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号的船头破开泰晤士河浑浊的波涛,在退潮的河水中艰难溯流而上。杨烈立于船舷,如同一尊凝固的雕像,沉静的目光穿透弥漫的河雾,投向那座在视野尽头缓缓铺开的巨城。
伦敦。
它并非显现出清晰的轮廓,而是如同一头蛰伏的巨兽,在灰黄与铅黑交织的雾霭中喘息。无数工厂与民居的烟囱向低垂的天空喷吐着浓烟,与河上氤氲的水汽搅拌在一起,织成一张无边无际、带着刺鼻硫磺与煤烟味的巨幕。这是工业文明初生时粗重的呼吸,野蛮而充满力量。
河风送来复杂的气味:煤火的焦灼、污水的腐臭、远方市场飘来的烂菜叶与鱼腥,还有堆积货物散发的霉味与香料……它们混合成一种独特的、属于这座帝国心脏的浓烈气息,几乎能在舌根尝到那沉甸甸的、混杂着野心与污秽的滋味。
河水在船身两侧泛起带着泡沫的浊浪,水面上漂浮着木质碎块、腐烂的废弃物,以及一些难以辨认的浮肿物体。几个衣衫褴褛的“泥腿子”躬着身,在泥泞的河滩上用长杆翻捡着河潮带来的“馈赠”,他们的身影在浓雾中扭曲,如同在末日图景中徘徊的幽魂。
当海燕号的木质船身终于轻撞上码头的防撞桩时,更为喧嚣的声浪与气味如同实质般扑面而来。巨大的花岗岩码头延伸入河,停泊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船只。东印度公司华丽而笨重的商船、来自美洲饱经风浪的货船、沿岸穿梭的轻捷单桅帆……水手的吆喝、起重机的呻吟、货物落地的闷响、链条的刮擦,共同谱写成一首粗粝而充满原始生命力的码头交响曲。
杨烈背着轻简的行囊踏上湿滑的石板路。他的脚步稳定,目光却如最精密的仪器般扫过周遭。超常的感官无声无息地全面展开,将庞杂的信息汇入脑海:
视觉: 搬运工被重负压弯的脊梁,商人假发上沾染的煤灰,扫烟囱孩童瘦小身躯上刺目的乌黑,囚犯镣铐拖行在石板上划出的火星与绝望。
嗅觉:不仅仅是污浊的空气,更有汗臭、劣质杜松子酒、马粪,以及……一丝若有若无、仿佛来自墓穴的陈旧血腥气,混杂在活人的气息中,转瞬即逝。
听觉:远超常人的听觉捕捉着城市的脉动。硬币落入酒杯的轻响,暗巷中秘密交易的耳语,以及……某个瞬间,从远处传来一声极其轻微、绝非人类喉骨能发出的嘶鸣,随即被城市的噪音吞没。
灵觉:全真内力在经脉中自发流转,澄澈心神,抵御着环境中无形的负面能量侵蚀。同时,那源自变种本能的野性感知,如同无形的触须,敏锐地探知着潜藏的威胁。他清晰地感应到几道冰冷的视线曾短暂停留在他身上,带着非人的审视与好奇,又迅速隐没在人群深处。
与北美荒野中直接、狂野的超自然力量截然不同,伦敦的“异常”被层层包裹在文明的表象与拥挤的人潮之下。它们更隐秘,更善于伪装,也因此……更危险。
他穿过码头区,步入伦敦迷宫般的街巷。街道狭窄而扭曲,两侧木质与砖石结构的老屋二楼疯狂地向外探出,几乎要在头顶相接,切割着本就稀少的天光。排水沟中污浊的水流散发着令人窒息的恶臭。偶尔有装饰华丽的贵族马车驶过,溅起的泥点引来路人低声的咒骂与仓皇的躲避。
他在一个卖“母亲之殇”(廉价杜松子酒)的摊贩前停下,买了一小杯。烈酒灼烧着喉咙,但更重要的是,他听到旁边醉醺醺的水手含糊地抱怨着“白教堂那边又少了两个姑娘,巡警说是自己跑了,鬼才信……”
在一条暗巷入口,一个售卖草药与奇怪符咒的老妇人抬起浑浊的双眼看向他。在她身上,杨烈感知到一股微弱却独特的能量波动,不同于新大陆的萨满,带着此地泥土与古老的迷信融合而成的诡异气息。老妇人咧开几乎无牙的嘴,露出一个难以捉摸的笑容。
夜幕如墨汁般浸润天空,煤气灯夫开始点燃街灯。昏黄的光晕在浓雾中扩散,非但未能驱散黑暗,反而为一切景物描上了诡异的光边,让阴影在各处疯狂滋生。
杨烈选定了一家招牌上画着“黑乌鸦”的小旅馆。推门而入,壁炉的火光在墙上投下摇曳的影子。角落里的谈话声因他的进入而微妙地停顿了一瞬。旅馆老板,一个秃顶肥胖的男人,默默收下钱币,递给他一把黄铜钥匙:“三楼尽头,热水另算。”
踏上吱呀作响的楼梯,在转角阴影处,他眼角的余光捕捉到一个远超常人的迅捷身影一闪而逝。他面色如常,仿若未觉。
房间狭小却临街。杨烈放下行囊,立于窗前。远处,圣保罗大教堂的宏伟圆顶在雾中若隐若现,如同悬浮的圣山;更远方,伦敦塔的阴影匍匐在河岸,散发着历史的血腥与囚牢的森严。
他轻轻关上窗,将雾都的喧嚣与污浊暂时隔绝,却隔不断那如附骨之疽的、被窥视的感觉。几道冰冷的视线,在他踏足这座城市的瞬间便已黏上他,此刻仍在黑暗中徘徊。
北美荒野锤炼了他的力量与意志,而这片新的猎场,猎人与猎物的身份,从第一刻起就已模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