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1. 咸阳南郊的异象与晶碑初现

初夏的咸阳南郊,总带着一股子麦香混着渭水湿气的暖意。自函谷关以东的商旅们,常赶着骡车沿着渭水驿道缓缓西行,车轮碾过夯实的黄土路,留下两道深浅不一的辙印。道旁的麦田里,农夫们正弯腰拾掇着早熟的麦穗,汗珠顺着黝黑的脸颊滑落,砸在干裂的土块上,瞬间便没了踪影。偶尔有驿卒骑着快马从驿道飞驰而过,马蹄声惊起田埂上的麻雀,扑棱棱地飞向远处的柳树林 —— 这便是咸阳南郊往日里最寻常不过的景象,满是人间烟火气,却也透着几分秦地特有的质朴与厚重。

可今日的南郊,却没了往日的喧闹。赶车的商旅停在驿道尽头,忘了挥鞭;拾麦穗的农夫直起身子,手里还攥着半截麦秆;连飞驰的驿卒都勒住了马缰,胯下的骏马打着响鼻,不安地刨着蹄子。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太学区以北的那片空地 —— 三千七百九十二根透明棱柱,如同从地底钻出的水晶笋,毫无征兆地拔地而起,丈八高的棱面在初夏的日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却又不是寻常水晶那般刺眼,反倒带着一种温润的神秘感,仿佛每一道光里都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走近些看,才发现这些棱柱并非通体透明。棱面的材质更像是一种从未见过的 “晶玉”,用指尖轻轻触碰,能感觉到一丝微凉的暖意,而非玉石的冰凉。每一根棱柱的顶端,都雕刻着一圈细密的云纹,云纹之间嵌着细小的甲骨文字,日光照射时,这些甲骨文会微微发光,像是在诉说着什么。棱柱的底部是青圭色的基座,基座上刻着 “太学区教化柱” 五个篆字,字体雄浑有力,一看便知是出自名家之手。最奇的是,当风从棱面之间穿过时,竟会发出类似编钟的清脆声响,不是杂乱无章的噪音,而是如同《承云曲》般悠扬的旋律,听得人心里莫名的安定。

2. 晶碑内核之秘与跨时空智慧

若有人能透过晶玉棱面看向内部,便会发现每根棱柱里都藏着七层甲骨玄涡轮。这涡轮并非青铜所铸,而是用一种混合了龟甲粉末与水晶碎屑的特殊材料制成,每层涡轮的边缘都刻着不同的数术符号 —— 有代表 “天” 的乾卦符号,有代表 “地” 的坤卦符号,还有代表日月星辰的甲、乙、丙、丁等十干文字。七层涡轮并非静止不动,而是以一种缓慢的速度错位旋转着,上层的涡轮顺时针转,下层的则逆时针转,转动时会产生一层淡淡的光晕,将整个棱柱内部映照得如同白昼。

负责看管晶柱的小吏赵二,昨日还在为太学区的地面除草,今日一早便见这些晶柱拔地而起,吓得他差点摔了手里的锄头。后来听丞相府的博士说,这涡轮是 “天工先生” 与博士们一起设计的,能 “采日光之精,集数术之灵”。赵二不懂什么是 “日光之精”,却亲眼见过正午时分,日光最盛时,涡轮转得最快,晶柱顶端的甲骨文光芒也最亮,甚至能在地面上投出清晰的文字影子,像是在写着什么。

这 “天工先生”,便是从后世穿越而来的沈砚。三个月前,他还在现代的考古研究所里对着一堆秦代竹简发呆,一场意外的雷击,竟让他穿越到了始皇帝统一六国后的第三年。初到咸阳时,沈砚穿着一身现代人的衣服,差点被当成奸细抓起来,多亏了偶然路过的丞相府博士淳于越,见他谈吐不凡,又对秦地数术颇有见解,才将他引荐给了丞相李斯。沈砚知道,要在秦朝立足,必须拿出能让秦人信服的东西,而他脑中的现代科技知识,若能与秦朝的数术智慧结合,或许能闯出一条路来 —— 这甲骨玄涡轮,便是他的第一个尝试。

3. 博士团队的协作与研发往事

淳于越第一次见到沈砚提出的 “甲骨玄涡轮” 图纸时,差点将手里的竹简扔在地上。图纸上画着七层涡轮的结构,每层都标注着数术符号,旁边还写着 “日光折射原理”“齿轮传动结构” 等他从未听过的词汇。“天工先生,” 淳于越皱着眉,手指在图纸上划过,“我秦地数术讲究‘天人合一’,你这‘齿轮’‘折射’,莫不是海外蛮夷的奇技淫巧?”

沈砚早料到会有质疑,他没有急着辩解,而是取来一块水晶、一片龟甲和一个自制的小木齿轮,放在淳于越面前。“博士请看,” 沈砚将水晶对着日光,让光斑落在龟甲上,“日光本是无形,却能通过水晶汇聚成有形之光;龟甲本是死物,却刻着先祖留下的数术符号。我这涡轮,便是让日光之力驱动数术符号,二者并非相悖,而是相辅相成。” 说着,他转动木齿轮,带动旁边的小轮子旋转,“这齿轮传动,就像博士们演算周天度数时用的算筹,只是更省力,也更精准罢了。”

淳于越盯着转动的齿轮和水晶光斑,沉默了许久。他想起自己年轻时随老师演算浑天仪,常常算到深夜,却仍有误差;想起百姓们因不懂农时,误了播种的时节,只能对着旱田叹气。若是沈砚的设计真能成,或许能让数术不再只是博士们书房里的学问,而是能真正惠及百姓的工具。“好,” 淳于越终于点头,“我便信你一次,召集府里的博士们,与你一同研发!”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丞相府的博士们几乎天天泡在工坊里,沈砚教他们认识简单的机械结构,博士们则教沈砚秦地数术的精髓,有时为了一个涡轮的错位角度,几人能争论到深夜 —— 这三千七百九十二根晶柱里的甲骨玄涡轮,每一根都凝聚着跨时空的智慧与汗水。

4. 浑天算器的改良与今日之景

今日的咸阳南郊,除了围观的百姓与商旅,最忙碌的便是丞相府的博士们。他们穿着深青色的深衣,头上戴着进贤冠,手里捧着各自的算筹,围聚在棱柱群旁的高台上。高台上放着一个比寻常浑天仪小些的器物,外壳是青铜铸就的,上面刻着周天星辰的图案,最外层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晶 —— 这便是沈砚与博士们改良后的 “浑天算器”。

负责操作算器的是博士叔孙通,他手指纤细,却能稳稳地拨动算器上的青铜齿轮。这浑天算器的内核还是秦代浑天仪的结构,能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但沈砚在里面加了两个关键的改良:一是在青铜齿轮旁加了刻度盘,标注着从 “子” 到 “亥” 的十二时辰,还有二十四节气的精确日期 —— 这些数据,是沈砚根据现代天文观测记录整理而成的;二是在算器顶端加了一个水晶透镜,能将算器内部的数术符轨投射到空中,形成肉眼可见的光轨。

“诸位博士,” 叔孙通深吸一口气,声音沉稳,“今日是教化柱第一次试运行,成败在此一举!” 他先是调整了算器的角度,让水晶透镜对准日光,然后缓缓拨动齿轮。随着齿轮的转动,算器内部发出细微的 “咔嗒” 声,青铜外壳上的星辰图案开始微微发光,一道淡蓝色的光轨从透镜中射出,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落在最中间的一根晶柱上。那根晶柱里的甲骨玄涡轮像是受到了召唤,转动速度突然加快,顶端的甲骨文光芒大盛。

5. 渭水文渊阁的光字与雁群之喻

叔孙通的操作还在继续,他接连拨动了三个齿轮,算器上投射出三道不同颜色的光轨,分别落在三排晶柱上。就在这时,远处的渭水方向突然传来一阵细微的光芒,众人抬头望去,只见文渊阁的方向,有无数光点从藏书廊里飘了出来 —— 那是文渊阁里的竹简,在光轨的牵引下,正释放着里面的文字!

文渊阁是秦朝藏书最多的地方,里面藏着从各国收集来的典籍,有《诗》《书》《礼》《易》,也有记载农桑、律令、医术的竹简。平日里,这些竹简都静静地躺在书架上,只有博士和官员才能查阅。可今日,在浑天算器的光轨牵引下,竹简上的文字竟从竹片上剥离下来,化作一个个金色的光字,如同被风吹起的柳絮,朝着南郊的晶柱群飞来。

这些光字并非杂乱无章地飞行,而是排成了整齐的队列,最前面的几个光字是 “教化万民,以安天下”,后面跟着的光字则分成了几排,有的是农桑知识,比如 “孟夏之月,种黍稷,除杂草”;有的是礼仪规范,比如 “见长者,必躬身行礼,不可喧哗”;还有的是律令条文,比如 “盗人财物,价值百钱者,罚为城旦”。光字在空中飞行时,会随着气流微微晃动,队形却始终不乱,远远看去,就像一群迁徙的雁群,一会儿排成 “人” 字,一会儿排成 “一” 字,朝着目标坚定地飞去 —— 这便是沈砚设计的 “光字传讯”,让典籍里的知识能跨越距离,飞到百姓面前。

6. 光字成典与众人的初步反应

金色的光字飞到晶柱群上方时,突然停下了脚步。叔孙通迅速调整浑天算器的齿轮,空中的光轨突然变得密集起来,像是一张无形的网,将光字们笼罩在里面。在光轨的引导下,光字们开始重新排列组合,原本分散的 “农桑”“礼仪”“律令” 光字,各自聚成了一块方形的 “典章”,每个典章的四周都围着一圈淡蓝色的光边,看起来就像一块悬浮在空中的玉牌。

“那是……《秦律?教化篇》!” 人群中,一个穿着儒衫的学子突然惊呼起来。他曾在文渊阁当过抄书吏,对里面的典籍颇有研究,此刻空中的 “律令典章” 上,正是他抄过的《秦律?教化篇》的内容,一字不差!旁边的农夫们听不懂什么 “秦律”,却看到 “孟夏之月,种黍稷” 的光字,一个老农激动地拉着身边的人:“俺们今年就是因为误了种黍稷的时间,才少收了半亩粮,要是早看到这个,哪会有这事儿!”

驿道上的商旅们也凑了过来,他们常年在外奔波,最怕遇到不讲理的官吏。当看到 “官吏不得无故勒索商旅” 的光字时,一个赶车的商人忍不住拍手:“要是天下的官吏都能照着这个来,俺们这些跑买卖的,也能少受些委屈!” 就连一开始有些紧张的小吏赵二,也松了口气,他看着空中的典章,心里想:这教化柱要是真能让百姓懂规矩、知农时,以后太学区的差事,怕是会轻松不少。

7. 李斯的到来与初始审视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时,远处传来一阵整齐的马蹄声。人群自动分开一条路,只见一队身着黑色朝服的官吏骑着马,朝着晶柱群而来,最前面的那匹白马上,坐着一个身材高大的人 —— 正是当朝丞相,李斯。

李斯今日本在府中处理奏章,听说南郊出现了 “水晶柱”,还引来许多百姓围观,便放下手里的事,亲自过来看看。他坐在马上,目光扫过那三千多根晶柱,眉头微微皱起。作为秦朝的丞相,李斯深知 “稳定” 二字的重要性,任何突如其来的 “异象”,都可能引发百姓的恐慌,甚至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淳于博士,” 李斯勒住马,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威严,“这便是你前些日子说的‘教化柱’?”

淳于越连忙上前,躬身行礼:“回丞相,正是。这是天工先生与臣等博士共同研发的,今日是第一次试运行,方才已将文渊阁的教化典章投射到空中,供百姓观看。” 李斯没有下马,只是淡淡地 “哦” 了一声,目光落在空中的光字典章上。他识字无数,一眼便看出那些文字都是秦国的典章条文,没有什么出格的内容,可他心里还是有些疑虑:这些晶柱看起来华美,却不知是否中用;沈砚一个来历不明的人,突然拿出这么个东西,究竟是真心为大秦,还是另有图谋?

8. 铜杖叩晶柱与意外之景

李斯翻身下马,手里握着一根铜杖。这铜杖是始皇帝赏赐给他的,杖身由青铜铸就,上面刻着夔龙纹,顶端镶嵌着一块墨绿色的玉,不仅是身份的象征,也能用来敲击器物,辨别材质。他缓步走到一根离自己最近的晶柱前 —— 这根晶柱的基座是青圭色的,比其他晶柱的基座略高一些,上面刻着的 “太学区教化柱” 篆字,正是李斯自己的笔迹。

李斯抬起铜杖,轻轻敲了敲晶柱的棱面。他原本以为,这晶柱要么像玉石一样坚硬,要么像琉璃一样易碎,可铜杖落下时,他只感觉到一丝弹性,像是敲在绷紧的皮革上,却又比皮革坚硬许多。“咚” 的一声轻响后,晶柱的棱面上突然裂开了细小的纹路,无数金色的文字砂砾从纹路中崩碎出来,像细小的金粉一样,在空中飘了一会儿。

围观的人都屏住了呼吸,赵二甚至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 —— 他怕这些砂砾会伤到丞相。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所有人都惊呆了:那些文字砂砾没有散落落地,反而像是有生命般,在空中盘旋了一圈,然后朝着晶柱的基座飞去,如同一条金色的小溪,缓缓沉入太学区的地基里,消失得无影无踪。地基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仿佛那些砂砾从未出现过一样。

9. 李斯的震惊与众人惊叹

李斯握着铜杖的手顿了一下,瞳孔微微收缩。他活了五十多年,见过的奇珍异宝不计其数,却从未见过这样的景象 —— 文字砂砾能自行沉入地基,这绝非寻常的奇技淫巧所能做到。他蹲下身,手指抚摸着晶柱基座旁的地基,黄土还是原来的黄土,却似乎比之前更温润了一些,指尖能感觉到一丝微弱的暖意,像是地下有什么东西在发热。

“丞相,” 淳于越在一旁轻声说道,“这便是教化柱的妙处。那些文字砂砾并非消失了,而是沉入地基,与太学区的土地融为一体。日后百姓们在这附近耕作、行走,便能从土地中感受到文字里的教化之意,就像先祖的教诲融入了秦地的山河一样。” 李斯没有说话,他站起身,抬头看向空中的光字典章。此时,那些典章还悬浮在晶柱群上方,金色的光字在日光下闪闪发亮,远处的农夫们正指着典章,互相讨论着上面的内容,脸上满是好奇与期待。

人群中,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突然跪了下来,对着晶柱群磕了个头:“先祖显灵啊!这是先祖在指引我们好好过日子啊!” 老者一跪,其他百姓也纷纷跟着跪下,对着晶柱群行礼。李斯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的疑虑渐渐消散了 —— 他知道,大秦需要的不仅仅是严苛的律法,更需要能让百姓从心底认同的教化。这教化柱,或许真的能成为大秦教化万民的利器。

10. 沈砚的解释与教化原理

“丞相,” 沈砚从博士群中走了出来,躬身行礼,“方才的景象,想必让丞相受惊了。” 李斯看向沈砚,眼神里少了几分审视,多了几分探究:“天工先生,你且说说,这文字砂砾为何能沉入地基?又如何能让百姓感受到教化之意?”

沈砚站起身,指着晶柱内部的甲骨玄涡轮:“丞相请看,这涡轮在日光的驱动下,会产生一种‘能量场’,这种能量场能将文字转化为可渗透的砂砾形态。而太学区的地基,在修建时,我与博士们特意混入了少量的水晶碎屑和龟甲粉末,这些材料能与文字砂砾产生共鸣,让砂砾顺利沉入地下。” 他顿了顿,又指向远处的麦田:“至于教化之意,其实是文字砂砾在地下缓慢释放‘信息波’,这种波无形无味,却能被人的感官捕捉到。比如农夫在田间劳作时,能感觉到‘农桑知识’的信息波,便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播种的时节;孩童在地基旁玩耍时,能感觉到‘礼仪规范’的信息波,便会学着对长者躬身行礼。”

李斯听得有些似懂非懂,但他明白沈砚的意思:这教化柱不是靠强制灌输,而是靠潜移默化的方式,让教化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他想起自己年轻时在楚国求学,老师曾说 “教化如水,润物无声”,当时他还不太理解,今日见到这教化柱,才真正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好,” 李斯点了点头,声音比之前温和了许多,“天工先生,你这教化柱,确实是为大秦做了一件好事。”

11. 保守派的质疑与沈砚的回应

就在李斯认可教化柱的时候,人群中突然传来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丞相,此等奇技淫巧,恐非大秦之福!”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穿着深褐色深衣的官员走了出来,正是廷尉府的御史张苍。张苍素来保守,最不喜这些 “非古法” 的东西,刚才他一直站在人群后面,见李斯认可了教化柱,便忍不住站了出来。

“张御史此言差矣,” 张苍刚说完,沈砚便开口反驳,“何为古法?先祖创数术,是为了让百姓懂天时、知农事;周公制礼乐,是为了让百姓明礼仪、守规矩。这些都是古法的本意。今日的教化柱,不过是用更便捷的方式,实现先祖的教化之志,何谈‘非大秦之福’?”

张苍皱着眉:“可你这教化柱,用的是海外蛮夷的‘科技’,违背了我秦地数术的根本!”“张御史可知,” 沈砚从怀里掏出一卷竹简,递给张苍,“这是我从《周礼?考工记》里抄录的内容,里面记载着‘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说的便是根据材料的特性,制作适合百姓使用的器物。我这教化柱,用的是秦地的水晶、龟甲,演的是秦地的数术,不过是加了些‘审曲面势’的技巧,何来‘违背根本’之说?”

张苍接过竹简,仔细看了看,里面确实是《周礼》的内容,他一时竟无言以对。李斯看了张苍一眼,又看向沈砚,心里对沈砚多了几分欣赏 —— 这个年轻人,不仅有学问,还有胆识,能从容应对张苍的质疑,确实难得。

12. 李斯的决策与推广设想

“好了,” 李斯抬手制止了还想说话的张苍,“天工先生所言有理。古法并非一成不变,只要能为大秦所用,能让百姓受益,便是好法。” 他转向沈砚和淳于越,语气郑重:“今日这教化柱的试运行,很成功。李斯决定,将此事上报给始皇帝,请陛下下旨,在咸阳城内先推广十处教化柱,再逐步推广到各郡县。”

沈砚和淳于越都面露喜色,躬身行礼:“谢丞相!” 李斯又补充道:“不过,推广之事,还需仔细筹划。第一,要挑选合适的地点,优先选在市集、学堂、农田附近,让更多百姓能接触到教化柱;第二,要培训专门的官吏看管教化柱,防止有人故意破坏;第三,文渊阁的典籍要定期更新,让教化柱上的内容能跟上时节和律令的变化。”

众人都点头称是,赵二站在人群后面,心里更是激动 —— 他觉得自己说不定能被选去看管教化柱,到时候就能天天见到这些神奇的晶柱了。李斯看着眼前的晶柱群,又看向远处的咸阳城,心里突然生出一股豪情:有了这教化柱,大秦的百姓定能更懂礼法、更知农时,大秦的江山,也定能更稳固、更长久。

13. 黄昏时分的晶柱奇景

不知不觉,夕阳已经西斜,初夏的黄昏带着一丝凉意,洒在咸阳南郊的土地上。围观的百姓渐渐散去,有的农夫还在低声讨论着教化柱上的农桑知识,有的商旅则赶着骡车,继续向西行 —— 但他们的心里,都多了一份对未来的期待。

沈砚和博士们还在晶柱群旁忙碌,他们要检查每一根晶柱的运行情况,确保夜间不会出现故障。让他们惊喜的是,黄昏时分的晶柱,竟展现出了与白天不同的景象:日光渐渐减弱,晶柱内部的甲骨玄涡轮转动速度慢了下来,但涡轮边缘的数术符号却变得更亮了,发出淡绿色的光芒,将晶柱映照得如同翡翠一般。

最奇的是,那些沉入地基的文字砂砾,在黄昏的微光下,竟从地基里透出淡淡的金色光芒,在地面上形成了一个个模糊的文字影子。赵二蹲在地上,指着一个影子:“天工先生,您看!这是‘礼’字!” 沈砚笑着点头:“这是文字砂砾在夜间释放的信息波,虽然微弱,却能让夜间经过这里的人,也能感受到教化之意。”

淳于越看着发光的晶柱和地面上的文字影子,忍不住感叹:“天工先生,你这教化柱,白天有日光之美,夜晚有夜光之奇,真是巧夺天工啊!” 沈砚却摇了摇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博士们的数术智慧,是大秦工匠的手艺,更是这片土地的灵气,才让教化柱有了今日的模样。”

14. 始皇帝的听闻与召见

李斯回到丞相府后,立刻写下了一份奏折,详细描述了咸阳南郊教化柱的情况,包括晶柱的结构、光字典章的内容、文字砂砾沉入地基的奇景,以及他建议推广教化柱的想法。写完后,他让人连夜将奏折送到宫中 —— 他知道,始皇帝对能惠及百姓、稳固江山的事物,向来十分重视。

始皇帝嬴政此时正在咸阳宫的书房里批阅奏章,当他看到李斯的奏折时,原本略带疲惫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三千七百九十二根晶柱?甲骨玄涡轮?文字砂砾入地基?” 嬴政轻声念着奏折上的内容,手指在案几上轻轻敲击着,“李斯说这东西能教化万民,倒要看看是真是假。”

第二天一早,始皇帝便下旨,召见李斯、沈砚和淳于越入宫。当沈砚跟着李斯和淳于越走进咸阳宫的大殿时,心里难免有些紧张 —— 他知道,眼前的这位始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既有雄才大略,也有铁血手腕。“草民沈砚,拜见陛下!” 沈砚按照秦朝的礼仪,躬身行礼,不敢抬头。

“抬起头来,” 嬴政的声音低沉而威严,“你便是那个设计教化柱的天工先生?” 沈砚缓缓抬头,只见嬴政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穿着黑色的龙袍,腰间系着玉带,眼神锐利如鹰,仿佛能看穿人的心思。“回陛下,正是草民。” 沈砚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

15. 殿上的演示与皇帝的认可

嬴政没有再多问,而是让李斯将教化柱的图纸呈上来。他仔细看着图纸,时不时询问淳于越几个关于数术符号的问题,淳于越都一一作答。“陛下,” 李斯在一旁说道,“教化柱的奇景,光看图纸难以体会,不如让天工先生在殿上简单演示一番?” 嬴政点头:“好,便依你所言。”

沈砚早有准备,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小的水晶涡轮模型 —— 这是他特意为入宫演示做的,只有手掌大小,里面有三层迷你版的甲骨玄涡轮,外面裹着一层水晶。他将模型放在殿中的案几上,对着殿外的日光调整角度,然后轻轻转动模型底部的小齿轮。

随着齿轮的转动,模型内部的涡轮开始旋转,淡蓝色的光轨从水晶中射出,落在殿壁上,形成了几个小小的光字 —— 正是 “大秦万年” 四个字。虽然不如南郊晶柱的光字那般清晰,却也能让人一眼看清。嬴政看着殿壁上的光字,眼睛微微眯起:“这便是光字典章的原理?”

“回陛下,正是。” 沈砚回答,“南郊的教化柱,便是将这个模型放大,用日光驱动涡轮,投射出更大、更清晰的典章文字。” 嬴政站起身,走到案几旁,仔细看着水晶模型,手指轻轻碰了碰涡轮:“这东西,真能让百姓懂礼法、知农时?”

“回陛下,” 淳于越上前一步,“昨日南郊的百姓,已亲眼见到了教化柱的效果。农夫们看到农桑知识,商人看到律令条文,孩童看到礼仪规范,都十分欢喜。若能推广开来,定能让我大秦百姓人人懂教化,个个守规矩。” 嬴政沉默了许久,突然笑了起来:“好!好一个教化柱!李斯,你立刻着手准备,先在咸阳城内推广,朕要亲自去看看!”

16. 咸阳城的推广筹备

得到始皇帝的认可后,推广教化柱的事情便提上了日程。李斯牵头成立了一个 “教化柱推广署”,由淳于越担任署长,沈砚担任技术顾问,赵二因为熟悉南郊教化柱的情况,也被调到署里,负责看管晶柱的官吏培训。

推广署的第一件事,便是挑选咸阳城内的推广地点。沈砚建议选在四个地方:一是西市附近,这里是咸阳最热闹的市集,人流量大,能让商人、小贩和百姓都接触到教化柱;二是城东的学堂旁,方便学生和老师学习典章内容;三是城北的农田边,让农夫们能及时了解农时知识;四是咸阳宫附近的广场,既能彰显大秦的国力,也方便官员们查看。

地点确定后,接下来便是晶柱的制作。沈砚和博士们根据南郊晶柱的经验,优化了甲骨玄涡轮的结构,让涡轮转动更顺畅,光字投射更清晰。大秦的工匠们也十分给力,他们按照沈砚的图纸,日夜赶工,不到半个月,第一批十根晶柱便制作完成了 —— 这些晶柱比南郊的晶柱略矮一些,只有一丈高,更适合在城内放置。

赵二则忙着培训看管晶柱的官吏。他将自己在南郊看管晶柱的经验,整理成一本小册子,里面写着如何检查晶柱的运行情况、如何应对百姓的询问、如何处理简单的故障。“你们记住,” 赵二在培训时对官吏们说,“这些晶柱不是摆设,是为百姓服务的。百姓有不懂的地方,要耐心解释;晶柱有小问题,要及时上报,不能耽误了教化之事。”

17. 城内教化柱的启用与反响

半个月后的一个清晨,咸阳城内的十根教化柱同时启用。西市附近的晶柱前,早早便围满了百姓。当浑天算器启动,光字从城西的文渊阁分院飘来,在空中组成典章条文时,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一个卖布的小贩指着 “公平交易,不得欺客” 的光字,对旁边的人说:“俺之前总被人骗秤,要是人人都照着这个来,就好了!”

城东学堂旁的晶柱前,一群学生围着光字典章,兴奋地讨论着。他们的老师站在一旁,笑着说:“这些光字里的《论语》《孟子》章节,比我们在课堂上讲的更直观,你们可要好好学!” 城北农田边的晶柱前,农夫们看着 “芒种时节,插秧正当时” 的光字,纷纷点头:“今年终于不用靠猜了,跟着教化柱的提示种,准没错!”

始皇帝嬴政也亲自来到咸阳宫附近的广场,观看教化柱的启用仪式。当他看到光字典章上的 “大秦律法”“农桑要术”“礼仪规范” 时,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李斯,” 嬴政对身边的李斯说,“你做得好!这教化柱,比朕想象的还要好!” 李斯躬身道:“这都是陛下的英明,是天工先生和博士们的功劳。”

沈砚站在人群后面,看着百姓们脸上的笑容,心里突然生出一股归属感。他知道,自己穿越到秦朝,或许就是为了做这样的事情 —— 用现代的智慧,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来一丝改变,让这里的百姓能生活得更好。

18. 保守派的妥协与教化柱的普及

张苍看着咸阳城内教化柱的反响越来越好,心里虽然还有些不服气,却也不得不承认,这教化柱确实对百姓有益。有一次,他路过西市的教化柱,看到一个小贩因为不懂律令,差点被官吏处罚,多亏了教化柱上的 “官吏不得无故勒索商旅” 的光字,官吏才放过了小贩。张苍沉默了许久,终于意识到,自己之前的保守,或许真的错了。

几天后,张苍主动找到李斯,递上了一份奏折,建议在各郡县的廷尉府设立 “教化柱督导官”,负责监督当地教化柱的运行情况,确保教化柱的内容能准确传达律令精神。李斯看着奏折,笑着拍了拍张苍的肩膀:“张御史能放下成见,为大秦着想,真是难得!”

随着张苍的妥协,朝堂上反对教化柱的声音越来越小。始皇帝下旨,让各郡县的郡守亲自负责教化柱的推广工作,从咸阳调派博士和工匠,前往各郡县指导晶柱的制作和安装。不到半年时间,教化柱便普及到了大秦的十几个郡县,从关中平原到巴蜀之地,从河东郡到南阳郡,到处都能看到透明的晶柱矗立在市集、学堂、农田旁。

沈砚也跟着博士们一起,去了几个郡县指导教化柱的安装。在巴蜀之地,他看到农夫们因为不懂水利,常常遭受水灾,便在教化柱的光字典章里加入了 “都江堰灌溉法” 的内容;在河东郡,他看到百姓们因为不懂医术,常常死于小病,便又加入了 “伤寒防治” 的知识。每到一个地方,沈砚都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化柱的内容,让教化柱能真正贴合百姓的需求。

19. 教化柱的深远影响与沈砚的归宿

又过了一年,大秦的教化柱已经普及到了大部分郡县。据各郡县上报的情况,推广教化柱后,百姓们的礼法意识明显提高,争吵斗殴的事情少了;农桑知识的普及,让粮食产量提高了一成多;律令条文的公开,让官吏勒索百姓的情况也少了许多。始皇帝嬴政对此十分满意,下旨赏赐李斯、沈砚和淳于越,封沈砚为 “大秦天工令”,负责全国教化柱的技术维护。

沈砚站在咸阳南郊的晶柱群旁,看着眼前的景象:农夫们在田间劳作,时不时抬头看看晶柱上的农桑知识;孩童们在晶柱旁玩耍,嘴里念着光字典章上的礼仪条文;商旅们在驿道上行走,路过晶柱时,会停下来看看最新的律令内容。这一切,都让他想起了自己穿越前的现代社会 —— 那时的人们,能通过手机、电脑获取知识,而现在的秦朝百姓,则通过这些晶柱,开启了认知世界的新方式。

淳于越走到沈砚身边,手里拿着一卷新的竹简:“天工先生,这是文渊阁新整理的《秦地医术大全》,准备加入教化柱的内容,你看看是否可行。” 沈砚接过竹简,笑着点头:“可行,正好能帮到那些不懂医术的百姓。” 淳于越看着沈砚,突然问道:“天工先生,你来自后世,难道不想回去吗?”

沈砚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摇了摇头:“这里有需要我的百姓,有一起奋斗的朋友,有值得我守护的大秦。虽然我偶尔会想起后世的家人,但这里,已经是我的归宿了。” 他抬头看向天空,日光洒在晶柱上,折射出璀璨的光芒,像是在为他的选择喝彩。

咸阳南郊的风,依旧带着麦香与渭水的湿气,却比往日多了几分温暖。三千七百九十二根晶柱矗立在土地上,如同一个个守护者,用跨时空的智慧,守护着大秦的百姓,也守护着这片土地的未来。而沈砚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 他还有更多的想法,想把现代的知识,用秦朝人能接受的方式,一点点传递下去,让大秦的江山,不仅能稳固一时,更能繁荣长久。

爱读书屋推荐阅读:穿越三国,落魄汉室的江东之路穿越大唐我家财万贯才不要当赘婿铁血丹心,明末的逆袭之旅迷川志我吕布要在三国插满红旗三国:最强谋士穿成假太监:后宫太乱,皇帝跪求我平乱前方高能重生废太子,修仙大能杀穿皇朝寒门书生,开局捡个便宜小娇妻骑马与砍杀从岛国开始拒嫁天王老公大秦:开局祖龙先祖寒门小娇妻中州风云之霁月星辰秦昊全集小说阅读免费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极品大地主大唐:谁让楚王上朝的世公子,以华夏人杰掌控异世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金兵入侵,我成了大宋救世主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富可敌国,你叫我姐扶弟魔?大唐小相公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医妃火辣辣铁十字继承三位皇嫂后,我无敌于天下超神大军阀超级修真弃少大人,得加钱家乡纪事之我所知道的铁道游击队落榜当天,娶了个郡主娇妻回家穿越大秦,以武止戈,横扫六合!三国之我是皇太子大明百官:暴君朱厚照战皇林天龙抗战:黄埔签到百天统领北洋军阀大唐小兕子:小囊君,我又给你带好东西啦精兵强将系统,百万虎贲镇大宋国破山河在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皇帝假死?不管了,我直接登基!大唐:寒门成侯爷,揭秘卷轴疑案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我执天下超次元战争游戏
爱读书屋搜藏榜:丹麦崛起1890日出海东大唐锦鲤小郎君谋士骗术大齐好男人田园空间:倾城嫡女玲珑五胡之血时代寒门出了个状元郎昌明民国响马乱皇兄,这个皇位我真不要大秦:治粟内史的狂想宏图大梁:我家殿下太低调别刺激孤,孤不傻了君临天下大秦:陛下快退位,不然公子反了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宫廷幽处孤芳难自赏从特种兵开始的军旅生涯江山争雄大明天仙谱大明:我洪武爷亲弟!忆昔大唐贞观世天幕通万代,这是未来华夏?我,朱允熥带大明走向日不落,老朱直呼赢麻宋朝玩主三国争霸,最强六边形战士三国:武将拉满谁能拦我一统全球穿回元末闹革命一起当兵的日子三国:我曹操,小乔请自重重生于红楼末年天骄狂尊我在大秦当榜一大哥大唐:开局迎娶李秀宁天幕视频,给古人亿点点现代震撼北宋:武大郎变成高富帅!重生之废材皇子缔造理想国度瑟瑟惊蝉永远的兵魂大秦神捕重生之这个崇祯有点萌秀才无双大唐太子爷我,怎么可能有很多娘子!幻之盛唐开局造反:女帝请自重庆熙风云录枭风寒门枭士
爱读书屋最新小说: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水浒,我王伦从狱中崛起!三国:我老婆全是神话级三国:别追了,我真不是天子饥荒年代:我要养村里30个女人北宋,我家仆役越买越多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三国:争霸江山美人寒门崛起我靠科技颠覆历史碧血大明:穿越系统改写江山我在红楼当情圣,诸位金钗入我怀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重塑南明:郑森的天下天幕:保成二废三立,胤禛麻了大阵主回到东汉当赵云废柴王爷?我反手开启召唤护驾后汉异星录六皇子别装了!你的锦衣卫露馅了特工狂婿太能搞事满朝文武愁疯了戍边七年,归来已是陆地神仙争霸天下:日月所照大明第一孝子,却是锦衣卫马超:吾屡世公侯,岂识村野匹夫异界打仗太菜我教他们玩孙子兵法穿越秦朝我的皇后威仪天下龙椅之上,成就千古一帝超时空合伙:我的穿越盟友是太子程序带我穿越回去我,修炼葵花宝典后,比女人还妖科举不顺,从寒门到帝师铁槊镇唐末穿越水浒传之谋逆大宋:这个潘金莲不对劲救命!老扁把我逼成战国医学卷王大唐:小兕你一定要好好活着林飞穿越记搞事就变强,开局复活长孙皇后穿梭万界,女神越多我升级越快我咳血装病,却杀穿了十万匈奴知不可忽骤得开局乞讨,走上大道多子多福:女将军求我开枝散叶鹿踏雍尘携空间穿古代,挖到千年人参暴富重生丰饶行者,开局明末救世洛神仙界篇我在大明当销冠神话三国:开局获得神级选择大唐中兴