绝对服从护卫指挥官的命令!这不是游戏,它关乎生命!但也不必让恐惧压倒你们的理智和勇气!你们今天迈出的这一步,不仅仅是为了你们自己,更是为了青囊城的未来,为了你们下一代能拥有真正的生存空间!祝你们历练顺利,平安归来!”
“我宣布!‘砺刃计划’,第一期第一梯队,正式开始!各小队,按预定序列,出发!”
伴随着沉重的机械轰鸣,那道隔绝了生死、划分了已知与未知的巨大闸门,缓缓向上开启,露出了外面那片被晨曦染上一层诡异暖色调、却依旧陌生而危险的天地。居民们下意识地深吸了一口气,紧紧握住了手中的武器(或许是第一次),在身旁全副武装、面色冷峻的护卫战士的带领下,迈着虽然有些僵硬却异常坚定的步伐,第一次主动地、集体地走向了那道象征着安全与危险的边界。
这一刻,无论前方等待的是什么,青囊城的人类,已经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一条全新的、主动求存的血火淬炼之路。全民砺刃,只为在这残酷的末世之中,锻造出足以开辟未来的坚韧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